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攻心教育24計讀後感

攻心教育24計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攻心教育24計讀後感(一)

  劉李小學 楊萍

  最近讀了學校發的《攻心教育24計》這本書,書中運用大量教育案例闡釋了針對不同問題的一些解決辦法,我從中收益很大。

  書中提到:對於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思索學生的動機,站在學生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然後對症下藥,採取措施。使用的辦法通常都比較緩和,但是正好擊中學生要害,犯了錯誤的學生,不但乖乖認錯而且心服口服,教師的任務通常也能很好地貫徹下去。學生的行為表現完全出自自願,並非老師強迫,但卻是老師的目的。因此,我們主張,學生的教育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以攻心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靈。有一些老師,自己情緒失去控制,當眾與學生發生衝突。為師者決不可如此,否則必敗無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使自己的心靈象天空一樣開闊。 攻心,還得了解學生心理。不了解學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師要研究學生,要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切忌想當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標不明,方向不清,就開火進攻,到頭來,一無所獲還是好的,學生離心離德害莫大焉。

  對學生的攻心教育,其實是“治本” 的方法,學生只有在心靈有觸動了,行為就會規範,思想就會進步,教師的教育目標也就會順利實現。

  那麼何謂攻城,何謂攻心?攻城,就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們碰到學生做錯了事,抓到辦公室里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臭罵,如果學生不服氣接着罵,必須要讓其服帖為止;我們要讓學生學習,以強力脅迫之,對於不認真學習或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施以高壓政策,必要讓其崩潰;教師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學生,規定學生必須做的事情,全然不顧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對於不同意見,千方百計打壓他,必要時拿出校紀校規或請家長來校等法寶,定要讓學生就範。由於教師是強者,學生是弱者,攻城之術乃是以強擊弱,教師很容易就取得了勝利。但是攻城為次!不可常用!因為就在這攻城進行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最後固化成單純的教與學的關係,失去了心與心的溝通。

  攻心就不同了,在攻心的過程中,教師不必揮動着大棒,也不必手舉着校規校紀,只需找准心結,進行心與心的溝通,甚至進行一些無聲的溝通,學生就會放下心結,打開心門,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那麼老師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問題解決了。

  一個班級三四十個學生,教師要逐個揣摩他們的心理、性格、脾氣等,這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特別是在農村,教師還要了解學生家長的情況。一部分學生能夠跟着自己的父母在家鄉讀書,這些學生工作還好做一點,因為有家長在身邊有事還好溝通。一部分學生的父親或父母都在外做工,把孩子丟給一個母親或是爺爺奶奶,部分學生在家裡母親根本管不住,特別是跟着爺爺奶奶的這類學生,爺爺奶奶能做到的只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輔導作業那就免談。到學校后家長就把這個任務全部交給了老師和學校,而這些學生還都是一些班裡的“活躍分子”,往往這些學生讓老師很傷腦筋。所以攻心在這兒就顯得很重要了。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此為教育的準則,教師倘能以此為原則,則將事半而功倍,無往而不勝!

  《攻心教育24計》讀後感(二)

  長清五中李文祥

  對於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思索學生的動機,站在學生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然後對症下藥,採取措施。使用的辦法通常都比較緩和,但是正好擊中學生要害,犯了錯誤的學生,不但乖乖認錯而且心服口服,教師的任務通常也能很好地貫徹下去。學生的行為表現完全出自自願,並非老師強迫,但卻是老師的目的。因此,我們主張,學生的教育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以攻心為上。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靈。有一些老師,自己情緒失去控制,當眾與學生發生衝突。為師者決不可如此,否則必敗無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使自己的心靈象天空一樣開闊。 攻心,還得了解學生心理。不了解學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師要研究學生,要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切忌想當然,以及之心,度人之腹,目標不明,方向不清,就開火進攻,到頭來,一無所獲還是好的,學生離心離德害莫大焉。

  攻心,一定要善於隨機應變。學生的心理是千變萬化的,在一些具體場景中,常會有突發情況發生,當學生的心理發生變化時,教師一定要隨機應變,及時調整策略,方可牢牢鎖定目標。初中生的心靈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時,也十分地多變。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影響學生心理狀態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師不是聖人,也不一定能夠洞悉一切,計劃沒有變化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就更加顯得重要了。

  對學生的攻心教育,其實是“治本 ” 的方法,學生只有在心靈有觸動了,行為就會規範,思想就會進步,教師的教育目標也就會順利實現。

  那麼何謂攻城,何謂攻心?攻城,就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們碰到學生做錯了事,抓到辦公室里劈頭蓋臉的就是一頓臭罵,如果學生不服氣接着罵,必須要讓其服帖為止;我們要讓學生學習,以強力脅迫之,對於不認真學習或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施以高壓政策,必要讓其崩潰;教師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學生,規定學生必須做的事情,全然不顧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對於不同意見,千方百計打壓他,必要時祭出校紀校規或請家長來校等法寶,定要讓學生就範。由於教師是強者,學生是弱者,攻城之術乃是以強擊弱,教師很容易就取得了勝利。但是攻城為次!不可常用!

  攻心就不同了,對於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思索學生的動機,站在學生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然後對症下藥,採取措施。使用的方法通常都比較緩和,但是正好擊中要害。犯了錯誤的學生,不但乖乖認錯而且心服口服,教師的任務通常也能很好的貫徹下去。學生的行為表現完全出自自願,並非老師強迫,但卻是老師的目的。

  古人云: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 .學生跟老師其實就是對陣的兩個陣營,但是這兩個陣營的戰鬥力卻是有天壤之別。老師強,而學生弱。以強擊弱,戰無不勝,但是強壓給學生的意願真的是學生想要的嗎?常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咱們每個教師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人,攻城之法以前我們的老師也都用過,咱們那時候的想法是怎樣的?這是不是值得我們深思?

