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讀後感>余華兄弟讀後感

余華兄弟讀後感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余華兄弟讀後感

  品完了余華的《兄弟》,沒有震撼,只剩悲涼與無奈。

  《兄弟》分上、下兩部,講述了江南小鎮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重新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難中的崩潰過程。這是兩個時代相遇以後出生的小說,前一個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相當於中世紀的歐洲。后一個是現在的故事,那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更甚於今天的歐洲。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四百年間的動蕩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連接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兄弟》的開頭多少有些惡俗,這也許是這部小說遭受批評的一大原因。套用何所依先生的話就是“實在太爛了”。光“太爛了”還不夠,前邊還加了個“實在”兩字。但越往下看,我對這本書的思考就越來越多,看的也越來越深。同學和我同一天開始讀這本書,卻早我幾天看完。她說:“你怎麼還沒看完啊!”我說:“你那是看書,我這是品書。價值觀不同。”她戲說:“余華的文字很淺顯,不用品就能懂。”我冷笑,不以為然。

  終於,當“本書完”這幾個大字出現在我眼前時,我笑了。合上書,閉上眼,我開始從頭回想:這本書,究竟“寫”了什麼。很明顯,余華想寫的不僅僅是那一個個令人反感的“少兒不宜”鏡頭,可我一時間又找不到些合適的詞句來斷奪這本書的主要目的。個人感覺,余華更多地是以這所謂兄弟倆的不同命運來詮釋在社會變化的大潮中,人如果按照傳統的觀念和道德來按部就班,早晚會遇見天理人慾的衝突。這本書寫的還有人性的衝突,包括固守和變革,選擇與放棄,精神與物質生活。而文革至今的華夏,也不過是最好的人性試煉場。

  作者刻畫那原本貪婪好色到後來不懈奮鬥,讓我從聞之作嘔到萌生敬意的這麼一個人,目的何在?是為了批判文革時期的喪盡天良並且反映當時腐敗社會的現實嗎?宋剛憨厚老實,憨厚老實到了有點“傻”的程度。他的生活中心一直在別人身上,換句話說,他生命中的主角從來都是別人,自己只是在某一瞬間當過瞬間的主角!這麼一個人,是否被文革封殺了自我,因文革泯滅了思想?

  突然想起了小時候在書城的一幕。當時爸爸帶着我,給我選了幾本書,其中有餘華的《活着》。準備離開書城的時候,看見一旁有一群人圍着,最前面放着一摞一摞的《兄弟》,記不清是簽售還是什麼了。喜歡湊熱鬧的我擠進人群準備瞧瞧這余華的另一本書寫的是什麼。可是還沒等我拿起書,工作人員就走到了我面前,說:“小朋友,這本書不適合你看。”當時的我只好灰溜溜的走了。現在想起來,對那個工作人員,我不知該作怎樣評價。雖然書中穿插了種種所謂的“少兒不宜”,可是金子始終是金子,仍會發光。那個工作人員實不應侵佔我閱讀的權利。只要撇開次要,看到主要,以清透的頭腦來品析即可。

  李光頭,宋剛……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要經歷許多無法選擇的命運,和命運討價還價,不是妥協就是勝利。有時候,作為一個掙扎在底層的小人物,或許是幸福的。也許生活就是在愛與恨,笑與淚,慾望與壓抑,掙扎和打擊之間艱難向上,這是我們本質上都無法選擇的,只能默默彼此祝願一路走好!

  一部感動到自己落淚的小說。現實總是讓人難以接受,甚至無法承受。或者說,失去了,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後悔永遠是上天對於放縱的懲罰。

  我讀故我知,我思故我在。



余華兄弟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