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出色的老師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雖說是精讀課文但我原計劃一節課完成教學任務,可是課堂的生成卻超出計劃,用了兩節課。在開課之初,我首先請一名同學上台板書課題,可是,同學們看着我只是笑,沒有同學自告奮勇,也沒有同學毛遂自薦,在我的目光下躲閃,唉,老學生了,還得重新磨合,有點煩惱,沒辦法,儘快調整吧。我看有點冷場,就拿出老把戲,點兵點將吧,這是劉宇鵬看着我笑,離我最近,我就點他,這是個有點特殊的孩子,孩子母親單獨找我幫忙教育,我點名,可是他只是笑,不肯上台寫字,“老師,我的字不好看,我下課抄課文吧。”在我的鼓勵啟發之下,終於上台寫了題目。可是,由於他的字體不太好,每寫一個就會引來陣陣笑聲,可是我笑不出來,我一臉嚴肅的看着同學們,看我的臉色,學生也忍住了笑聲。“字寫得不好,我們可以再練,上台就是練習機會,不僅練字,還鍛煉膽量,你連寫得勇氣都沒有,你有什麼資格笑別人?劉宇鵬好樣的!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讓我們把真誠的掌聲送給他!”從同學們的表情我看出了許多,有羨慕有佩服有後悔,看來以後在課堂上還要多激發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樂說、會說。
寫課題過後,我指着課題,看着學生,拋出了話題“說說你心目中出色的老師。”也許是剛才激發的作用,也許是說到了學生的心坎上,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不少同學說,就像你楊老師這樣的!我一笑,“不準拍老師馬屁。”學生都笑了,課堂活躍起來,“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有愛心,對學生好。”“有責任心,會管學生。”“懂得教學方法,學生能高興接受。”“關心學生。”……看着這些孩子的開心無拘無束的表達,我沒有按計劃制止他們,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吧,在學生的七嘴八舌之後,我也笑得出了聲,“呵呵,懂得詞還不少啊,同學們對老師的要求挺高的,看來做出色的老師還真不容易!不過,老師一定會努力的!做咱班出色學生的出色老師!”
在課堂小結時,學生都能夠總結出受到要遵守公德、遵守校規的教育,我像往常一樣問學生“課文到此結束,對於本課誰還有疑問?”“沒有。”“我有,”我一本正經的問學生,“課文一直說是黑人學生,可是題目為什麼是出色的老師?”“因為他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所以說是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他是我人生的老師。”看來學生還挺聰明!我趁機總結,“是呀,我國古有一字之師,一日之師的說法,我們都要虛心學習,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做一個知書達理之人,遵守公德遵守規則。”
這節課三起三落,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學生真的是不再是小學生了,不能小看,今天的這節課着實是給我上了一課,同學們今天已經給我們提出了多麼明確的要求:有愛心,有責任心,學識淵博,講究教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做出色的老師,只有努力,在努力!
篇二:出色的老師教學反思
在上這篇課文時,我一直在思考:通過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引領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感悟語言,領悟主旨。我決定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中的關鍵詞,“牽一髮動全身”,主要想緊緊圍繞文本,依託文本來實施教學,引導學生透過這些詞語,閱讀、感受、思考,潛心的觸摸文字、走入文本,形成對話,產生共鳴。按着這個思路,我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
課堂上,如果學生的讀書有思維參與,讀書就會具有持久的動力。當然,為了落實目標,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首席”角色是不能丟的,在學生個性解讀時要鼓勵,在學生認識膚淺時要引領,在學生矛盾困惑時要點撥。
如:在理解了“仗義”這個詞,學生並沒有讀出後面的感嘆語氣后,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我’看來,黑大哥怎樣做才算仗義?”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發表意見:可以把“我”叫到一邊,悄悄的告訴“我”,讓“我”去補過;可以先幫“我”撕下廣告,再來教育“我”……總之,不要告發“我”!再讓學生細讀第8自然段,他們發現,這樣的高額處罰和黑大哥這樣的處事方式,都讓“我”不能接受,心裡極度憤懣!於是,學生讀得聲情並茂,相信他們的感受會更深刻。
這樣不斷的點撥,引領着學生思考,進行讀書的指導和提升,有層次,有梯度,就能夠把學生的認識不斷引向深入,把學生的感悟不斷引向深入。
