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四大名著讀書筆記

四大名著讀書筆記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二、從話語向詩語敞開從上帝創世到女媧補天,這一主角的換位實現了紅樓故事的話語轉換,即由上帝的敘述變為女媧的吟唱。這裡,與上帝僅用亞當的一根肋骨做成夏娃的精打細算不同,女媧在“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綆於泥中,舉以為人”的操持中,似乎是為了與持“列位看官”聲音的說話者(文本敘事者) 開一個玩笑,而“無意”遺漏了一塊石頭。進而,在女媧的沉默(視野)中“, 頑石”竟開口說話,充當起了故事的敘事者(女媧視野的代替者) , 在“悲號慚愧”中完成了紅塵歷劫,記下了一部高揚“情”字的大書。為此,《紅樓夢》的開場敘事進行了如下的變調:

  ( 1 )是分解敘事者。我們注意到,除了操持“列位看官”聲音的文本敘事者,這裡還出現了石頭、一僧一道、空空道人、孔梅溪、和批閱刪改者曹雪芹,他們各自發揮了不同的敘事作用。有人認為這是敘述人集團 [1 ] ( P23 ) 。顯然人們關注的是其敘事功能,而沒有注意其藝術表達效果及其敘述策略,即敘事者分解,是為了主旨的隱喻和話語的轉換。因為,西方敘事理論界定的敘事話語是建立在西方分析性的語言之上的,重分析性、邏輯性,是典型的上帝(男性) 式話語而中國古代語言是象形的、會意的、音響的,是比較感性化的、詩意化的語言。《紅樓夢》抒情濃度極高、富有隱喻性的話語,是明顯的詩性化的語言,其話語是不重邏輯性的,是“甄士隱”向“賈雨村”的敞開。當石頭被置於敘事者的位置,《紅樓夢》敘事的意象中心性便被突出出來,呈現為意象性的話語。何況,石頭、僧道、空空道人等符號化的形象,其敘事意義不僅在其所指,更在其能指。除了其在故事脈絡方面的勾連作用,其符號的文化隱喻和主旨象徵功能尤為重要,即其意在言外的弦外之音,更是小說敘事的意蘊所在。因此,敘事者分解,就為石頭意象留出空間,形成一個圍繞石頭敘事的新的敘事興奮點(真正的敘事起點) 。

  ( 2 )是意象化的事者 [2 ] 。既然“石頭”意象居於全書敘事結構的核心,它就不僅是《紅樓夢》意象世界的基石,更充當了紅樓故事的敘事者,即紅樓故事是記在一塊“石頭”上的,是通過“石頭”的眼光來演示的,所謂“石上所記之文”“石頭所記之事”。紅樓故事實際上是由文本敘事者敘述“石頭”的故事(“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由“石頭”敘述紅樓故事(按那石上書云:當日地陷東南,)由曹雪芹加工敘述“石頭”上所記之故事,而在多重敘述眼光的交合與映照中演進,呈示出特別的敘事風貌。那麼,由“石頭”回歸大荒山倒敘紅樓一夢,紅樓故事便被置於空靈的情境中,以似真似假、真甄假賈的形態展開,從而實現着小說以真寫假、以假見真之藝術旨趣。此時,由於“石頭”負載着種種文化隱喻展開敘事,故其敘事視角是隱喻性的(女媧的沉默) , 以文化的整體觀照,以一種靈動的敘事策略,創設出了一種間離的敘事效果。因為“, 回憶的魔力能夠將線性的平庸轉化為生活的高峰之一”。 [3 ] ( P217 ) 同時“石頭”由大荒山進入紅塵世界,而生髮了現實故事的展開,為紅樓故事提供了敘述的契機,從而聯結起入世與出世,並從出世來看入世、寫入世的 [4 ] ( P62 ) 。

  ( 3 )是“石頭”在記錄、觀察紅塵世界時,還與寶玉的命運相糾纏,與人物相互依存、相映成趣。(這裡我們以脂評本為準) 。此時的“石頭”正是被敘述的戲劇化的“石頭”,在以“我”觀“我”的意趣中參與着寶玉形象的建構。由此可見,由女媧的吟唱到石頭的悲鳴,從空空道人的“悟空”到僧道的“好了歌”,從“甄士隱”(真事隱) 到“賈雨村”(假語存) , 紅樓話語呈現出豐富的隱喻性特徵,所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之“荒唐”味。加之文本詩詞曲賦等的情節化、個性化、結構化、寓意化,大量情境化的細節、意境化的造境、意象的運用以及敘事章回的節奏化等等,紅樓敘事話語無疑是向詩語的敞開。

