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十三五規劃學習心得

十三五規劃學習心得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十三五規劃學習心得(一)

  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性矛盾凸顯,新舊增長點青黃不接,各類風險挑戰增多,舊的增長路徑難以為繼,轉變發展方式日益緊迫。“十三五”期間,安徽必須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切實擺脫舊的路徑依賴,推動經濟發展轉入新軌道。

  一、擺脫對投資拉動的過度依賴,走投資消費聯動的新路

  改革開放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我國搶抓全球化和產業轉移機遇,積極擴大投資和生產規模,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了出口和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國際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外需和投資拉動作用明顯下降。我國出口貢獻率由2002-2008年10%以上降為2011-2013年的-2%到-4%,投資增速由“十一五”時期的25.5%降至2014年的15.3%。安徽外貿增速從 “十一五”時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14年的8.2%,投資由37.5%降至16.5%。國際經驗表明,大國發展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擴大內需上。隨着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以及信息、健康養老、旅遊休閑等新的消費熱點和電子商務、網絡購物等新型業態快速湧現,內需增長空間廣闊。從安徽看,“十三五”期間要積極推動需求結構調整,逐步形成內外需協調、投資消費聯動的新局面。選擇好有市場、有長期回報的項目,創新投融資方式,進一步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積極通過供給創新激活消費需求,進一步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統籌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加快各類開放平台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帶一路”經濟中的份額和競爭力。

  二、擺脫對傳統產業的過度依賴,走創新驅動的新路

  本世紀以來,我國製造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發展迅猛,房地產市場快速成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目前,傳統產業面臨需求“天花板”制約,產能擴張空間收窄。我國鋼材人均消費量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計消費量已接近西歐和日本的產量增長拐點,城鎮人均住房面積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新世紀前10年的20%以上降至2014年的11.2%,今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8.7%;房地產增速明顯回落,上半年投資僅增長2.6%,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8.7%。總體來看,隨着傳統產業接近增長拐點,數量擴張已經難以持續,結構調整的要求更為迫切。當前,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深入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快速湧現,既對產業平面擴張形成了挑戰,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 “十三五”時期,安徽應適應產業競爭格局新變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互聯網+”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着力培育新型顯示、智能裝備製造等高成長性產業,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服務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

  三、擺脫對要素資源粗放投入的過度依賴,走綠色化引領的新路

  隨着要素供給趨緊、環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發展難以持續。目前我國資源產出率僅為日本的1/8、英國的1/5、德國的1/3,人均淡水、煤炭、鐵礦石資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銅、鐵礦石等傳統優勢資源日漸枯竭,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一半。我省人口撫養比在2011年降至42.9%的低點后開始回升,2013年達到44.4%,用工成本與沿海發達省份的差距不斷縮小。同時,隨着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逐步落實,環境成本將大幅上升。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了綠色化概念,綠色化將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按照減量、節能、控污、廢棄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動經濟綠色化發展,也將孕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三五”時期,安徽應按照綠色化發展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制度創新加速生態強省建設,紮實推進巢湖流域和黃山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不斷創新和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立完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努力探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四、擺脫對非均衡發展的過度依賴,走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

  進入新世紀,國家加大區域協調發展力度,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總體戰略,但目前區域發展水平還存在較大落差。安徽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區人均GDP僅為全省的2/3,城鎮化率低5個百分點左右。 201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9.2%,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僅為23%。伴隨城鄉區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過大等社會矛盾凸顯,“中等收入陷阱”風險日益加大。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針對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國家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大力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十三五”時期,安徽應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引導各地特色化發展,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促進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鎮化從規模擴張向以人為本、質量提升轉變。

  五、擺脫對政府主導經濟的過度依賴,走市場和政府協調配合的新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經過30多年的實踐,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掌握的權限過大,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發展經濟不惜拼土地、拼環境、拼政策,干擾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導致競爭不充分、要素價格扭曲等問題。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新型城鎮化、醫藥衛生等改革先行先試,一些領域的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但傳統體制束縛依然嚴重,發展活力亟待釋放。新增長動力機制的形成有賴於市場化改革。 “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隨着行政管理、科技體制、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逐步深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科技經濟“兩張皮”、市場准入“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有望逐步破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將得到充分釋放。安徽應抓住用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新型城鎮化、醫改等先行先試機遇,探索構建市場化發現培育增長點的新機制,推動市場和政府作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時期,擺脫舊的路徑依賴,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辦法。一是強化系統思維。國際國內需求收緊,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發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級、民生改善、生態保護、體制創新上,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發現新的增長空間,也才能找到穩當前、管長遠的現實路徑。二是強化底線思維。在經濟下行周期主動進行產業轉型和結構調整,可以為長遠發展增強動力、預留空間。我們有必要明確經濟運行底線,在守住穩增長、保就業下限和防通脹上限的基礎上,努力在調結構、促改革處着力,為經濟持續健康增長蓄積能量。三是強化創新思維。新常態下,新技術、新業態、新政策快速湧現,不僅對企業、也對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適應新常態,各地既要勇於擔當,在國家頂層設計明確的框架內主動作為,更要破除在經濟平面擴張下形成的思維定勢,積極探索適應簡政放權、職能轉變要求的新思路、新辦法。

