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想必四川人民還未從汶川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便又墜入了另一重陰影。只是這次地震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像上次那樣全國上下都處在一種感動的氛圍中。
感動常在。這沒錯。記得汶川地震的“可樂男孩”和各種感人的捨己救人,可這次呢,雅安地震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感人案例,可是這次人們“理智”了。引人爭議的最美新娘女記者,人們分成兩派,一派認為是盡職盡責、愛崗敬業的典範;另一派認為是故意作秀、吸引關注的刻意行為。還有對紅十字會的態度、對香港拒捐的態度。這一切都反映了一種不良的勢頭。人們要對一切都抱有懷疑態度,不相信媒體,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任何能成為小小焦點的與自己無關的事。人們肆無忌憚地諷刺政府大做催淚文章,怒罵紅十字會的郭美美事件,呵斥香港的漠不關心。一方面滿足於自我關注國家大事的崇高感覺,另一方面不屑於和這些機構機關達成認同上的一致。
我想這並不理智。我絲毫看不出郭美美事件和雅安地震救援能扯上什麼關係,我知道紅十字會的救援隊伍依然是救援的主力,我知道香港政府雖然沒有通過1億元的救援項目但依然對救災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是公信力的問題嗎?網絡上各種謠言紛飛,於是乎又出現了一批瘋狂咒罵那些趁機發國難財的人的網友們。然後又出現了很多冷靜地分析這整個事件的人。他們合理地為國家行為作出了解釋,同時又用各種平易近人的語言來安撫廣大網友的情緒。這整個事件就在最混亂的時候戛然而止。雅安地震的一頁很快被掀了過去。當每次查新聞,看着傷亡統計數字停留在四月末的某次統計時,對整個事件的關注度也就瞬間為零了。人們依舊過着自己的生活,安逸平和,只是本次的國家政府的公眾信譽度,似乎又有下降。這不算是背黑鍋吧——畢竟這也是整個社會的情感趨勢。
我們關注新聞,關注身邊的大事小事。可我們最終關注的只是這個關注的過程,而不是事件本身。這是中國國民的悲哀,是中國媒體人的悲哀。或許這是快餐文化沖淡了一切的外在表現,又或者是經濟發展遠超於國民素質發展的直接結果。這一切,和我們有關。災區人民依舊過着非常艱難的日子,他們缺各種各樣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一大幫的去了無所事事的志願者;他們缺少的是真正的溫暖,而不是各種在網絡上的賺點擊量的祈福轉發。這陣關注過去后,他們的房屋依舊會是得不到最佳設計、最佳質量的房屋,他們的生活依舊是原來那樣的生活。這一切,和我們“無關”。
我們應當有一些自己的東西,自己能夠堅持的東西,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和,也不是看到某條不知真假的消息的憤青式的爆發。只要我們每次遇到某個事件,能真正平靜地去看待,不是盲目地帶有自我滿足傾向的對待,就足夠了。
關於雅安地震的一些思考 標籤: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