  三、故事向情敞開《紅樓夢》沒有傳統小說突出的故事性,石頭所記只是“家庭閨閣瑣事”,是“無事之事”,是一段一段的生活流,而呈示出情節淡化的傾向。當時間向著過去無限延伸,其實已是希利斯?米勒所說的線性情節開場的解構。

  《紅樓夢》的開場正是超線性的對非故事性的日常生活場景的開放,所謂“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有微才”,作者要實現的也不過是“事體情理”而已。因此,石頭帶着強烈追憶色彩的自敘和“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后的悲吟便向著“情”敞開。一部《紅樓夢》正是在石頭的悲鳴和空空道人的悟空中揭幕,其“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心靈啟悟,更折射着“大旨談情”的深層寓意。因此,寶玉一生的事業便是為“女兒充役”,向女兒用情,甚至“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裡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不是長吁短嘆,就是咕咕噥噥”而“愛博而心勞”(魯迅語) ; 黛玉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要把一生的眼淚“還債”之任情;寶釵是“任是無情也動人”,遇事“一問搖頭三不知”的無情;湘雲是“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是真名士自風流”的真率之情??薛蟠是爛情、賈府老少爺們是淫情、王夫人等是滅情??而據脂批透露《紅樓夢》的結局有一“情榜”:寶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甚至空空道人悟空也為“情僧”,並改《紅樓夢》為《情僧錄》,凡此,正是故事向情的敞開。至於那些居於情節中心的大量詩詞曲賦謎語酒令等,不僅具有結構伏脈、個性抒寫、題旨寓意等功能,更是情感的流瀉和心靈潛藏的吟唱,是形式化的向情的敞開。比較此前的傳統小說以詩詞開場,渲染氣氛、交代背景、提起話頭的開場模式,如毛評《三國演義》等,能實現故事“有意味”的向情敞開的,就只有《紅樓夢》了。

  《紅樓夢》如此揭開大幕,顯然不是僅如大多傳統小說那樣主要是為了引起故事,而是為了造境,是在情境化的敘事中,呈現天人合一之境的敞開。故紅樓人物在第三回隨林黛玉進府才陸續出場(故事的起點) , 連續性的故事更要到第六回劉姥姥進府才展開。這樣《紅樓夢》就從大到小、從外向內、從遠到近、從虛到實地敞開着。當然,從“石頭”的“入世”連接着“出世”,已回歸大荒山來看,也未始不可說是從小到大、從內向外、從近觀遠、從實到虛的無限循環。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紅樓夢》的開場不僅是指向故事內的,其抒情化的敘說、意象化的敘事者、符號化的形象、時間的空間化等,還具有豐富的意在言外的意旨,是帶有弦外之音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其以假寫真、以真見假,無處顯有、有處還無,在真假有無之趣中,把過去、未來、現在統一起來,是從有限通向無限的。那時空的浩渺、情境的鮮活、神道的恍惚、起點連接着終點的故事預設等,大化流行、虛空澄凈,這正是天人之境的實現,紅樓大夢由此敞開。

  一般認為《紅樓夢》前五回是總綱,與戲劇中的“楔子”由副末開場交代故事類似。僅就形式看,此說有理。但《紅樓夢》由此實現天人之境,這是一般戲劇、小說作品所沒有完全達到的,尤其石頭這一意象化的敘事者的設立,使得《紅樓夢》之詩化敘事具有了形式意義。毛批《三國演義》開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感慨主要是渲染氣氛、總括歷史; 《水滸傳》的“誤走妖魔”與故事貌合神離,且與主旨相矛盾《西遊記》的敷演天數過於玄奧而少意趣《金瓶梅》的“酒色財氣”說,說理氣味太重,而往深處說,《紅樓夢》的這一開場模式不僅與戲劇的開場模式相互影響,而且我們以為是對中國詩學精神中之“比興”藝術思維的化用,其意象化的敘事者甚至是對“比興”運思方法的再創造。因為,這是紅樓詩化敘事之立法,詩意的揮灑和境界的空靈。《紅樓夢》“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事”之“起”,與“觸物起情”之“起情”及其造境等,都是對“比興”藝術思維會心的妙用,是其詩化敘事運思的內在理據。而女媧補天、石頭說話等意象的設置,在文化觀照、詩性隱喻、言外之旨、話語轉換等方面,更賦予《紅樓夢》的詩化敘事開場以形式意義。

