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主之地》有感
《無主之地》是一部戰爭諷刺片,是一部幽默機智的黑色喜劇,清新生動,情節扣人心弦,風格簡潔明快,它從一個別緻有趣的角度揭露了戰爭瘋狂而荒謬的本質,它呈現出鮮明的反戰立場。說它的角度別緻是因為它沒有戰爭電影中常見的槍炮轟鳴、千軍萬馬、鮮血四濺、屍橫遍野的場面,但沒有人會不承認它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它只需要一小群人就把戰爭的本質表現得淋漓盡致,比起巨大的打殺場景更能觸動人的精神深處。
四面楚歌、風聲鶴唳、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短兵相接當然有視覺衝擊力,但這種鏡頭看多了也沒意思了,不是人多的戰爭就好看,就能反映戰爭的本質。有一句名言說得好,"一千萬人死亡只是一個統計數字,一個人的死亡卻是悲劇。"《無主之地》就是"以少勝多",它把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兩個民族、國家的命運濃縮在三個人身上,少數人就把戰爭的殘酷、荒誕表現出來。《無主之地》的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曾經在一篇訪談中說到,他不喜歡拍攝戰爭,戰爭從來不是優秀的電影主題,拍電影主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處理主題的方式。
西基的情人曾經是尼諾的同學,如果不是戰爭,或許他們有可能成為朋友,可是他們有機緣巧合地被丟在同一個戰壕,成為敵人,到最後雙雙死亡。拆彈專家幫塞拉拆除地雷的時候,塞拉把手上倒轉的照片慢慢轉正時,這是一張塞拉的心上人的照片,就是這個鏡頭讓我覺得塞拉可能是沒有獲救的,總覺得這個鏡頭是塞拉走向死亡的鋪墊和預告。
在電影中,戰爭中一個小小的事件引發了世界媒體的注意,媒體在這場拆地雷的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如果沒有某國際電視頻道的女記者簡的幫助,法國藍盔部隊的馬錢德軍士也不能請來地雷專家,也不會有下面的情節發展。維和部隊和記者的關係是對立的,維和部隊的虛偽,部分官員對戰爭不關心、不干涉,媒體對戰爭報道的無孔不入,使得戰場上普通的拆地雷事件向著戲劇化的方向發展,到最後演變為一場荒唐的悲劇。
我們可以看到,在戰爭的報道中,媒體為了獲取消息,爭取更多的新聞素材,吸引受眾,他們真的是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採取偷聽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電台。隨着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新聞媒體賦予戰爭更加深刻和廣泛的內涵,日益成為左右戰局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往,新聞媒體可能被禁止向外界發布有關戰爭的信息,或者只能通過官方的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和通過對參與軍事行動的軍人進行採訪獲得信息,後來逐漸發展到媒體記者可以被安排到軍隊中去,與部隊同住同行,甚至跟着部隊上前線,這樣媒體記者就能獲得更多現場的信息。
媒體具有輿論監督的作用,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官員由於電視新聞媒體對其活動進行報道,記者威脅將維和部隊的"不干涉"行動曝光,官員迫於巨大的輿論壓力而不得不對躺在地雷上面的塞拉實施救援,女記者珍妮的說的一句話"能監察數以百萬觀眾的迴響將極之有趣",可見,新聞媒體有着廣泛的受眾群,這也是維和官員所顧忌的。實際上,政府處理和媒體的關係是考量政府自信心、承受能力、透明程度和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勇氣的一項重要指標。新聞媒體對戰爭的報道傾向、議題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背後所隱藏的利益關係。
電影中,新聞媒體為了爭取更多的新聞素材,想比同行挖取更多的獨家新聞,他們忽略了戰爭帶給士兵的痛苦,就如女記者珍妮在採訪尼諾時第一個問題就是"炸彈是你放在他身上的嗎?"這個問題對尼諾來說是一種羞辱,而尼諾聽了這個問題拒絕接受採訪也是理所當然的。新聞媒體到底在戰爭中起到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在女記者珍妮間接幫助下,塞拉等來了地雷專家,聯合國維和部隊也採取一定的實際行動,這應該說是媒體的功勞,新聞媒體輿論的影響力很大,他們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但當塞拉身下的地雷無法拆除時,媒體卻在官員的說服下離開了,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向世界報道的,可是媒體沒有發覺這一新聞點。珍妮的攝影記者在將離開時問她是否真的不用拍戰壕,珍妮說了句:"不用,戰壕就是戰壕,還不是一樣?"
這也反映出政府引導輿論的能力,官員為了顧及其公共形象而對記者說謊,無可否認官員說的這個謊言的確高超,他說塞拉已經獲救了,而他們也將舉行記者會交代事件,雖然這只是暫時掩蓋問題,並沒有解決問題。一旦謊言被拆穿了,影響的不僅是政府形象與聲望,甚至還危機到社會的穩定。其實,官員也有他們的難處,他們不僅要把信息以適合媒體的有效方式進行發布,更需要應對來自媒體的質問與挑戰,但這不能成為他們掩蓋事實真相的理由。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和開放程度,提高自身引導媒體報道議程的能力,當然這要把媒體引導到正確的地方,決不是欺騙媒體,虛報事實。《無主之地》表現的新聞媒體形象是好壞參半的,但這些新聞媒體對戰爭有什麼作用呢?他們的介入使得小小的戰壕變成世界關注的焦點,但對於問題的解決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司令部領導、地雷專家、維和部隊都招來了,但地雷還是沒有拆除、塞拉還是沒有獲救,戰爭還在繼續,新聞媒體連最後的真相都不知道就離去了。
媒體對戰爭的報道出於某些利益關係或許會有偏差,同時也有疏漏,即使是在有大量信息來源和大量信息輸出的時代,我們還是能從戰爭的報道中看出許多疏漏,有一個外國雜誌出版商曾經說過:"所有的戰爭都沒有得到全面充分的報道,所有的戰爭都是一團糟,人們只能希望得到一些零零星星的消息。"有些媒體誇言可以讓受眾在第一時間,全面掌握事態的發展,不過是商業宣傳的濫調,正如戰爭雙方都在標榜"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自己一方"一樣。
新聞傳播的特性之一就是公開性,要將事實的本源和受眾需要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公開,以維護受眾的知情權。現在戰爭由於媒體的介入,記者嵌入式的採訪、現場直播等手段的出現,變得比任何時候都透明、公開,這有利也有不足。有些記者為了挖掘獨家新聞,不惜一切代價,有時甚至泄露了軍事秘密,帶來軍事損失。
在所有人都走後,塞拉依然躺在地雷上,他只能和戰壕一起沉寂下去,最後消失在黑夜裡,塞拉是受苦民眾的代表,電影的結局告訴我們,戰爭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絕望的。波斯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語言是相同的,西基和尼諾雖然是敵人,但他們有着共同的語言,維和部隊和記者需要尼諾進行翻譯才能與西基和塞拉溝通,他們不只是語言上的不同,最深層的是身份、立場、利益的不同,我覺得這在側面也反映出維和部隊與記者並不能融入到戰爭的受苦人民中,不能站在戰爭雙方的角度來看問題,到最後,就只剩下官員領導的一句"無論我們做怎麼,也於事無補。"他們並不能真正體會受苦民眾的悲痛。
《無主之地》是一部機智幽默的黑色喜劇,透過這個黑色喜劇,導演揭示了戰爭的冷酷,同時也嘲弄了民族主義的狹隘,以及國際主義的虛偽脆弱。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戰爭、媒體、政府之間關係的思考,是一部值得用心感受的戰爭電影,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優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