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大山,長在大山,從小就對大山有着深深的眷戀之情。雖然多次走出大山,看見了都市的繁華,霓紅燈的炫燁。但多是短暫的停留後,便匆匆忙忙地奔回家裡,投入我深愛着的大山的懷抱。
我的家鄉在四川盆地的北部邊緣,西接甘肅,東連陝西,素有“雞鳴三省”之稱。所以,甘肅的山伸入四川,四川的山延向陝西;甘肅的水流入四川,四川的水又與陝西的水相匯。人亦如此,甘肅的兒女嫁入四川,四川的兒女又聯姻陝西,真可謂“共載岷山雪,同飲白龍水。山水寄深情,朋友皆和諧。”
一
陽春三月,甘肅的一位朋友為兒娶媳婦兒,我們一家應邀前往。吃過喜酒後,一群人乘車來到了甘肅文縣碧口鎮郊區的碧峰溝,雙手攀着木板橋上的鐵鏈,搖搖晃晃地走過去,坐在竹林掩映下的農家樂里。望着青山綠樹里點綴着的野花,聽着身邊涓涓溪流聲,品着碧峰春茶,聞着桃花、李花、杏花和着各種野花的香味。小孩子在溪水裡挽起褲腳與小魚遊戲;大人們在竹林里打牌娛樂,甚是愜意。
小女兒纏着我去走走,我們穿過竹林,繞過石磨房,來到一片杏花芬芳的院子里。一群文人墨客正在揮筆潑墨,為了讓女兒見識一下,我們便在一旁靜靜觀賞。一會兒一幅讚美教師的“杏壇世家”寫好了;一會兒一幅“春耀板橋”寫意國畫完成了。其中,一位精神矍鑠的銀髮老者,向我們父女招呼着:“你們也喜歡(書法、繪畫)?”我慚愧地答道:“只是在讀師範時,學過一點兒。”聽說我是教師,便與我談起了中國書畫史上的“吳帶當風,曹衣出水”,談起了徐悲鴻、張大千以及當代廣元的“侯老虎”(指侯正榮先生,侯正榮先生以擅長寫虎字出名)。當我提到侯老先生已經去世時,健談的老者紅潤的臉上頓時暗淡了下來……
我從與他同行的畫友們口中知道,他就是在甘肅乃至中國書畫界很有名氣的何老師。轉眼間,他埋頭揮毫繪出一幅梅、蘭、竹、菊四君圖。站在那兒,左手捋着鬍鬚,右手握筆凝視着畫面,沉思着……。猛然間,揮筆寫下了“四君共一堂,畫筆留清香。人間若如此,和諧社會長。”的詩句,幾位畫友輕聲的朗誦了起來。
放下畫筆,何老師暗淡的臉上又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向身邊的同行者揮揮手,大聲的說著:“下一次,我們到青木川的馬家山去。”
二
中國的名山大川是舉世界聞名的。但旅遊業的興起,卻是改革開放后,隨着經濟的繁榮,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會在閑暇時日出去走走。後來想出去走走的人多了,時間反而少了。國家為了推動旅遊業的發展,便應運而生了“五一”、“十一”長假,名曰“旅遊黃金周”。想出去走走的時間多了,各名勝景區走走的人又太多了……
碧峰溝影象還在腦海,“五一”長假又到了。正因為想到出去走走的人太多了,便也打消了出遠門的念頭。但在家裡閑着卻太無聊了,便邀請甘肅的幾位朋友一道,走走鄰近的陝西寧強的青木川鎮。
汽車很快就到了青木川古鎮。首先,我們隨同青木川鎮的人大張主席參觀了新落成的“輔仁中學”。在一幢幢仿古式青磚藍瓦樓群間,我們感嘆着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與投入。從張主席的解說中,我們了解了青木川過去的風雲人物——魏輔堂的傳奇人生。了解了他是如何的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我等聽后笑稱:他已經開創了青木川的素質教育和義務教育的先河!看了他修建的“輔友社”(經商會友、發放農業借款的地方)和“旱船房”(當時的歌舞娛樂場所),知道了他是如何的重視農業和發展經濟。當我們漫步在“飛鳳橋”(又稱“風雨橋”)上,看着碧波綠水環繞着猶如美人光潔的岩石,同行的賈老師即興吟頌道:
