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圍城讀書筆記

圍城讀書筆記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圍城讀書筆記(一)

  這幾天心裡煩,隨手從書架上拿了本書來翻翻,正是錢鍾書的《圍城》。躺在床上看了幾頁,突然感到:為什麼不能像方鴻漸那樣活着呢?

  方鴻漸人不笨,口才很好,加之又有海外留學的背景,關係網也很完善。就是放到現在,也該算個難得的人物。何況是在抗戰時期呢?但事實是,方的事業很不順利。回國之後,先是在舊丈人的銀行里做了三個月事,鬧翻了出來;之後是靠朋友的關係去了三閭大學,一年之後也被解聘;後來回到上海,做個報館的資料室主任,閑差一個,一樣的沒有做長!對這些怎麼解釋呢?難道是方的能力不夠?其實不然。方鴻漸自小接受過良好的傳統教育,長大之後,也是在正規的大學學習,後來,還留歐幾年。就算是沒學到什麼東西,看的也比別人多啊。況且,他學的是文科,多多遊歷並不是壞事。並不是說一定得有那麼一張文憑的。從那時到現在,混文憑的人多了。有文憑不一定就是真有本事。方鴻漸不過是太隨意了些,只是為了對熱衷功名的老輩人有個交代,才不得不去買一張假文憑。在不同的職業經歷中,比方鴻漸還差的人多了去了,可單單是方鴻漸總是被人搞了下來。這就只有一個解釋了:性格決定命運!在方鴻漸的心中,還存留着古士大夫的那種高尚情操: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可要了命了。當你的身邊都是李梅亭這樣的小人,都是沈太太這樣的漢奸,當此時也,你該何去何從呢?要麼是同流合污站穩腳跟,然後削尖了腦袋往上爬;要麼就是孤芳自賞,等着被排擠掉。沒有中間道路的。可悲,在中國就是這樣了,不是左就是右,不是右就是左!你要是不站一個隊,肯定會遭到左右兩派的共同排擠,難以做人了。咱們的方鴻漸是非左非右,從不知道去主動鑽營,不知道靠上實權派人物,不知道打點上級,不知道籠絡人心。不知道玩手段,搞陰謀。不知道厚着臉皮,黑着良心!這樣的一介書生,讓他去和無恥狡猾的李梅亭,高松年們鬥法,其敗亡逃遁,那是可以預期的了。方鴻漸敗就敗在他自己的節操上,他不懂政治!在一個舉世皆濁的環境中,不懂政治,安能不敗?!其實,他在三閭大學的時候,是“從龍派”的外圍,他未嘗不可以通過趙辛楣的關係,和校長高松年搞好關係,巴結巴結,拍拍馬屁。那可就不只是龍身上的蜻蜓了,而是正兒八經的核心成員。不僅不會被擠走,就是一年後轉成正教授,那也不是不可能。還有在報館時,他仍然是我行我素,不懂得利用有利的形勢去交結權貴,傍上靠山。最後的結局就如在三閭大學一般,也就不奇怪了。就算這些都不算吧,他要是有心,橫下心來娶了蘇文紈,靠着裙帶關係,搞個一官半職的也不是什麼難事。也就不用最後再去靠朋友了。可嘆啦,所說的這些,方鴻漸是沒做過一件!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知識份子。軟弱,猶豫,患得患失。但是清高孤介不改,小人是不做的!好多人說起來,方鴻漸就像是一個供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可方鴻漸做錯了什麼沒有?他又有什麼地方可笑?沒有!換了是我,未必有方鴻漸這樣的節操。可內心裡,我寧願像他這樣活着。