當然,課堂中的失誤也不少。例如:在教學黑大哥送還手錶又告發后我的情感變化的段落時,在學生深入體會我的內心想法和黑大哥當時的內心世界這一複雜的情感時,沒有抓住契機及時引導學生把我的情感變化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而且,在這一段的體會中,教師的小問題設計太多,導致此環節師生問答的次數較多,教學顯得有些累贅。其實,這時完全可以把細節整合化,放開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中我和黑大哥的神情,揣測我此時和黑人大哥的內心世界,這樣更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閱讀習慣,課文插圖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最後環節設計的討論:“為什麼我和老太太都認為黑人學生的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師?”此時下課鈴聲響了,為了體現教學的完整性,我只好把這一環節自己做了小結,草草在黑板上做了板書。雖然,學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但文章真正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個講公德的人卻沒有給學生點破、點透。這些地方是本節課留下的一些遺憾。
篇三:出色的老師教學反思
實行新課改以來,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成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關健性標準。語文課堂也由此增添了許多可喜的改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時間多了,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主動回答問題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表達與交流的機會多了,課堂氣氛也熱鬧了……與傳統的封閉式教學、灌輸性教學相比,不可否認,語文課堂是比過去活躍了。但是,有專家指出,有的公開課,甚至是平時所謂的研究課只是一種“時髦秀”,我們是否在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探索過程中為這些華而不實的新教學觀念警醒過、思考過?我們是否在課後去跟蹤追問學生一節課下來學到了什麼沒有?我們是否在備課、上課的各環節中注重優化的同時更側重文本的閱讀?本人也經常上一些公開研究課,但反對力求“課堂活躍”的一些教學設計。
一、倡導 “民主和諧”,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改倡導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旨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氛圍,充分張揚學習的個性,以求達到教學的更佳效果。於是,隨之而來的“你想先學習那一段”、“你有什麼好的方法”、“你發表一下高見”、“選擇你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研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試試”等,充分體現語文課堂高度民主程度的用語頻頻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出現,學生也確實喜歡老師交給他們這樣或那樣的機會。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往往在教師們高度民主的背後卻仍隱藏着過去陳舊的“獨斷”現象,只是這種“獨斷”變得難以發現罷了。其實不管學生是否喜歡,也不管他們想不想學,許多教師其實按部就班地進行着課堂的延續,無論學生想學與否,還是得跟着老師走,只不過課堂上多了那些不中用的“民主”附屬言語罷了,打着“民主”外包裝的“填鴨課”經過一翻重新包裝后還是粉墨登場,教師不但是“主導”,更是成為了絕對“領導”。 2002年,本人參加省新課改培訓時,跟隨大家在深圳聽了一節語文示範課。之後,教育專家魏書生老師的感慨地說:“不要再演戲了,再演下去,我們的語文課完了。”過後,我想專家所說就是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仍是絕對“領導人”,而不是主導或引導。
有些課堂恰好相反,課堂上學生說喜歡哪,教師也就跟到哪;學生彙報什麼,教師就指導什麼。有一老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名着,一位同學激動地說豬八戒懂享受。老師點評說,像豬八戒這樣活着的日子挺瀟洒……於是乎課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爭論也多了,學生髮言也增加了。可是,到頭來,整節課卻道不出一個所以然,教師沒有很好地去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設計的重點、難點,課堂卻成了熱鬧的辯論賽,主要內容也被“民主”爭論掉了,我們的教師反而被學生牽着鼻子走,課堂成了新版的“放羊”課,教師卻成了旁觀者。對比“杜O口”,他們的課堂主線是明晰的,我們想學,為什麼就沒有發現這其中的奧秘,學到基本的也是精髓的東西呢?