  不過反過來說,對於攻城之法我們不應該全盤否定。教育要求我們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我現在教的是一年級,對於課堂紀律,站隊,咱們每天要強調好多遍,他們有時候還是站不好,我們再用好言相慰不過是讓他們感到厭煩而已,這種時候我們以一種強勢姿態命令他們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人愚見還是偏向於攻心,尤其是對於低年級或者問題學生來說。很多時候,或許我們不經意的一個問候,一個玩笑,一個小小的獎勵就能讓他們高興半天。

  中國人非常喜好“度”,凡事都有個度,超了,不好,低了,也不行。對於度的拿捏,這就是實踐的問題了。不記得是誰說過這麼一句話:人最難戰勝的是自己。想必凡和自己較過勁的人對這話都深有感觸。人與自己較勁,到底是什麼跟什麼較勁呢?左手跟右手,軀體跟心理,還是思想跟靈魂?這恐怕很少有人能說得清。不過依據常理,我們和自己較勁,應該包括整體的我與內心深處的我,具體的我與抽象的我,形體的我與思想的我,甚至靈魂的我與思想的我。人戰勝不了自己,不是因為自身太強大,恰恰是因為自身太脆弱。比如說,我們明明覺得被威武所屈有失男子漢氣概,可我們還是屈從於武力;我們明明覺得被貧賤改變志向臉上無光,可我們還是在貧窮面前丟棄了尊嚴;我們明明懂得被富貴利祿收買無恥,可們還是甘願做了金錢的奴隸。如此等等。所以,人要當一家之主甚至一國之主容易,做心靈之主很難。人,一直是自己心靈的奴隸。

  攻心教育24計讀後感(三)

  讀《攻心教育 24 計》所想到的

  ——文/塗山之巔

  最近通讀《攻心教育 24 計》這本書,真可謂是受益匪淺。特別是《恩威並施》一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思考良久。

  古人云:“師者,傳授道業解惑也!”從教 20 余載,在年復一年的教學中,深深地感覺到老師的威信是做好教學的首要條件,那麼威信從何而來呢?它源於道德的凝聚,知識的積澱,高超的傳授藝術。良好的道德是為師的基礎,每一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為師者操守和水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中真正樹立自己的威信,使學生心悅誠服。對於教學而言,淵博的知識,顯得尤為重要。自己一桶水才可以給學生一碗水,作為教師必須做到:人不知者,我知;人知者,我知之更多。知識的來源不僅僅在傳統的書本,更所來自社會各個層面,時代的發展,學生的需求,給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提出了新的課題。只有不斷學習,我們的知識才不會老化,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我們水平順應時代的發展。對於教學藝術而言,《攻心教育 24 計》給予了充分的詮釋。

  其實,教學是一個古往今來的一個重要話題,它隨着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人們知道——攻城易,攻心更難。現在教育大家把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用於教學中來,無疑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做好教學工作,我以為《恩威並施》不失為二十四計中的經典之作。怎樣把恩威並施用在教學中呢?

  作為教師,要想用好用活這一計策,首先必須正確把握“恩”與“威”的兩者關係,通常我們所說的“恩”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師愛”,也就是每一位教師所選擇的對教育事業的愛,我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中國夢的實現,要靠我們每一位教師的無私奉獻。我們要把無盡的愛不斷地給予他們。談到“威”,其實只不過是愛的另一種方式。就教學而言,可以說恩威並施做起來並非容易的事。“恩”和“威”是一把雙刃劍,“恩”給予過多,就會讓學生感到教師好像一個可愛的羔羊,一旦我們的學生變成了大灰狼,老師註定被學生“吃掉 ” ,導致學生無法無天,難以為學。若“威”的氣焰太盛,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好比樹林中的老虎,面目猙獰,盛氣凌人,這樣學生就會像小動物,見之必逃,教育的失敗感就會油然而生。

  因此,要想把“恩威並施”這一計策,做到“潤物細無聲”之功效,我想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攻心為上,了解和尊重學生。 由於學生理性思維還不成熟,可能因為一點小小的事情,都會觸動他們的內心深處,很容易衝動,這些衝動一旦形成,他們就很難改變,久而久之,就變成冥頑不化,這種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做為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多了解學生,多尊重學生,攻心為上策,換位思考,從學生的內心出發,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正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分析根源,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說明原因,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從內心感到錯誤的嚴重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改正自己的錯誤。

  二要維護學生尊嚴,“恩威”運用恰當。 維護學生尊嚴,並不代表放任他們。“嚴是愛寵是害”,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要是不聞不問,就會放縱他們,他們就會不把你當做老師看待,教師的尊嚴就會遭到踐踏,威信失去力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把握“恩”與“威”的度,超了不好,低了不行,對於兩者的把握一定要遊刃有餘,千萬不可操之過度,更不可能敷衍塞責。

  三要獎罰分明,多鼓勵,少批評。 獎罰分明是做好“恩威並施”的必要措施,在實際工作中,讓學生感受到獎勵與處罰兩重天的重大區別。學生進步要表揚,獎勵要到位,學生犯錯了,或者學習退步了要處罰,處罰要讓學生口服心服,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對於獎罰,並不是指物質與金錢,所謂罰也不是拳腳相加,惡語相向。切記在公開場合訓斥學生,絕對不可以拳腳相向,否則,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問題。對於獎勵要與鼓勵并行,獎勵注重精神獎勵,哪怕是一支筆,一個筆記本,一個鉛筆盒 …… 對待改正錯誤的學生,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都可以讓學生瞭然於心。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愛,還要用高超的傳授藝術,把自己的知識教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提升自己。



攻心教育24計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