  在愛情上,方鴻漸也是一個洒脫的人。可能會有好多的女性朋友,看不上他在回國的船上和鮑小姐的那段經歷。要我說,這沒什麼。這就是時下很流行的一夜情嘛,是個男人的話,都能夠理解的。況且,鮑小姐還是引誘在先,自己都是有男朋友的人了,方鴻漸那時候還是單身呢!如果他要是能抵制住這種誘惑,我都覺得他不是個男人了。不僅不是男人,還是個偽君子,假道學!有一夜情的男人,並不就是個不懂愛情的男人。這從他對待蘇文紈和唐曉芙可以看出來。對唐曉芙,那可真是刻骨銘心的愛情啊。這種愛情,是不會摻雜任何一點雜質的。也不會考慮是否有利於自己的前途事業之類,更不會考慮家世,財產,名望等等身外之物。愛情就是愛情。如果方鴻漸考慮到這些東東了,他娶的就會是大姥的女兒蘇文紈,而不是孫柔嘉。男人是不能沒有女人的,既然最愛的人得不到了,那換個什麼樣的女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孫柔嘉不是真正的上海人,可那脾氣卻和現在的有些上海白領女性一個模樣。高傲,冷漠,精明強幹而又自以為是。方鴻漸這樣的鄉紳人家出來的淳樸孩子,怎麼能搞得定?他們的婚姻絕對是一個錯誤。方鴻漸自己也是不大樂意的。可他怎麼玩得過這麼一個上海小姐?軟弱的方鴻漸是沒有辦法拒絕的。不過,換句話說了,女人嘛,還不都是一樣?一個德性!最愛的人失去了,那愛誰誰吧。這一點上,可以看出方鴻漸的洒脫。真愛的人既然不可能,那就該及時轉舵。難道真的出家去做和尚不成?那樣的話,說是情痴,實際上是個變態。為人所不齒的。換了我是方鴻漸,在遭到失戀的打擊之後,生活總還要繼續的,肯定也是要結婚的。既然孫柔嘉貼了過來,那管她好不好呢?就是她了。和誰不是過一輩子呢?

  方鴻漸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他不是什麼英雄豪傑,只是一個有着很多煩惱,很多缺點的小人物。即便是事業不成,愛情也不成。可他從沒想過要改變自己什麼,他真實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寧願也像他那樣活着。

  圍城讀書筆記(二)

  第一次聽到《圍城》這部小說是在高中生活初期,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談到的,當時我只是知道關於這部小說的幾句話,現在深入去閱讀它,了解它,才發現它是那麼的精彩,深入人心。

  《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

  《圍城》的象徵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 “ 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 又說像 “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 但如果僅僅局限於婚姻來談 “ 圍城 ” 困境,顯然不是錢鍾書的本意。 “ 圍城 ” 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 “ 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 ” 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 “ 圍城 ” 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圍城》從 “ 圍城 ” 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 “ 圍城 ” 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 —— 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 “ 圍城 ” 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裡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鍾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這部作品最讓人覺得佩服的是它那犀利的諷刺。《圍城》被很多人譽為現代的《儒林外史》,是因為錢鍾書在這部小說中淋漓盡致地諷刺了知識分子。這種諷刺基於時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於錢鍾書個體的原因。

  先說個體的原因。錢鍾書是個不世出的天才,同時,他也是最純粹的學者,對學問懷着最深摯的虔誠,在學術上他不能容忍一丁點兒的虛偽和取巧。這樣使得一般的學者難以逃脫作者的諷刺,如 《圍城》中的頭號小丑李梅亭肯花力氣去抄卡片,在我眼中,他已經是個值得表揚的人,但在作者眼中,他是個讀書而沒把知識裝進腦的人,是個天大的笑話。

  再說說時代的原因吧。在當時還是封建的社會,人的思想沒有進步,如方鴻漸的父親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薦的線裝書中 “ 中國人品性方正所以說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圓滑,所以主張地是圓的 ” 之類。方老先生正好像《家》中的那位大老爺一樣受封建思想,變得頑固。

  《圍城》中的文化諷刺更多的是基於中西文化衝突、碰撞的歷史平台,而這正是錢鍾書的着力點之一。嘲諷對 西方文化 的生搬硬套, “ 活像那第一套中國裁縫仿製的西裝,把做樣子的外國人舊衣服上兩方補丁,照式在衣袖和褲子上做了 ” ,如曹元朗摹仿 “ 愛利 惡魔(艾略特 )《荒原》的《拚盤姘伴》詩,又如買辦張先生式的洋涇濱。三是探討對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誕,如方鴻漸在家鄉中學演講時所說的, “ 海通幾百年來,只有兩件西洋東西在整個中國社會裡長存不滅。一件是鴉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 ” 又如三閭大學中的 “ 導師制 ” 。正好像方鴻漸回到本縣探望自己的父母,聽說方家留洋的博士回來了,當地的校長想請方鴻漸為學生們做一次演講,誰知方鴻漸竟對學生們大講特講起鴉片和梅毒來,這讓校長很尷尬。

  小說里也少不了對人性的剖解。比如方鴻漸著名的克萊登大學假博士,集中體現了人性中的欺詐、虛榮、軟弱、對環境的無奈等,還有陸子瀟以國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贈書給自己等等,舉不勝舉。讀者捫心自問,做過這些事的似乎不止這些人,有時也包括自己,就好像我們在阿 Q 的臉上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徵一樣。我們讀書不只是為了了解更多,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做人,從中得到領悟。