二、鼓勵“合作交流”,沖淡了課堂教學效果
學習上合作、交流是新課標的方向,這種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語文素材,提高語文素養和對問題的見解能力。在新課程積極倡導合作學習的今天,教師們都在積極地實踐着這樣的理念,但效果又是如何呢?如果教師未曾正確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只是一味盲目地去模仿,那隻會沖淡課堂教學的效果。要知道小組合作活動不僅是讓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各自熱鬧地討論片刻,更關健的是要注意指導學生怎樣合作、怎樣交流,怎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怎樣討論、怎樣質疑。教師除了應該組織好合作交流外,自己還應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組織學生、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並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指導和幫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質量,而不是象徵性地表演,任務地完成教學環節。尤其是在初中生,由於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學生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善於傾聽他人意見,唯我獨尊,討論時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你說,我也說,課堂變得亂糟糟,一些“活躍分子”則趁機搞小動作,這樣不僅會影響討論效果,更無法使討論深入。如果合作只流於形式,只在乎教師口令中的“開始”與“停止”,而不管學生討論些什麼,合作到何種程度,思想上交流到什麼層面,討論中會出現什麼問題,這樣只會給課堂帶來負面影響,勢必會沖淡有效課堂的濃度。
因此,“小組合作”要求學生相互尊重,學會傾聽。讓學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學習搞得更加融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尊重與思考,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學會交流與合作。
三、實施“開放課堂”,冷落了“文本”解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三開放”:課程內容的開放,課程目標的開放,課程實施的開放。因此教師要善於創設形式多樣的、富有時代特徵和個性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既有自主學習,又有合作探究,以體現新課程理念。由此,現實中有些教師便開始絞盡腦汁在課堂教學中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有唱有跳,有寫有畫,有生動的故事又有各種表演,有美妙的旋律又有趣的動畫,總之教學手段、形式五彩繽紛,猶如豐盛的筵席,一盆盆地皆被老師端進了課堂這張大餐桌。而課堂上不組織學生細讀文本,就組織學生談論、對話,甚至不尊重作家作品的主體性,無視文學作品的基本原則,全憑個人喜好和直覺妄加斷語,恣意歪曲。大概受時下流行的各種影視文化“戲說”之風的影響,結果,唐僧、孫悟空、武松等人物形象已經歪曲,如有老師學生一番爭論之後說無才無能只有德的唐僧功勞並不在幾個徒弟之上,卻成了佛,就像現實的一些腐敗現象,比方說哪些官員哪些名星等等,把課堂的內容扯得太遠了;而有的古典、經典詩詞佳句也被肆意篡改,如作文點評課上,有老師表揚學生習作中改寫的《春曉》變成了“千年不洗澡,處處蚊子咬。夜來香港腳,臭得不得了。”這樣的解讀,在課堂上的確能博得學生甚至聽課老師的哈哈大笑。然而,笑過之後,我們就會發現,許多經典的散文豐滿含蓄的語言蕩然無存,眾多名着中光彩動人的藝術形象扭曲變形,課材作品中純真的感情、熱烈的追求、不屈的抗爭、高貴的心靈失去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樣必然會導致學生文學趣味的低俗化,我們的語文教學也不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提高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更把可憐的文本冷落在課桌一旁,成為了擺設,寶貴的時間在種種熱鬧的氛圍中慢慢地流失。
四、運用“多媒體”,削弱了“情感”交流
多媒體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一個時代進步的標誌。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科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學形態,不僅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更從觀念、過程、方法,及對師生角色等諸多深層面也賦予了新的含義。這與新課程改革的目的不謀而合。因此,許多教師就將這把“雙刃劍”帶進了課堂,便時不時地提着它舞動。如若舞得好,會讓教學如虎添翼;如若舞得不好,多媒體那喧賓奪主的特點就凸現無餘。眾所周知,多媒體可在瞬間展示大量突破時空局限的生動形象資料,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學生引入一個個嶄新的教學場景,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但它畢竟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指導學生讀書、思考,必要的講授、點撥、質疑,組織討論和指導基礎練習仍不失為課堂主要教學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輔教”成為貫穿課堂的“主教”,課堂成了看電影或圖文的場景觀摩,把學生讀書、思考、交流情感的時間擠掉了。眾所皆知,我國着名語文教育家魏書生到各地講學,他的講課令多少聽課者如痴如醉,但他靠的不是多媒體而是課堂藝術。因此,無論是多媒體還是網絡,一定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恰當地運用,才能相得益彰。否則在課堂上,盡情而熟練展示教師使用各種教育手段的做法只會捨本逐末,喧賓奪主,只會削弱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甚至一節下來學生只是好奇,最終什麼也沒學到。
現在,新課程已深入校園,走進師生日常生活。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麼上,什麼方法最好,什麼形式激活課堂行之有效,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形式的選擇不妨各顯神通。我們一定要深入領會其中的含義,避免課堂上不同程度地趕時髦、走形式、急功近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既“活”又“實”新課堂。但是,就語文教學來說,與作者、文本之間的對話、交流、領悟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如果在備課和上課時只是專註於活動,一味花力氣在活動中創新出花樣,用看幻燈片、放錄像、聽音樂等等就會脫離忽略了文本,無異本末倒置。
一堂好課,需要學生的活躍,但“課堂活躍”不一定是一堂好課,有效的課堂教學並不在於課堂是否活躍。我們的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文化底蘊、美好的情感積澱,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髮散思維,學會學語文、用語文,教會他們學語文的方法,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出色的老師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