  十三五規劃學習心得(二)

  皖江示範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探索新常態下深化轉型發展的目標與途徑,更好地發揮其省區經濟增長極地帶作用,對於安徽“十三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皖江示範區的階段性進展和效應

  國務院於20**年1月批複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明確提出:皖江示範區要探索產業承接與自主創新統籌發展新思路,探索區域聯動發展新機制,探索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途徑,探索城鄉統籌發展新模式,探索體制改革新舉措,成為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也就是要通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探索科學發展的有效路徑。

  皖江示範區設立之時,恰遇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皖江示範區沒有絲毫鬆懈,認真落實示範區規劃,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編製了開發園區、基礎設施等九個專項規劃,有序推進示範區建設與發展。二是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推進承接方式創新、自主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走出了一條 “在承接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之路。三是推動行政區劃及產業空間布局調整,促進沿江城市跨江聯動,形成了“以點帶軸、以軸帶面”的空間開發新格局。四是推進省部聯動、省際聯動、省內聯動以及國際合作,走出了一條“產業承接—區域分工—互動發展”的合作發展之路。五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與長三角基礎設施無縫對接,促進一體化發展。六是注重綠色集約,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了一條“綠色承接、集約發展”之路。目前,皖江示範區已實現了規劃預期的階段性目標,很好地發揮了示範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要素集聚效應顯現。五年來,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到位省外資金1.8萬億元,引進外商直接投資306億美元,分別年均增長28.4%和23.3%。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快速成長,新型顯示、機器人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全超導托卡馬克、量子通信等高端科技成果居世界領先水平。三是“一軸雙核兩翼”空間結構基本形成。“雙核”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優勢進一步凸顯,“兩翼”以裝備製造和輕紡為主導的產業承接呈現爆髮式增長,“一軸”初步形成現代化大工業和物流業的重要集聚區域。四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示範區設立以來,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0%,拉動全省經濟年均增長近10個百分點,使安徽增速躍居中部第一位。五是人居環境保持良好。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示範效應更加彰顯。六是民生福祉得到提升。皖江示範區就業崗位逐年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在產業承接中得到了實惠。

  二、皖江示範區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

  在新的背景下,轉型發展成為當務之急。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 “四個全面”“五位一體”“五化協同”等治國理政新理念,新一屆政府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實施“中國製造2025”,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力求在把握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結構優化。這些全新執政理念和戰略舉措,標誌着我國推進轉型發展的實踐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皖江地區作為國家戰略層面的示範區,應當適應新常態和新要求,繼續先行先試,圍繞科學承接與發展,進一步探索新路徑,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提供可借鑒、可複製的經驗。與此同時,皖江示範區自身也存在着產業承接質量不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區域協作不強、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迫切需要轉型發展。這就是說,皖江示範區不僅自身發展已進入到由突出承接、做大數量向突出轉型、提升質量的新階段,而且外部環境也賦予了皖江示範區探索科學承接與轉型發展新路徑的使命,兩者高度契合,有必要拓展皖江示範區規劃期限,繼續支持皖江地區先行先試,切實擔負起新階段的新使命。

  三、皖江地區轉型發展的對策

  “十三五”時期,皖江示範區應遵循的思路是:按照產業承接與轉型發展的內在機理,適應經濟新常態,針對示範區存在的問題,着力推動科技創新、高端服務業嵌入、信息化、新型城鎮化,以及改革開放和開發區整合,努力探索科學承接與發展的新路徑,實現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由產業承接向創新驅動、由分散孤立向集群聯動轉變,打造皖江示範區升級版,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區轉型發展提供示範。

  1、以市場化改革為先導,促進要素配置結構轉型。主要是圍繞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深化體制改革,打通轉型發展的微觀途徑——要素配置結構轉型。具體改革包括:投資體制改革、國企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貿易體制改革等。尤其要把握國家三大區域發展戰略,抓住長江經濟帶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全力打造皖江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全面提高皖江城市整體發展水平,努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推動全方位立體式承接產業轉移。

  2、以科技創新與高端服務業嵌入為切入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主要是按照“四化”同步的內在要求,着力推進科技、信息與產業融合,打通轉型發展的中觀途徑——產業結構轉型。主要舉措有:進一步明確各地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千方百計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產業鏈承接,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強創新平台建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長三角現代服務業嵌入皖江示範區製造業等。

  3、以“互聯網+”和新型城鎮化為依託,加快經濟組織結構轉型。主要是根據中國版工業4.0發展趨勢和要求,大力實施 “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打通轉型發展的宏觀途徑——經濟組織結構轉型。主要舉措除了“互聯網+”和新型城鎮化外,還包括探索設立國家級新區、推進企業國際化和集團化發展等。

