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狗鞦韆架的讀後感(一)
莫言的《白狗鞦韆架》創作於1985 年4 月,這篇小說寫得也非常精彩,是這部小說集的點題之作,電影《暖》就是由《白狗鞦韆架》改編的。寫道闊別高密東北鄉十年後的“ 我” 回故鄉看看,在橋頭碰到了一條白狗,后從路邊高梁地里艱難地走出了身背大捆高梁葉子的白狗主人,“ 我” 認出了她原來是十幾年的故人暖。白狗也是和他們一塊長大的老夥伴。年輕的時候,兩個人喜歡音樂,想參軍未果。十幾年前,在一次盪鞦韆的時候,暖和白狗摔下鞦韆架,導致暖左眼失明。后嫁到王家丘子一啞巴家,一胎生了三個啞巴兒子,生活極其艱辛。“ 我” 念及舊情,不顧叔叔的反對,到王家丘子去看望他們一家人,心情異常複雜。在回來的路上,白狗把“ 我” 引到了高梁地,暖提出了一個讓“ 我” 無法拒絕的要求,就是想要一個會說話的孩子。
女主人公叫“ 暖” 多好的一個名字啊,暖,是人生太多的無奈,太多的冷意,有太陽照着的愛----- 暖!人生沒有如果,如果那年暖硬要去部隊找蔡隊長;如果那年能去當兵;如果“我”追求暖,暖不自卑大膽的回信。那麼,一切將是多麼美好,人生也必然會是另一番景象。十幾年前暖是全村最美的女孩兒,婷婷如一枝花,雙目皎皎如星,幾乎所有的男人都想暖做自己的新娘。如果不是破相沒準早成了大演員。
十幾年後的重歸故里暖問“我”:要是我當年提出要嫁給你,你會要我嗎?“我”感激地說:一定會要,一定會。讀了到這我的思緒回到了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十年動亂結束國家恢復高考後,有多少人考上大學或當兵提升后,與農村的戀愛對象斷絕關係,湧現出大批的“陳世美”,那是不要農村媳婦就像就像一陣風一樣,颳得找了對象的姑娘們人心惶惶,巴不得對方在家務農。沒有斷絕關係的,老百姓就說“沒忘本”。進入城市生活后領着城市的捲髮媳婦回老家顯擺,引來滿村人的鄙視和羨慕。
記得我上初中時的物理老師叫周斌,他本是代課教師,78 年考上水利學校,他接到通知后的一天晚自習,臉漲得通紅,可能喝了點酒,在班裡興奮地胡拉八侃,同學們也瞪大了眼睛興高采烈地聽着,難得碰上有這樣的課,我的同位悄悄地對我說:“他找媳婦了,很可能不要,走着瞧。”。果然半年後他就提出了與未婚妻斷絕關係,女方不依不撓,男方族人拿上酒煙肉上門請罪,被女方趕出家門,把東西扔到大街上,大罵“陳世美”、“沒良心的”,最後還是散了。記得我們班的女同學都罵他是“陳世美”、“有什麼了不起,呸!”,他在我們心中的形象從天上跌倒地上。
我的一個遠方親戚長得很漂亮,找了個當兵的,後來男的提干,村裡就傳言不要她了。女的擔心被踹,顧慮重重,女的不識字,不會寫信,整天裝在悶葫蘆里。我見過她腰裡栓着紅硃砂袋,聽說是避邪,思慮成疾成了抑鬱症,其實男的品質很好沒有那個意思,男的回家探家時問女的:“你怎麼了?愁眉苦臉的。”女的羞羞答答地回答說“聽人家說你不要俺了”,男的笑着說:“人家說,我說了嗎?沒那回事,我要對得起你。”女的聽了兩行熱淚奪眶而出,哽咽着說:“早知這樣,我也不會得病。”結婚後女的病治了好幾年才治好。
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機,有個收音機聽就算富人家了。我記得我大娘家的哥哥在山西當兵買回一個收音機,收音機里每天下午播放配樂小說《人生》,講的是一個農村青年高家林考上大學分配到城市工作,與青梅竹馬一齊長大的戀愛對象喬珍斷絕關係,找了城市媳婦,後來犯錯誤遣送回農村的故事。我每天下午放學后就躡手躡腳地到大娘家的後窗戶底下聽,大娘燒包不讓到她家去聽,到校后同學們就討論,都說“高家林活該. ”我想這是時代的演變造就的。
