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一)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主體多元化成為一個客觀現象。不同的利益主體必然有不同的利益需求,而利益關係多元化勢必帶來利益矛盾甚至利益衝突。包括勞資衝突在內,現代社會中的利益衝突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越來越少。但是,利益衝突並不意味着這個社會不和諧。從利益衝突到社會不和諧、不穩定,中間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是對利益衝突的處理。如果面臨利益衝突時缺乏統一的規則、公立的裁決、有效的協商,那麼利益衝突有可能轉化為群體衝突和社會衝突。因此,在我國進入到利益多元化時代,各級政府的思想也要進一步解放,不要迴避利益衝突的現實,不要視利益衝突為洪水猛獸,不要對利益衝突如臨大敵。承認利益多元,承認利益衝突,是利益多元化時代的基本出發點。
此外,我們在看到常態化的利益矛盾、利益衝突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利益失衡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比如,我國的城鄉差距儘管有所縮小,但仍在高位;基尼係數長期居高不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與利益衝突不同的是,利益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利益格局的固化。這是建設有活力的市場和有活力的社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從現實情況看,重大利益關係的調整也有兩種思路。一是鬥爭式的,一個階級對另外一個階級的反抗。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這方面的社會思潮也並未絕跡。二是法治式的,通過法治來調整利益關係。核心是承認合法利益、杜絕非法利益、構建利益協調的平台,實現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之間的利益動態平衡。應當說,兩種方式各有側重。在利益衝突已經失控的特定階段,前一種調整利益關係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從中長期看,從利益調整的常態看,重大利益關係的調整還是需要依靠法治,依靠規則,依靠協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十八屆四中全會聚焦法治,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學術界的一個共識是,通過法治調整利益關係的關鍵是改革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市場主體、社會主體的利益衝突、利益失衡不足為奇。只要有公平的規則、健全的法律和協商的平台,有市場組織和社會組織的自我大發展,這些利益衝突都有得到解決的可能。但如果政府介入到利益失衡中,甚至成為利益衝突和利益失衡的原因,事情恐怕就會複雜化。從過去幾年引起全國關注的群體性事件看,某些地方政府過於注重經濟增長,對利益衝突過於敏感,不僅沒有協商利益關係,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在我國轉型的關鍵時期,本應成為相對超然獨立的利益協調主體的政府,反而深度陷入到利益衝突中,成為利益衝突的主體。這樣的教訓是深刻的。
通過法治調整利益關係,關鍵在於約束政府,在於推進政府自身的改革。這就要求政府從經濟建設主體退出,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從具體微觀事務退出,強化宏觀職能;從政府自身利益退出,強化公共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推進的包括行政審批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客觀上加快了政府的轉型,其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活力的效應已經在逐步顯現。
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出發,通過政府轉型,發揮政府在有效協調利益關係中的作用,迫切需要在法治化上破題:一是正在推進的改革,包括負面清單在內,需要制度化和法治化,要把市場和社會主體"非禁即可"和政府"非授權即禁止"的思想和做法上升到法律層面。二是按司法權公正、獨立行使的要求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從經濟發展角度看,需要加快探索建立中央地方雙重法院體制,克服經濟領域司法的地方保護主義;地方主要負責一般民商事案件與治安刑事案件、家庭婚姻繼承案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三是把政府的公開透明作為法治化建設的核心,真正構建起約束公權力的"籠子",防止政府越位成為利益衝突的主體。
可以預期,如果我國在法治化改革上取得突破,把"任何人和組織都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行事"這句話真正做實、做細、做深,就可以找到一條化解利益衝突、防止利益衝突演變成為社會衝突的有效路徑,由此也為我國中長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比較好的制度環境。
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后,省政府辦公廳即對傳達學習貫徹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在全會公報發布后,辦公廳幹部職工通過收看新聞報道、上網閱讀學習、交流心得體會等方式認真學習領會精神實質。
大家一致認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全會研究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發展理念和重大舉措,完全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現狀,充分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我國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是一個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都很強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大家一致表示,要把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全面深刻理解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尤其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指導,着力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創新上下功夫,在提升"三辦"工作質量和"三服務"工作水平上求實效,緊密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從服務全省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好參謀助手、綜合協調、督促檢查、運行保障的職能作用,為我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心得體會(三)
2015年10月26日-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大幕即將拉開,公眾的期盼也在升溫,有關注人事調整,也有關注幕後花絮,更多的人關注會議議題。這次會議並不是普通的會議,它涉及的議題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基於以往慣例,前幾屆五中全會都審議相關規劃,比如十五屆五中全會審議十五規劃,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十一五規劃 ,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十二五規劃,而此次五中全會將審議十三五規劃。眾所周知,五年規劃是我國國民經濟領域最重要、最高規格的規劃,不僅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起着重要作用,還將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而十三五規劃更是不同尋常,具有宏闊背景和鮮明特色。
十三五規劃時間是從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恰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衝刺的五年,還被稱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要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五年。"一定程度上說,十三五規劃施行情況如何,能不能實現實現變軌超車,直接決定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甚至影響到百年目標。究其因,十八大提出"兩個百年"目標,其中中第一個百年目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乎此可發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乎兩個百年目標,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係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於十二五規劃的順利實行,我們有理由對十三五規劃抱以良好期待。但必須看到的是,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小,第三季度GDP增速同比增6.9%,創6年新低。再加上我們正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挑戰。正因如此,從三期疊加到三大轉換(增長動力的轉換,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新舊發展模式的轉換),就是我們的共同選擇。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的,"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未來五年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習總書記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總體框架,強調"十三五"期間需要在十個領域取得"明顯突破".分別是: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農業現代化、改革體制機制、協調發展、生態文明、民生、扶貧。將保增長放在首位,所傳遞信號不言而喻。我們一方面應看到,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另一方面更需通過制度安排實現預期目標,比如改革是制勝法寶、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個人的成長難免遭遇艱難時刻,超越困苦,人生就可能變得美好而遼闊,一個國家亦是如此。經濟形勢不好,並不代表束手無策,更不意味着就此沉淪。日前李克強總理提到,今年在世界經濟低迷和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 6.9%,保持在7%左右,尤其是就業比較充分,其中"雙創"起了重要支撐作用。"創客"是下一次經濟大潮的弄潮兒,"雙創"則是經濟增長的不熄引擎,這已被證明,必將繼續證明。
此外,站在全國一盤棋的局勢中,無論東部繼續跨越發展,還是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以及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應對危機,我們有足夠的武器;化危為機,我們有更多的牌可打。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即將告別十二五,很快迎來十三五,可料想,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定義未來五年的新征程,將為黨和國家的未來帛畫新航標。保留信心,保留勇氣,也保留智慧,共同迎接"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的清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