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英語課教學反思
初中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英語教學是一種樂趣,需要不斷的探索,在探索中尋求教學的更多方法。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
結合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二、英語教師應有發展意識
一向以來,中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為中學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為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三、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中學英語的教學中,因為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緣故,很多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彙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彙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需要對文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對該族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通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通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讀原版英語經典著作的學習,是達到這三條的捷徑。王校長提供的課就體現了文化背景這一點。
四、英語教師應有情感意識
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事實證明,認為自己“民主、開放、平靜、友好、體貼、樂於助人、聰明、富於邏輯性和快樂”的人,一般來說,其學習英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於與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極大的學習者。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者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英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對外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尤其是在低年級階段,英語教師要培養對學生的親近感。在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十分尊重學生,注意激勵學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在當前“減負”工作中,英語教師尤其要注意體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感受,親近學生,使學生喜愛英語教師和英語課,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篇二:初中英語課教學反思
在新課改的這一浪潮中,“初中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經常會聽到一些同事們發自內心的感慨“課改的確是很好,只是我們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在很多方面無法得到很好的執行。原因有許多方面:如,學校的學生家長大多數都沒有受過較高的教育,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總體素質較低,知識面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差等。所在我們的教學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有時是教師”包辦“了一切。的確,要很好的完成農村英語教學任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結合我這幾年的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一的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行為習慣的主要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自學能力也有所提高,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的特點。所以,我充分利用初一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常言道:”行為習慣是人生成功的一半“,而農村的大部分的學生在學習習慣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問題,如:字跡潦草;不及時完成作業;學習被動;上課不專心聽講、沒有預習、複習的習慣,更別提有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了。所以只有培養學生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學好英語才能成為可能。
其次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加快這近十年的教學生涯,發現有部分女生,平時學習非常刻苦、勤奮,可成績總上不去,就拿背單詞來講吧,有的學生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去複習,可就是一寫就錯,還有一些學生對單詞、句子掌握都不錯,但一遇到看圖寫句子、寫作文就不懂如何下手等學習上的障礙,更嚴重的甚至會對英語產生畏懼感。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為了培養他們好的學習方法,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在初一入學時,我先給他們介紹一些有關學習英語的方法,利用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告訴他們如何學好英語。另外”預習“是很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初一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我經常在上新課前,給學生設計預習導綱,使學生對第二天要上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並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也有利於他們發現自己的疑難點。大部分的英語教師都提出課程很緊,時間來不及。如果用上”預習導綱“可以大大的提高上課效率,並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要讓興趣成為學生學好英語的翅膀。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道出了興趣的重要性。我們的英語教學,孩子們沒有學習英語的環境,興趣更為重要。老師要設置情景,使學生置身於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並結合教材,舉行一些講故事、朗誦比賽等。在講關於食物的單元,比如做奶昔,可以讓學生自己帶一些原材料來邊學邊做。經常學唱英文歌,每學期看英文電影,及時地反饋和評價,適當地表揚和鼓勵。為了能使孩子們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常使用鼓勵的話語,哪怕是當他們遇到困難犯了錯時。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們的興趣在不斷地成功和被認可中越來越濃。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溝通和交流,不是單純地知識的傳授。”教無定法“只要教師用心對待,才會有更多的方法和靈感,那樣我們的課堂都會真正有效,遊刃有餘。
篇三:初中英語課教學反思
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不同於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內容編排突出了對這種能力的培養,採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英語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為主,樹立一種”大英語教學觀“,讓英語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英語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是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英語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英語語言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英語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融入英語的海洋,跟上英語發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英語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能夠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英語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培養了一批”啞巴英語“”聾子英語“。這次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例如當今流行的email(電子郵件),surf on the internet(網上衝浪),clone(克隆),netizen(網民)等。
英語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內容,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可以討論本課的問題,而且可以用英語發表自己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老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能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英語,或者是說與本堂課毫無聯繫的話題,這需要老師時常督促。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刺激學生的不同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英語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
在2008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輕鬆,民主的氣氛下進行。這些都是我要思考的問題。到底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用何種姿態面對學生。老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況下,還能採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