  水滸傳讀書筆記(三)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着,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着”。看到這本書我就想起了劉歡的好漢歌。梁山好漢他們個個俠肝義膽,敢報天下之不平,其好爽的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敬仰。這本書中以大量的筆墨塑造了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說中智取生晨綱、大鬧清風寨、倒拔垂楊柳等一系列故事情節都描寫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在《水滸傳》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宋江了。他被人稱為“及時雨宋江”,是鄆城縣的一個小官史,為人好義疏財,並且非常孝順父親。因為他樂於幫助窮困的人,所以各地方的人們,都景仰他的德望。他受了小人的陷害,蒙上了不白的冤罪,被判了死刑。在萬分危急的時候,梁山伯的英雄趕來劫法場,把他救上山去。後來,宋江當了他們的首領,大破高太尉所率領的軍隊。

  《水滸傳》充滿了官逼民反的悲壯和“替天行道”的豪情,是一曲“忠義”的悲歌。小說通過對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全過程的描述,展現了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的社會面貌,在封建專制社會具有普遍意義。作為對社會全景式的描述,在政治的上層,有高俅、蔡京、童貫、楊等一群禍國殃民的高官;在政權的中層,有受前者保護的梁士傑、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賀太守等一大批貪酷暴虐的地方官;在此之下,又有鄭屠、西門慶、蔣門神、毛太公一類胡作非為、欺壓良善的地方惡霸。如此廣泛的對於社會黑暗面的揭露,是隨着長篇小說的誕生而第一次出現。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寫成的長篇小說,它標誌着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水滸傳》的語言生動、活潑,極富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

  無論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其語言或細膩,或簡潔,或誇張,或明快,都顯得粗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國古代長篇小說中,《水滸傳》是運用日常口語達到爐火純青藝術境界的典範。

  《水滸傳》不僅是農民起義的壯麗史詩,而且是中國古代英雄傳奇的光輝典範。它以輝煌的藝術成就了彪炳文學史冊!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四)

  近來把《新三國》看完了,看完在這以後卻一直在不已的回味。似的,魏蜀吳的時期已經遠去,魏蜀吳的英雄也早已成了累累枯骨,那氣勢盛大的魏蜀吳鼎立之勢也隨長江流水去了。而我敢說,魏蜀吳在我們每私人的心中,卻永恆鮮活如初!魏蜀吳的時期早已遠去,而他的神魂卻在世界上愈發閃射着光焰。我一直在想,魏蜀吳留給我們啥子?是一種啥子樣的力氣,讓魏蜀吳永恆生存於我們心裡!

