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家鄉的橋教學反思

家鄉的橋教學反思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篇一:家鄉的橋教學反思

  《家鄉的橋》主要通過描寫家鄉橋的形狀多姿多彩、橋名的趣和橋所帶來的樂趣這三方面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在設計教學時,我力圖使傳統與創新走向融合,既抓重點詞的教學,體現對語文優秀傳統的回歸,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精神世界也得到豐富,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回歸傳統,重生字詞的教學

  認真而又紮實地教學生字和詞語,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它應貫穿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然而到了中高年級,我卻往往淡化了這一方面的教學,總認為幾年下來,學生應具備了識字的能力,不如把有限的教學時間花在課文的理解上,結果發現學生的抄寫、默寫中常常出現錯誤,事後的彌補又費時間,學生也不太容易接受,更何況許多詞語的理解上如存在欠缺,也勢必影響了其對課文的理解。

  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強調了學生忽視的“當作”中的“當”字。“綴、擷取、剛勁有力、飄逸瀟洒”這幾個詞較難理解,我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做了不同的設計,如“綴”我是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在教學“擷取”時,我則是出示了王維的整首詩,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詞的意思,為了理解“剛勁有力、飄逸瀟洒”這兩個詞,我讓學生逐一欣賞了篆、隸、楷、草四種不同的字體,然後再讓他們親身去體會、去感悟。

  這樣的教學我發現在課堂中所花的時間其實並不多,很多時候只是需要你老師稍加點撥,對學生卻幫助很大。關鍵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關注這一點,要做一個有心人。

  二、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努力與新課程接軌

  語文教學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語文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本課語言優美,意境也很美,但沒有故事情節,學生很難產生閱讀興趣,更別說產生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我試圖通過感受、表情朗讀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體驗,共同去感受美、表達美。

  課文的第四節主要寫橋不但美在多姿多彩,更是美在橋名的趣和橋名字體的各具特色上。為了幫助學生體會橋名的趣,我給學生講述了有關於“震龍橋”的故事。果然,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在感受橋名字體的特色時,我則出示在《怎樣學語文》上找到的“如意”二字的篆、隸、楷、草四種不同的字體的寫法,邊讀句子邊欣賞字體,學生彷彿親身經歷般,邊讀邊讚歎,充分表現出對家鄉那些橋的喜愛。

  在學習“樂園”一節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出自己的快樂,然後師生合作,通過引讀,幫助體會“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這樣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又讓學生感悟了課文描繪的美景,體驗了課文的語言之美。

  記得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改革是要拋棄以往不合理的東西,但決不是全盤地“自我否定”,新與舊,傳統與現代,不是截然對立的。因此,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始終力圖將傳統的語文教育經驗和新課改的要求緊密結合,努力做到既回歸傳統,又能超越傳統,使繼承和創新相互包容。

  但在教學中,還是有問題出現的,對於反映“橋多”這節的學習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學習“造型千姿百態”這節中的一個練習“教師引讀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再“換一種形式念文中描寫橋名的句子”的設計不合適,應該可以先讓學生完成填空:家鄉橋千姿百態,數不勝數,而名稱也非常有趣,美極了。(千歲橋、如意橋、震龍橋、元寶橋、娘娘橋、駱駝橋……)大人告訴我,元寶橋、駱駝橋是(人們根據它們不同形狀叫出來的)而震龍橋、娘娘橋就跟(民間傳說有關了),至於如意橋是從(唐朝詩人王維的詩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中擷取來的)。然後讓學生通過想象來了解由傳說命名的橋,讓學生欣賞圖片來說說由造型命名的橋。這樣,學生學得更豐富,體驗更真切。

  另外,自己在時間控制上還得把握得更准一些。

  篇二:家鄉的橋教學反思

  《家鄉的橋》是一篇懷念家鄉的作品。作者懷着真摯的情感,以優美的文字、飽含深情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江南水鄉獨特的小橋,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作者濃濃的愛鄉、思鄉之情。在本文教學中,我結合文章特點,抓住美和情兩個字開展教學,主要感受有:

  一、利用現代教學展示美。

  《家鄉的橋》是一篇優美的文章,為把文章的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知這種美、體驗這種美,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法,通過多媒體展示文章的聲、形、圖、情,讓學生在感官上直接體驗文章的美。如我把從網絡上搜索的大量的江南水鄉美景和各式各樣的水鄉小橋圖片,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在欣賞美圖、美景中學習美文。在講解“篆、隸、楷、草”四種字體時,我通過多媒體,直觀的向學生展示四種字體形象,加深了學生對四種字體的認識。在課題引入時,我通過多媒體以一首優美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配合江南水鄉的美景圖片,讓學生在優美的弦律和令人神往的美景中,自然進入課題,感受意境。

  二、通過反覆品讀感悟情。

  本篇課文的結構非常清晰,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應該不難。可要如何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感悟作者要表達的家鄉情和思鄉情,那就離不開品讀課文了。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橋”的文化,我就採用多形式的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師生引讀……同時注重在語言環境中的情境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自己讀書,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品味課文語言的過程中感悟作者強烈的愛鄉、懷鄉之情。通過用心讀文,在反覆誦讀中體驗情感,使學生真正領會作者“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的這份戀鄉情懷。另一方面在學生體驗情感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悟文章的結構特點,貫穿單元學習目標,始終在品味語言、領悟情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特點,進而為複述全文做準備。讓學生在讀中思,在學中悟。

  三、藉助大量板書促進學。

  在這堂課中,我花了一定的時間在板書上,我設計了一個圓形單孔石拱橋的樣子,把課文的重點板書在橋洞裡面。外觀美觀,直觀上也重點鮮明。從家鄉的橋的特點到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這些特點的,我都一一出示在黑板上,作者在寫這篇課文的時候採用了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學生如果能按照這個思路把話說清楚,那對他們以後的寫作來說也是有不小幫助的。在品味課文語言的同時,教學生通過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逐個介紹家鄉小橋的特點,在藉助板書複述課文的過程中,將文本的語言逐步內化為自身的語言,達到了感悟、積累、運用的良好效果,也為今後的寫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篇三:家鄉的橋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造型課,重點放在認識橋的藝術結構特點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家鄉的橋。首先視頻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分析家鄉的橋,了解橋的藝術特點,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家鄉的橋,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課後的拓展,用愛心橋,讓學生了解橋不但可以行走,跟可以傳達感情。總的來說,我認為這節課設計思路清晰,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對學生有扶有放,重點明確。

  1、有人說:“好的引入是課成功的一半”。我在視頻引入課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橋的重要性,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可以說一舉二得。這節課使一些平時“不安分”的學生,表現了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遊戲中讓學生摸橋,感知橋,用身體去感受橋等使學生的身心處於放鬆、愉快的狀態,使思維更加活躍,更具有意外的發現。所以藉助遊戲的力量來輔助美術教學,讓學生“游於藝,成於樂”一直是我嘗試的,效果較好。

  2、《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觀察、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在這節課上,通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學生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用途和結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承認。

  3、在創作作品中,經常會發現個別幾個膽小有缺乏信心的學生,他們對創作無從下手或不敢大膽表現。這時通過欣賞學生作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體驗美術作品的美。教師採用鼓勵語言幫他們樹立信心,讓學生自由、大膽創作。

  4、在拓展中,用愛心橋,讓學生對橋的內涵有更高的認識,橋不但是交通工具,更是心靈的溝通。

  總得來說,我感覺這一堂課下來,使我對美術教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收益頗多。



家鄉的橋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