  4、以政府協作為平台,充分發揮政府對轉型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在遵循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有效發揮政府的支持作用,形成市場主導和政府支持 “雙輪驅動力”。具體舉措包括:修編示範區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規劃,實施差別化區域產業政策,加強長三角三省一市之間的協作,主動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探索建立區域互動合作機制。

  5、以軟硬件建設及開發區整合為抓手,增強產業承接與轉型發展的支撐能力。強化“四個能力”,即產業承載力、產業選擇能力、科技創新及轉化能力、產業配套能力,為皖江地區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具體舉措包括:加快示範區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健全服務體系,推動開發區整合提升,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謀划和實施重大項目。

  十三五規劃學習心得(三)

  “十三五”規劃編製在即,中國教科院鄞州實驗區專家組與教育局相關科室群策群力,協同編製鄞州區“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規劃。與此同時,通過到北京重慶等地實地考察、推進國家級課題研究、指導學校課題研究和課堂教學改革等,進一步推動了實驗區教育綜合改革。

  一、群策群力,協同編製“十三五”規劃

  科學編製鄞州教育改革和發展“十三五”規劃是做好頂層設計、實現鄞州教育未來五年新跨越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實驗區十分重視規劃的編製工作,通過專家組與相關科室積極合作,有效推動了規劃的編製。專家組王玉國博士全程參與了“十三五”規劃的編製工作,其參與起草的《鄞州區“十三五”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目前已進入徵求意見階段。4月23日,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建平主持召開科室長辦公會,聽取了起草組對“十三五”規劃的解釋與說明。局辦公室副主任周志平對“十三五”規劃的起草過程、框架結構與基本內容作了說明,專家組王玉國博士從傳承與發展、經驗與實際、大方向與小方向三個結合以及一個分析框架,對規劃做了補充解釋和說明。王建平局長充分肯定了“十三五”規劃提出的鄞州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認為符合鄞州教育發展的實際和未來發展要求,並對下一步如何完善規劃進行了工作部署。

  二、考察學習,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

  為學習借鑒其他地區課程改革的經驗,深入推進鄞州實驗區教育綜合改革,4月27日~30日,區教育局王建平局長、王耀鶴副局長帶領相關科室負責人及12名小學校長一行18人前往中國教科院、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十一學校亦庄實驗小學、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等進行考察學習並協商合作辦學事宜。專家組組長盧彩晨博士、王玉國博士隨同考察。在京期間,王局長一行考察了北京十一學校亦庄實驗小學和海淀區中關村第二小學,聽取了兩所學校的課程整合專題報告,並深入了解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情況。隨後,王局長一行前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北京師範大學,就合作辦學事宜進行了洽談協商。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王局長一行與院黨委副書記史習琳等進行了親切會談,並與中國教科院簽署了合作辦學意向。30日上午,王耀鶴副局長帶領考察團一行前往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考察,謝家灣小學熱情接待了考察團一行。萬李副校長帶領考察團參觀了校園綜合樓,並向考察團介紹了學校的整體情況及開展課程整合的經驗。此次兩地三校考察學習,對於統一鄞州實驗區課程改革認識,深化實驗區課程改革,提升實驗區教育質量,都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深入一線,繼續調研指導課題課改

  深入學校開展課題指導和新課改調研是專家組的一項常態工作。4月7日,專家組王玉國博士應邀前往田莘耕中學進行《初中生體驗式陽光德育活動的構建與實施研究》課題指導。王博士建議學校課題組緊緊圍繞課題研究的關鍵詞進行綜述,並吸取國內同類學校的先進經驗進行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提升,找出創新點。4月20日,中國教科院鄞州專家組盧彩晨組長、王玉國博士、孫繼紅博士、楊運強博士等一行5人前往廣德湖小學調研課改進展並總結典型經驗。專家組首先聽了紀崢斌校長的科學常態課,隨後通過座談深入了解了區教育局倡導的“生動課堂”在該校的落實情況。盧彩晨組長對學校的“生動課堂”改革和學校所取得的辦學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針對學校如何確立辦學理念、如何構建校園文化,提出了具體建議。專家組建議學校應圍繞“核心素養”構建課程體系,使其在課程設計、“簡約課堂”及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統攝和引領作用。

  四、深度研討,積極推進國家級課題研究

  為進一步推進國家級課題“鄞州區教育綜合改革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研究,總結提升實驗區教育綜合改革的經驗,4月22日,中國教科院鄞州專家組盧彩晨組長、王玉國博士、孫繼紅博士、楊運強博士參加了由區教育局副局長王耀鶴主持、課題相關負責人參加的國家級課題研究進展討論會。專家組從研究思路、課題分工、推進時間、推進方案等四個方面與課題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討論。通過會商,進一步明確了課題研究目標和寫作框架,落實了子課題研究部門和人員,為確保課題結題奠定了基礎。



十三五規劃學習心得 標籤:贏在規劃 軍訓心得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