誰家要是在農村沒找,從城市領回去媳婦,村裡人就說“真有出息,還找了個城市的”會投去羨慕的目光。我村本家的叔叔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1977 年,我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上的是郵電學校,畢業分配到淄博工作,也是村裡第一個領回城市媳婦的。那是我上小學五年級,放學后叫了幾個同學就到他家看媳婦,其實還沒結婚。他熱情地拿出透明的錫紙包的糖給我們,我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城市糖,捨不得吃,見誰讓誰看,像領了大獎似的;第一次見到了捲髮,我小姑碰碰我說:“快看城市人的嘴唇是紅的”;第一次見到了裙子;第一次見到了高跟鞋,以前這些只能在電影里見到。我們五六個人使勁往前擠,擠到城市媳婦的跟前聞到從來沒聞到的香味,我姐說“城市人真香”,我們欣喜若狂。叔叔還領着媳婦爬山,我們就在山下遠遠的望着,不敢跟在他們後面,看到叔叔拉着媳婦的手,我們就齊聲叫“真不害臊!”隨後是我們的狂笑不止。在地里幹活的大嬸嬸笑着說“真是閑的,讓她刨上兩天地就沒閑心爬山了。”大爺見了媳婦的燙髮頭說“讓她去揚一天麥場,管叫她頭上的麥糠摘不下來。”
現在隨着城鄉差別的縮小,農村的青年男女基本都到城市安家,有的上大學在城市工作安家,有的掙了錢在城市買房子安家,農村的地基本上是50 歲以上的人種着,回家過年時見到的媳婦大都是城市的,就是農村的也看不出來。
我讀了這篇小說感嘆道:命運弄人啊,留下的是無盡的感慨,人的一生真的無法預料。
白狗鞦韆架的讀後感(二)
《白狗鞦韆架》講述了離開小鄉村在外出讀書工作的“我”,十年後回到家鄉,遇到青年時的夥伴暖。從而回憶起年輕時,暖和“我”都喜歡音樂,懷揣夢想但參軍未果。後來暖在和“我”盪鞦韆時意外弄瞎了左眼,從此人生發生了重大改變。後來“我”離開家鄉,一路求學。最後“我”和暖便成為了兩個世界完全不同的人。這一次的相遇震撼着我,原本美麗純潔又在唱歌方面頗有天賦的女子,如今成了彎着腰背着大捆高粱葉子,跟着白狗艱難的走着的貧困婦女。因身有殘疾只能嫁給一個粗魯蠻橫的啞巴,生下三個不能說話的兒子。暖的艱辛生活,還有她那粗暴的丈夫,心理的失落讓“我”始料不及。而這一切也讓“始作俑者”的“我”感到十分痛苦與自責,但又無法做出彌補。最後當暖提出想要一個會說話的孩子時,更是讓文中的“我”和所有的人都難以抉擇。不禁感慨命運弄人,人生真是無法預料。
暖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她命運的悲劇是小說表達的重點。一次貪玩,一次意外,就斷送了這美麗女子的人生。和她日日相伴的白狗算得上漂亮但不是純粹的白狗,兩個小黑腳算是瑕疵吧,就像作者眼中的暖一樣。暖的確是一個漂亮的女人,就算衣着打扮得是個農家貧困的婦女,但仍然“鼻樑挺秀如一管蔥。臉色黝黑。牙齒潔白。”而“十幾年前,她婷婷如一枝花,雙目皎皎如星”。彷佛長得美麗的女人破了相才能成為更加悲傷的事。而在暖身上所看到的事實也正是這樣。十幾年前,暖的美貌單純吸引了蔡隊長,當時暖天真的想要參軍做文藝兵嫁給蔡隊長。這與後來嫁給蠻狠無知的啞巴也形成了對比。所有的夢想,願望都隨着那意外而消失了。左眼的傷痛留在暖的臉上,悲慘的命運也流進暖的生活中。文中的“我”看見暖辛苦的背高粱葉子時,心裡不忍,沒想到暖的家庭更讓人揪心。啞巴丈夫無知,行為粗暴,喜怒無常,粗魯的管教孩子。文中一細節:“啞巴吃完第二塊糖,略一想,把手中那塊糖遞到暖的面前。暖閉眼,“嗷——”啞巴吼了一聲。我心裡抖着,見他又把手往暖眼前伸,暖閉眼,搖了搖頭。“嗷——嗷——”啞巴憤怒地吼叫着,左手揪住暖的頭髮,往後扯着,使她的臉仰起來,右手把那塊糖送到自己嘴邊,用牙齒撕掉糖紙,兩個手指捏着那塊沾着他粘粘口涎的糖,硬塞進她的嘴裡去。她的嘴不算小,但被他那兩根小黃瓜一樣的手指比得很小。他烏黑的粗手指使她的雙唇顯得玲瓏嬌嫩。在他的大手下,那張臉變得單薄脆弱。”啞巴丈夫想要分糖給她吃時,也許出於愛護,但那行為已經讓看見的人產生不適。以這一細節為典型突出了暖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無奈。而她的孩子也是啞巴,文中描寫到“三個同樣相貌、同樣裝束的光頭小男孩從屋裡滾出來,站在門口用同樣的土黃色小眼珠瞅着我,頭一律往右傾,像三隻羽毛未豐、性情暴躁的小公雞。孩子的臉顯得很老相,額上都有抬頭紋,下齶骨闊大結實,全都微微地顫抖着。”三個孩子是他們父親的翻版,粗魯又無知。這樣的生活看不到一點希望。最後暖想要個會說話的孩子也許也只是想要為她的生活尋求一絲希望。想到根源,暖的人生的改變僅僅只是因為失去了左眼,失去了美貌。
