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一)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的世界只有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 但她卻頑強地認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迹。 第三天,我要在現實世界里,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作者簡介: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着名的集聾、盲於一身的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藉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我想說的話:光明對我們來說不是奢望,聲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對我們來說,並不缺乏完善的身體組織,我們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頑強,不向命運投降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迹的心! 為善為惡在一念之間,生命中的奇迹出現與否也是一念之差。上天賜予我們眼睛,是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上天賜予我們思想,是讓我們改變世俗,讓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賜予我們雙手,是為了讓我們擁抱未來,創造出生命的奇迹!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二)
讀完這本書,我竟會不禁懷疑,這書是否出自一名正常人之手?因為,她那生動的描寫,是那麼細膩,那麼富有生機。她那對世界的感知,不禁使我們忘記她是一個盲、啞、聾的女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內容,時常使我心頭溫暖,不同於其它的名着,讀起來使人黯然淚下。雖然當我們讀到,她只擁有了十九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就猩紅熱奪去了視力、聽力時為她感到同情,但是,當再看到她遇上了許多好心人時,不禁在心底為她祝福。這也足以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充滿了愛的。
全書從海倫得病而失去聽力、視力后,被沙利文老師逐漸從黑暗帶到了光明,從無知走向了成熟開始,將海倫一生的經歷展現給了大家。
讀完這本書,海倫那堅強、樂觀的形象,依然能在我眼前清晰顯現。在她書中描寫的一切,我覺得這對於一個殘疾人幾乎不可能。可她卻證明給了我們看。也不難想象這背後有多麼的艱辛,如:沙利文老師為了讓小海倫了解水,只有把她帶到水龍頭旁,讓她用那稚嫩的手去感覺。在冰凍三尺的嚴冬里,這樣反覆的訓練,怎能不讓人心痛?也就是從小的鍛練,使海倫擁有了一顆堅強的心,也讓她收穫了哈佛的通知書。
海倫的一生也證明了我們課本中的一個道理:海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她珍愛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不因為生來的殘缺而碌碌終生,反而成了她生活動力,讓這有限的生命煥發光彩,並不斷延伸這生命的價值。就如一位先哲所說:“生命中可能會括風下雨,但我們可以在心中擁有自己的一縷陽光”。
在本書中的結尾中,作者也向人們發出了她心中的渴望,不,應該是許多人的心愿。那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殘疾人渴望光明,那我們呢?我們擁有更多上天的照顧。但可悲的是,我們卻沒將生命發揮極致。這無疑是個極大的諷刺。所以把握今天,從今天開始,延伸我們生命的價值,既使頭髮漸白,我們的心也要依舊有活力,人活着,不應該只追求生命的長度,而更應追求生命的光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三)
1、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
2、我們最可怕的敵人不是懷才不遇, 而且我們的躊躇, 猶豫。將自己定位為某一種人, 於是, 自己便成了那種人。
3、光明, 一個令人神往的詞語, 擁有了光明, 就能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假如我是一位盲人, 什麼都看不見, 假如某一天我擁有了只能持續三天的光明, 而不是一生的話, 這是多麼悲哀!
4、過了一段工夫,逐步解脫一段不興奮的閱歷給我投下了暗影。我小心慎重,但卻百折不撓的寫下去。
5、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當所有的假設變成現實時,一切已為時太晚。因此,無論在生命樣的年代,愛和勇氣都是我們生存的基礎。
6、我們不能停住腳步,我們要時時刻刻充實自己。
7、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做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做我的快樂。
8、我之所以如此喜歡貝爾博士,可能因為他在我的生命中比莎莉文老師出現的更早。當時的我仍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他卻對我伸出了溫暖的友誼之手。
9、一個人雖然生活在黑暗或沉寂中,可是他仍像人一樣可以回憶,可以想像,過着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
10、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它感官。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弦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嘗每一口佳肴吧,猶如明天你再不能嗅聞品嘗。
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又盲又聾的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歷程。她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光明與聲音,在安妮? 莎利及其他老師的幫助關愛下,在親朋好友的成全中,海倫.凱勒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哈佛大學學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學士學位。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用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境,並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週遊世界各地,為殘疾人加油鼓勁。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 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后,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 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 水”—— 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后,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着,吸取着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裡面的海倫讓我震撼…… 海倫和她的老師所做的一切令我崇敬、折服,我在頗多感觸后並開始認真思考今後的生活目標和奮鬥方向。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提到,有視覺的朋友每天睜着眼睛錯過多麼多海倫可以留意到的美麗。人們總是對輕易得到的東西不屑一顧。這個道理,其實早就知道,但真的懂了嗎?人們總是很悲觀的看到自己還沒有什麼,分數,等級,職位,工資。生活中無所不在,從你一出生就一直跟你到墳墓里。不對,連墳墓也要比風水好,價錢貴。不斷的比,不斷的看到自己沒有什麼,不斷的對自己,對別人(甚至是親人,甚至是好友) 失望。我們在這些比,在這些盲目的追逐中很不幸又很幸運(因為無知)的失去了那些無與倫比的美麗。比如,你之所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你的價值。你是某些人的重要依靠,你用你的存在就可以讓他們幸福,不需要你漂亮苗條,不需要你有車有房,不需要你是成功人士。比如讀書是為了一個人在世上存在的不斷自我充實,而非是高分名校工作的敲門磚。在這個為物慾驅逐致幾近瘋狂的社會裡,空虛,寂寞怎麼會沒有呢?這是何等的悲哀寂寞。話如是說,反觀自己,無疑是沉默。有些東西總是在對的時候出現,或許這個世界還真的是有一點玄機在安排着什麼。
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不要老是去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應該把更多的情感投入到對生活的點點滴滴的感悟中去,而並非是一往的抱怨。我想,正是海倫? 凱勒能對生活的樂觀和快樂才有今天的“ 光明” 和美好的“ 聲音” !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並不懈向著目標努力奮鬥,就不會被一些客觀條件束縛,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