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工作體會>地方幹部到兵團團場掛職學習體會

地方幹部到兵團團場掛職學習體會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揚長避短、找出差距、發展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根據自治區有關發展新疆經濟,加強兵地融合的文件精神,我作為一名在南疆ddd縣工作的普通維吾爾族基層領導幹部,為發展本縣經濟,促進民族團結,保證社會穩定,能在黨組織的關係和安排下我於2004年4月到北疆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農四師68團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掛職鍛煉學習。在一年的掛職鍛煉學習期間,我是一名來學習的學生就學到了他們的許多有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先進做法和經驗,比重及其變化,農民收入增長中的特點,在掛職鍛煉期間所見、所聞,感觸頗深,不僅在漢語水平上和理論認識上使自己上一個台階,在專業技術知識和實用技術上也受益不淺,作為一名民族幹部能有這樣的機會學習,真正地感謝自治區和喀什地區黨委。通過一年的掛職鍛煉和在此其間的幾次考察,我認為68團人,說的少而精,落實快又紮實,快速高效辦事的工作風格,根植大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無私奉獻、躬身實戰的精神和發揚本地優勢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所採取的措施,產業結構的調整,訂單農業,特色農業、二三產業、退耕還林還草等項目,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和經營管理經驗,大力發展旅遊業等方面,對我們縣來說值得借鑒的。

  一、68團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和經驗。

  (一)、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種植業結構

  由於傳統大宗農戶產品供過於求,導致價格逐步下降,農民增收困難。68團緊緊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農業種植業結構。一是適當壓縮小麥面積和制種玉米面積,增加經濟作物和良種水稻面積;二是圍繞發展畜牧業調整種植業結構,根據畜牧業發展需要,增加飼料飼草的面積;68團經濟作物和水稻種植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80%68團可利用並非很豐富,河谷地帶瘠薄,但水源豐富,針對這一點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水稻面積,狠抓水稻栽培,結果生產出優質大米,以前無人承包的土地,現在職工搶着種,以前種十幾畝地,現在要幾十畝地,上百畝、上千畝,農二連的程啟泉承包土地821畝,農七連謝玉文承包的土地1021畝,這兩名農戶都是四川移民,吃苦耐勞,瞄準市場,抓機遇發了財,這為68團農業生產起到了帶動作用,結構調整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科技進步是促進農民增收最活躍的力量

  科技進步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推動了農業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適效技術的推廣運用,促進了農產品產量增加,提高了產品品質,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城市消費推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發展,從而68團就針對這源土問題,進行了努力改造優質大米,同時也是綠色食品,這無形當中就提高了大米本身的附加值,團場建立了綠色食品基地從而提高了農產品的商品率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特色產業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顯著

  68團結合本地實際,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快發展優質水稻、大豆、甜菜、薄荷、打瓜子,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優質水稻面積達到了3萬畝,薄荷套種面積達到了3千畝,僅此兩項畝收入分別為450元和400元,經過發展特色產業,農戶得到了很好的實惠。

  (四)、抓好流通促增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賣出去就實現了價值,農業結構高速才最終給職工帶來增收和實惠。進一步搞好流通,形成統一、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是增加職工收入、發展團場經濟的迫切需要,團黨委重視培育和拓展市場,多形式、多渠道搞活農產品流通,尤其是搞好基地化、規模化條件下大宗農產品的流通解決了增產不增收的流通“瓶勁”問題。團里去年投資建設一條碾米包裝線,就提高伊香大米的包裝檔次和質量。保護好品牌,利用好品牌,力爭進入超市,並不斷擴張。今年團除徵購上交任務外,剩餘部分由連隊統一管理,穩定價格,以增加職工收入為目標,同時能夠帶動周邊鄉村大米的輻射作用,並完善一連、十連農副產品貿易市場建設,逐步的形成了團貿易市場相結合的農產品流通網絡。為農副產品流通提供良好的條件達到了“建一個市場、利一方群眾、多一個渠道(流通)、興一方經濟”同時團里成立農產品管理辦公室,也叫信息服務中心,就是善於研究開發和主動出擊開拓外國市場,向職工提供準確、及時、有效的市場供求信息組織農產品走出去,加快了農產品的流通,走一條小分散、大集中、統一品牌的路子,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邁進,進一步提高了經濟效益。全團已形成公司+農戶,加工業+農戶,農業大戶+農戶等經濟組織形式,實際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引導職工按市場需求生產,提高收入。減少生產的盲目性,降低市場風險造成的損失,為職工緻富奔小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68團除了上述先進做法以外還有好多我們值得學習的方面。一是68團的領導幹部沒有把自己放愛特殊的位子上,他們沒有官僚主義思想,而是放下架子,以身作則;二是68團基層幹部敬業奉獻精神很強,工作盡心盡責,樂於吃苦奉獻;三是68團職工的思想解放,文化素質、經濟觀念、市場意識、法律意識、競爭意識以及農業生產積極性和自覺性都很高;四是68團的職工勤勞致富他們在忙完農活后,盡量找事找工掙錢,他們不怕吃苦,穩定意識強,宗教意識淡薄,相信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五是他們只自力更生創業,沒有‘等、靠、要“的思想。