  尋求神魂自由是那一個時期最響亮的聲響。一個沒有神魂自由的時期,是一個容易被忘記的時期,也是一個使人害怕的時期。自由,不止只稽留內行動上頭,更關緊的是要達到神魂層面。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了一批批為神魂自由,成功實現神魂理想而投身的人物,諸葛亮、荀、魯肅、關羽,這些個人物接連不斷。我聽見過眾多對諸葛亮的名聲,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不過記憶最深刻的是魯迅的對他的名聲“狀多智而近妖 ”。可以看見,諸葛亮在許多人心裡就是“智慧”的代言人。但我對諸葛亮的印象,卻不止只是這些個,我感到在他身上,我看見了一種強硬神魂,一種為了神魂理想而奮鬥不停的可貴品格。他六齣岐山,正是他不隨便言敗的表達。最着手我一直不成解像他這麼一個有勇有謀,忠心耿耿之人,為何要那末斷了念頭塌地地尾隨劉備。劉備即使是一個惜才如命的好主公,但他不管在軍事情的真實情況力和軍事能力上都比不過曹操。這一點兒諸葛亮應當比誰都明白。縱觀劉備親自帥軍打車兩次大仗,一個是和曹操,一個是和東吳,都是大敗狼狽逃竄。而諸葛亮正好挑選了劉備,這表明他不止只是挑選了一個主公,也是挑選了成功實現自個兒理想打擊報復的一個團隊。從這一點兒上可以看出,諸葛亮也是漢室的忠實衛士,一個土生土長想要救漢廷於危難,就清晨老百姓於水火的英雄!劉備是皇家血緣,身上流淌着大漢的血液,報效於劉備,就是報效於大漢,就是成功實現自個兒理想志向的最佳挑選!他把中興漢室這個重大責任,當做自個兒一輩子為之奮鬥的目的。怪不得乎,當他六齣岐山時,看見被自個兒逼入絕境的魏軍在雨後重生時,會一命嗚呼!那一刻,他看見了,自個兒最終一次打敗魏軍,成功實現志向的期望被上天無情的巧取了。對於一個理想有尋求的人,最大的打壓,也莫過於到達性命的止境,卻看着自個兒的理想和志向遠遠不可以成功實現。失去生命,對於他,並不使人害怕,而使人害怕的是神魂的失去生命。荀終其一輩子,都在忠心耿耿的為曹操出謀出主意,而當他余年的時刻,看見曹操有篡漢自立的念頭兒,偕老了結由於怕曹操稱帝而翻臉,原本他是可以享受余年的——惟一的要求就是他對曹操稱帝的誓願無視無論。而他做不到,他不可以看着自個兒終其一輩子為之奮鬥的神魂理想就這麼被曹操無情的蹂躪。他也是漢庭的忠實衛士,一個更加事實,想經過自個兒的儘力盡量來為大漢做出一分貢獻的人,這一點兒要比那一些口口聲聲說自個兒忠於大漢,碰到事物卻只會哭哭啼啼的官員要好上幾數百倍甚至於幾千倍。魯肅也是一個有道理想有尋求的人,當他看見周瑜為了一己私恨欲將孫劉聯盟推入山窮水盡的地步,他赴義無回頭看的出來阻截。由於他不可以眼睜睜地看着周瑜一手將江東堅強雄厚之夢給打垮。諸葛亮和司徒懿,曹操和荀,魯肅和周瑜之間並沒有私人的恩仇,它們甚至於還在由衷地欣賞着對方,可是它們成功實現理性的路徑不一樣,侍候奉養的主公不一樣,抑或政治志向不一樣。同處混亂動蕩的時代,都是英雄,本該惺惺相惜地,卻只得把對方推入絕境、推向失去生命。不可思議,它們的心裡頭是何其的苦痛。

  我感受新水滸刻畫的人物和歷史中的比較靠近。舊版水滸把劉備塑導致了一個缺乏力氣只會哭的角色,我感到這對於劉備來講不公。

  依據《二十四史》中的記述,劉備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但他仍然一個有着赤膽忠心、俠客風格、深的人心的人。有幾件事物可以證實這一點兒。第1,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十分人也。第二,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戰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初步學會,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剩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郡民劉素常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心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這麼。

  劉備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從下邊幾件事物可以看出。靈帝末期,備嘗在首都,后與曹公俱還沛國。會靈帝崩,天下大亂,備亦起軍從討董卓。諸將謂布曰:“備數反覆難養,宜早圖之。”布不聽,以狀語備。備心不安而求自托,使人說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俗話講“居安容易,思危難”。東漢末期,諸侯爭雄,硝煙四起,能在混亂動蕩的時代中霸佔一席之地,能夠不為一時的金玉滿堂、盛大權力而低頭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董卓的被殺,袁氏昆季的最後失敗而滅亡,都是失手當初的進展發展方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自秦一統中國以來,到漢朝消亡才短短的四百積年。戰國的烽火,已經讓百姓處於一種水深沸熱的、人民塗炭的地步。百姓需求和平,而和平需求一統。而諸葛亮就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他捨得浪費大額軍資、六齣岐山去討伐魏國。新魏蜀吳中把諸葛亮記述稱一個神同樣的人,上知天體、下知地理,無所不知。固然《二十四史》中並沒有查到諸葛亮的出征作戰詳況。不過他能夠把握住當初天下的大勢,就這一點兒,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不平凡。

  劉備是一個有着雄心壯心的人。且看陳壽對他的名聲“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由得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最後,蜀國被魏所滅。歷史就是歷史,那是一個特別指定一段時間、特別指定人物的一場演出。是演出就終要走下戲台,終要歸回生存。固然我們不擁有方法去經歷歷史,不過這也是我們的幸運。歷史,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懸念,也留下了非常多的抱憾。正是有了這些個懸念和抱憾,才要得我們的生存更加浩博。拜謝歷史,也拜謝歷史中的那一些人、那一些事!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四大名著讀書筆記 標籤:讀書思廉 教育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