  我們老師經常說描寫人物要注重細節,《圍城》中作者對各人物的描寫運用了成功的心理描寫,把人物性格很好的表現出來。在方法上,一是以情節曲傳心理,並且調動一切表面看來無助或破壞那中心情景的瑣屑細節。如結尾一章,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后,正回家想消釋柔嘉的怨氣,柔嘉剛才正向姑媽講鴻漸的不是,害怕已被鴻漸偷聽到,方鴻漸其實並沒聽到,只得擺空城計: “ 你心裡明白,不用我說。 ” 結果柔嘉心虛之下,說 “ 本來不是說給你聽的,誰教你偷聽? ” 這就無異承認了她在 “ 背後糟蹋 ” 方鴻漸,結果正準備向妻子低頭的方鴻漸和一心想給丈夫找個好工作的孫柔嘉竟然越吵越厲害,終於走向 “ 不離而散 ” ,不歡而散。第二個常用方法是通過一系列的妙喻來曲傳人物的心理,如趙辛楣與方鴻漸初次見面,趙“傲兀地把他從頭到腳看一下,好像鴻漸是頁一覽而盡的大字幼稚園讀本”,充分傳達了趙對情敵方鴻漸的故作姿態的輕視。

  《圍城》塑造的人物性格現實、典型,心理描寫的逼真、傳神以至於讀者們心靈感應。讓我們覺得這些人好像真的存在,似乎在自己身邊。我們不僅要記住他們,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或以其為教訓,而且我們要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

  我讀這本小說,讓我印象挺深的除了方鴻漸之外,還有趙辛楣。

  先說說趙辛楣吧。趙辛楣和文紈從小一起玩,辛楣對文紈一往情深,可蘇文紈的心思卻在方鴻漸身上,趙辛楣與方鴻漸初次見面,就產生醋意。趙辛楣也因此對方鴻漸產生了恨意,從不放過任何一個掃方鴻漸面子的機會。在一次聚會上,趙辛楣故意將方鴻漸灌醉,讓方鴻漸當著蘇文紈的面出醜,可事情的發展沒有如他所願,蘇小姐對方鴻漸表示關心,並送方鴻漸回家,這讓趙辛楣感到很失望。之後趙辛楣因與中文系主任汪處厚的年輕太太有了越軌交往,而老校長高松年也對汪太太抱有非分之想,就向汪處厚揭發他們的私情,趙辛楣只得離開三閭大學。他到了重慶進了國防委員會,頗為得意,比起出走時的狼狽,像換了一個人。這就是他的故事。

  最後說說主人公方鴻漸吧,他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仍學無所成,最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四年後與蘇文紈乘同一條船回國。

  方鴻漸回到上海,出於禮貌去拜訪蘇文紈,在蘇家認識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和趙辛楣。這是與趙辛楣的矛盾的開始,但方鴻漸無意與趙辛楣為敵,因為他並不愛蘇小姐,他愛的是年輕漂亮、聰明活潑的唐曉芙。蘇小姐明白了這一切之後,惱羞成怒,將方鴻漸以往買假文憑、與鮑小姐鬼混等醜事添油加醋地告訴了唐曉芙。唐曉芙退回了方鴻漸寫給她的情書,並要方鴻漸把她的信也全部退回。方鴻漸感到像從昏厥里醒過來,開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脈流通,就覺得刺痛。被心愛的人如此拋棄,他真應該反省自己以前做過什麼。

  我們也一樣要時時刻刻反省一下,不要等到做錯了才去後悔,我們要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並改正。

  說回主人公吧。方鴻漸在報館里的差使沒了,趙辛楣為了讓他遠離蘇文紈,介紹他到三閭大學去任教,但三閭大學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重新組建的學校,學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學生,剛剛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託故不來了。因方鴻漸的學歷中沒有學位證書而被聘為中文系副教授。在一次宴會上聽說有人追求孫柔嘉,他不知為什麼下意識起了妒意,建議孫小姐將陸子瀟的情書,不加任何答覆地全部送還。在辭去教師職務后,與孫柔嘉結為了夫妻,但因婆媳關係不好,他們整天吵吵鬧鬧,猶如冤家相逢。一天,柔嘉讓鴻漸到她姑母的廠里去做事,而鴻漸想到重慶去找趙辛楣,託辭了,兩人為此事又大吵一頓,最後鴻漸離家出走。一個人在大街上閑逛,最後還是決定回家與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時發現柔嘉已經走了。