  二、影響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制約因素

  對我們ddd縣來說一部分鄉村幹部的思想還沒有解放,守舊和“等、靠、要”的依賴思想比較嚴重,見識狹窄,沒有工作積極性,工作很被動,工作時也出工不出力得過而過,敬業奉獻精神不足,看見工作繞着走,沒有責任心,下到村裡就起到“傳話筒”的作用,無心抓工作落實,走馬觀花;個別鄉村幹部只是動嘴安排工作,不抓落實。由於農民整體文化素質水平低,掌握和了解市場信息的能力差,不善於走出去借鑒和吸收他人的成功經驗,還由於廣大的農民思想沒有解放,觀念沒有轉變,對政府提出的搞產業結構調整不願接受,不敢大膽的干,而只是一味地靠種地,由於宗教思想意識較濃厚,難接受新事物,不太相信科學,只憑自己的經驗而種地,生產積極性也不高,到頭來一年種地只夠吃,有的甚至連吃的都不夠,沒有吃的也不願意出去打工掙錢,就知道“等、靠、要”。有的農民甚至貪圖享受,怕吃苦,天天遊手好閒,全靠政府扶貧救濟過日子,還一個方面我們ddd縣各鄉村,自然條件差,乾旱缺水,人均資源佔有量少,低產田比重比較大,水的利用率不高,交通、電力、通訊等設施明顯落後於團場。這些差距都是影響ddd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制約因素,我認為針對這些制約因素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才能實現發展經濟農民增收的目的。

  三、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應做好的工作

  (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並是採取幾次討論給群眾搞幾次宣講就能完成實現的,ddd縣農業人口佔全縣人口的80%左右,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關係到ddd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解放思想,轉變關鍵是要解放和轉變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要在開展好討論,面對面宣講的基礎上,重點做好理論“洗腦”、科技“活腦”示範開腦工作。一是要加強基層幹部群眾的發展理論的培訓和教育,增強對市場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理解和掌握,引導農民群眾認清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向,用先進的理論來解決群眾思想深處存在的問題,破除群眾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樹立現代農業的觀念,做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這篇文章。二是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知識,特別是實用技術的培訓,結合當前的產業結構調整,有針對性地加強特色農業種植技術,畜禽養殖技術,林果管護技術的培訓,加大實地培訓力度,增強各族農民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樹立市場經驗觀念,要實現市場化。

  必須下決心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實施進一步的戰略調整,要把着力點放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搞活市場流通上。要以市場為導向,實施科教興農戰略,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大力開發名、特、優、新產品。在這方面我縣的資源比較豐富,但開發和推廣的力度不夠,有許多尚未轉化成經濟優勢,因此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對全縣的名、特、優、新產品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資質認定,辦法證書,註冊商標,並通過展銷會,產品推介會,廣告等形式把名牌農產品打出去,推向國內、國際市場。要加大對名牌農產品的保護力度,農產品結構調整要與市場接軌,儘快制定既符合市場原則,又符合我縣縣情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使農民按照一定的質量標準和市場需求來生產,減少盲目性。要依靠科技手段優化農產品結構。

  (三)、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給予優惠的投資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四)、認清形勢,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加強多渠道組織培訓。

  (五)、我們要真正確立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發展的觀念。加強農業科技管理,增強科技服務功能。

  (六)、要調整農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質專用農產品,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

  (七)、把握時機,合理調配勞動力和有計劃的組織勞務輸出。

  (八)、我們要堅持和深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觀念。

  (九)、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地方幹部到兵團團場掛職學習體會 標籤: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學生幹部 幹部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