白狗鞦韆架的讀後感(三)
今年十月,中國作家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在獲獎前,莫言其實已經在中國大陸上掀起了陣陣波瀾。藉著學校舉辦“讀書月”活動的東風,在輿論對莫言的讚美的推波助瀾下,我踏上了探索莫言文學的道路。過程中,我“結識”了《紅高粱》《白狗鞦韆架》《生死疲勞》。莫言寫了很多書,這只是冰山一角!
莫言的《白狗鞦韆架》里關於新中國成立初期主人公悲凄的一生的故事並不是讓我最感觸的。90后的我,愛情可能是情感催化劑,能有心靈的碰撞,產生共鳴!而由《白狗鞦韆架》改編成的《暖》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正是這樣的一部作品DD我的情感催化劑讓我頗有感觸!或許是《暖》被編排成了電影,成了更能吸引讀者或觀眾眼睛的“功利武器”;或者是現代人的科技發展使人們魅惑於熒屏,遠離了“書香”;也許人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可能我是屬於這一類!
兩本書類似的當然是作者莫言的主要背景DD在中國成立早期時代,人民過着清貧生活,主人公DD暖一生悲凄,卻也算幸福。在作者筆下暖因與青梅竹馬的井河一起盪鞦韆而摔斷了腿,曾經承諾過她要接她到省城演戲的“小武生”,在她等待的眼睛中消逝;曾經承諾過她考上大學就會接她到縣城的井河,在她看他寫的信,他買的鞋時如眼淚滴落般淹沒池塘。誰也沒有想到最後她嫁給了啞巴,一個淳樸很傻氣整天趕着鴨子的內心血性的男人。或許這是悲劇,如果理解愛是平凡的,真誠的,這或許也是一種幸福。
十年後,井河結了婚,是一個可愛女兒的父親,決定回家看看,
看那物是人非的黑瓦白牆錯落布置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子。偶遇了一瘸一拐的農村婦人DD暖。他也已有了孩子,五六歲,這使她成了地道的農村婦人。井河心中感嘆:這是我想回來看看,卻又不敢回來的原因。
也許,是那兩個男人辜負了暖,但考慮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特別是男人)是身不由己的,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是會逐漸成熟的,此書在結尾處作者也從另一個角度看了這一個問題,或者是作者賦予井河的自我安慰,可能也是作者本人的由社會所迫所造成的一種糾結情緒,運用巧妙的心理描寫結合本身的思想或者社會經驗,將暖的結局看作是一種幸福。
結合自身笨拙的認知談了我對於故事的感受,不管是小說還是被拍在熒屏里的畫面,文學是都是它們的基石,沒有作者傳神的描寫與述說,再完美的詞語也只是一堆亂石,唯有作者飄灑的筆墨才能建起文學大廈!本書讓我覺得驚嘆的是作者的語言藝術和心理,動作描寫的細緻傳神,如身臨其境般真切!比如在描寫暖的每一個細節動作時,都會使讀者聯想到主人公當時的神情和心理活動;描寫啞巴時,更是巧妙的運用側面描寫將啞巴的樸實憨厚展現的淋漓盡致;文章開頭是龍頭,很多作者或許會用很多文字描寫背景,枯燥乏味,沒有讀下去的慾望,此文作者輕描淡寫勾勒出新中國初期農村的風景,很快將讀者拉入時空隧道,給人以新奇,煥然一新的感受進入下文。
正是有作者如此的文學功底與思想積澱,才有了一個凄美的故事。
白狗鞦韆架的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