  方鴻漸最終悲劇收場,因為在結婚後他想衝出“圍城” , 並不想進入孫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裡糊塗地就進去了,他沒有再走出來,這反映了他是個被動的人,不敢行動,也不會行動。

  人類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着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也如“圍城”困境;人一旦陷進這“圍城”,你會想着出去,但出去后你又想回去,這困境是人需要面對。“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裡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

  “圍城”這個讓人熟悉,又讓人陌生的詞。

  圍城讀書筆記(三)

  圍城,初讀圍城這兩個字還以為是寫武俠小說。後來讀完圍城之後,才知道是寫現實生活。

  在序章中。錢鍾書說,他寫的是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看完後知道是寫戰爭時期的一批到外國留學的年親人。講述他們的愛情問題,工作競爭,生活的壓力。主人公方鴻漸一開始對於感情、生活充滿了遐想、嚮往,當它成為了別人的丈夫時卻發現多麼的無趣,又嚮往以前的自由,也印證了書中的一句話“城裡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進城”

  生活就是一座圍城。在圍城裡的人面對這各種壓力:學生面對着學業壓力,剛剛畢業的學生面對着新的壓力:畢業后怎麼生活,面對社會等等。在書中作者也描繪着一個剛畢業的人物——方鴻漸。方鴻漸是一個頗有知識的青年人。他不斷的想成為一名在社會中的名人,但是他經不起誘惑,總是被誘惑的惡魔勾走。就是他的性格才產生了他的種種決定。

  方鴻漸拿着假畢業文書,並不他想騙父母,而是被圍城迫着騙父母。他面對着假文書被識破的壓力,不斷的掩飾,爾虞我詐,在社會中明爭暗鬥。他不能在這股暗涌潮流中乘風破浪,只能屈服於這股大潮流,成為這座圍城下的扯線玩偶。

  身為一名高中生,看過《圍城》之後,我終於明白了——責任。婚姻生活中會不斷遇到讓人頭疼的問題,而解決這種問題的能力我們是還不具備。在婚姻生活中的責任就是能夠在這股暗涌潮流中乘風破浪,來去自如的,對家人和朋友負責的能力。

  從《圍城》中我明白學校為什麼禁止同學之間有男女關係,因為這種男女關係在我們這群高中生中像一群瘋牛,不由我們所控制,我們在這關係中往往需要依靠別人替我們去解決,我們也往往會在這種關係中闖下大禍,最後我們總會一走了之去逃避,剩下一堆爛攤子讓我們的父母,老師去解決。婚姻本來是對雙方美好的事,但這種美好需要我們有能力去維持,去保護。這就是我在《圍城》中的婚姻所理解的責任。

  在《圍城》的剛剛開始中,方鴻漸面對着欺騙與誠實的抉擇,而他選擇了欺騙。對於欺騙的了解我們不能夠一概而論。在方鴻漸面對父母在假畢業證這件事中,確實是難以選擇。當初方鴻漸是這樣想的:如果不拿假畢業證回家,父母和自己在社會中會抬不起頭做人,就業難,婚姻難等等的問題會不斷的出現。但如果拿假畢業證回家,結果會不一樣。就業容易,婚姻也不難,父母也會自豪。但會面對被揭發的風險,被揭發以後面對的問題會比不納的嚴重很多。也許欺騙的結果會是好的,但也許是壞的如方鴻漸在後來被識破之後產生的種種棘手的問題。所以我們面對欺騙的態度在不同問題上應該持有不同的態度。這是我在《圍城》中理解到的。但我會選擇盡量不欺騙,因為相信着誠實總會有回報的。

  有很多人都指責方鴻漸這種拿假畢業證後來自食其果的做法。但當我們真正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創造比方鴻漸更好的做法。其實選擇往往有百分之五十都是錯的,但我們注重的應該是做錯後補救的方法、能力。這才是我們值得去討論的。

  圍城,圍城中的人想走出去,城外的人想走進來,走出去的人面對的又是一個圍城,走進來的人也面對的一樣,但人們總會在圍城中兜兜轉轉。因為有生活就有壓力,我們為什麼不能微笑着去面對壓力,試着沖向圍城的上方,可能圍城上是不一樣的天空。



圍城讀書筆記 標籤:讀書思廉 圍城 十月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