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燈泡
小傢伙不到二歲。小眼睛,大嘴巴,獅子鼻……有一回,他和一個比他大二歲的小孩鬧著玩兒,只一咧嘴,就把人家嚇哭了。爸爸挺得意:“好樣的,給你個電燈泡拿着玩去吧。”電燈泡是斷了絲的。兒子竟拿着電燈泡,往檯燈上比劃。
爸爸眼睛一亮,決定對兒子進行啟蒙教育。“你拿的這是什麼?”兒子搖頭,小眼睛天真無邪。
“告訴你,電燈泡。”
“電燈包。”
“不是包,是泡,電燈泡。過來,張開嘴……舌頭不大呀。電——燈——泡”
“電——燈——包——”
“電燈泡就電燈包吧,只要認識了就行,明天爸爸考你。”
第二天吃過晚飯,爸爸拉亮電燈,指給兒子看:“這是什麼?”兒子搖頭。
“不是告訴過你嗎?電燈泡。”
“電燈包。”
早晨起床后,爸爸讓兒子瞧天花板上的電燈泡:“說,還認得它嗎?”兒子搖頭。
“怎麼又忘了?”爸爸生氣了,“記住,電燈泡,電燈泡……”
兒子不出聲,小臉上的表情挺複雜。爸爸突然悟到什麼,抱起兒子說,“這東西不管亮不亮,都叫電燈泡。它通上電就亮,白天不亮因為沒通電!”
兒子到底明白過來,不再受電燈泡亮與不亮的捉弄。
爸爸很高興,又拿來不同的類型的電燈泡,進一步啟發兒子:雖然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各不一樣,但都是電燈泡……
一天,媽媽在廚房炒菜,正往碗里磕雞蛋,兒子蹣跚着走了進來。他指指雞蛋,揚起小臉:“電燈包。”
見媽媽搖頭,他解釋道:“沒通電!”
天才
媽媽漂亮的小女兒四歲了,小嘴巧得跟八哥一樣。媽媽直納悶,這孩子太“精”了。給她讀童話故事,只讀一遍,她就能一字不差地講給別人聽;看電視連續劇,看着看着,她就能把裡面的插曲哼下來。家裡人,她像誰呢?誰也不像。和她一比,都成了傻瓜蛋。據說她爸爸四歲的時候,還尿炕哪……媽媽心裡一動,想:“沒準發生了‘遺傳變異’,女兒是個‘天才’吧!千萬可別埋沒了她。”媽媽開始了對女兒的“開發”。媽媽的“開發”相當全面,天才什麼不會呀?她教女兒學唐詩,第一首是《春曉》。二遍,女兒便背會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聽聽,脆脆生生,抑揚頓挫,還蠻有味哪。雖在意料之中,媽媽仍是又驚又喜:“沒錯兒,女兒是天才,是神童!”她含着眼淚,拉着女兒的手,顫聲問:“我聰明的小寶寶,你能告訴媽媽,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嗎?”“能!”女兒驕傲地挺起小胸脯,“說得是春眠的腳不小,出出進進提着鳥。後來……後來爺爺來了,帶來好多瘋魚和落花生,還捉了不少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