水不揚波山不峭,
美人沐浴盪綾綃。
浣女踵踵鴨成伍,
飛鳳永駐風雨橋。
走訪了國家級保護區——馬家山自然保護區的辦公樓(魏輔堂的舊宅),看見精巧的紅漆走廊,古樸的石條台階,活靈生氣的石獅,圓潤筆直的廊柱,配以雕樑畫棟、秦磚漢瓦,凸顯了陝西民居的風貌特色。
午間,大家飲着“輔堂泉”水,品着野菜佳肴,喝着當地白酒。關於魏輔堂的經歷成了大家桌上的話題。一時興起,我隨即頌道:
莫道濟南趵突水,
更有魏公輔堂泉。
飛鳳掠波嬉浣女,
清魚湯鮮饞旱船。
我把當天看見的、聽見的關於魏輔堂的“輔堂泉”的水井的建造;“飛鳳橋”下綺麗岩石與清泉柔水的交融;“旱船房”天井壩里,老漁翁在燈紅酒綠的午夜,一聲“清魚鮮湯咧……”的喊聲,喚醒似睡非睡、似醉非醉的達官貴人、公子哥兒們等過去雲煙嵌進詩中。倒進滿滿的酒杯里,與友人們一飲而盡,深深地融進記憶的深處……
三
愛着大山的我,遊覽了和諧的碧峰溝,傳奇的青木川鎮后,更覺“雞鳴三省”的家鄉的可愛。兒時只認為大山的可愛在於好玩,在青山上放牛,遙望藍天白雲;在碧水裡游泳,蕩漾着水裡的藍天,搖曳着水裡的白雲。
家鄉的小河發源於叫毛寨的深山裡。傳說李自成的起義軍曾被官兵追至毛寨,數十人跳崖而亡,心中自然就說不上喜歡了。後來,修通了到毛寨的公路,伐木場里整天向外運輸着原始森林裡的木材,我想青綠的大山可能變得面目可憎了。我也曾坐在看不見公路邊的車上,緊閉着雙眼,不敢看車窗外究竟是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還是蒼松翠柏、千山一碧?
對於毛寨的清新認識,深情的觸摸,還是建立了毛寨保護區后,我們同省林業廳的野生動物保護科的客人們去的時候。雖說是春意寒峭的時節,汽車沿着小河邊的公路,在茂密的山林里,從山腳向大山深處駛去,隨着海拔的增高,遞進式的欣賞盡了不同層次的闊、針葉林和各色的野花。沿着河邊的杜鵑花,層層疊疊,一簇簇地站在公路兩旁,象是在歡迎着客人似的。半山腰裡的樹林里,星星點點的飄着朵朵白雲,那是絢麗綻放的野櫻花。山林里、草叢中還開着我真叫不出名字的各色野花。真是好花也知時節,像是知道有客人來似的。爭相翹首開放,散發出陣陣幽香。
到了保護區,已是暮色沉沉了。主人們燃起了篝火,篝火上烤着保護區工人們自己餵養的山羊,大家圍着火堆唱着卡拉ΟΚ,跳起了鍋莊舞。篝火映照着靜寂的山林,歌聲飛躍過山澗小溪,不時傳來一聲聲驚醒了的膽小的錦雞、野雞、山雀的叫聲,樹林里的金絲猴、牛羚、黑熊沉醉在客人們歌聲里……
天明后,聆聽着客人們對保護區的設計、規劃,遙望着神奇的山峰、古木,感慨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文明的持續發展。回來后,我久久地沉醉在春意如畫的碧峰溝里文人墨客的和諧笑聲里,傳奇如詩的青木川鎮上秦磚漢瓦的風雲史跡上,秀美如歌的毛寨山中古柏蒼松的歷史年輪中。
和諧大山 標籤: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