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思想、開闊人的視野,給人以精神享受,讓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農村老家度過的。母親不識字,家中自然也沒有多少藏書,父親倒是讀過書的,知道知識的力量。但那時家裡窮,能讓我上學堂就不錯了,根本沒有錢去買別的“閑書”。因為貧寒、因為寒酸,特愛讀書的我每當見到同學的《少年文藝》、《雷鋒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等讀物時便如獲至寶,如饑似渴地借來閱讀,繼而對書中的事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多少個夜晚,我在昏暗的油燈下陷入沉思。遇上精美的詞句,心儀的文章,我都如痴如醉,樂在其中,並挑燈夜戰摘抄下來;多少個午夜,我伴着書香入夢……讀書給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22歲那年,我懷揣青春夢想,告別魚米之鄉的故土,帶着美好憧憬,來到了一望無際的沿海灘涂。初到鹽場,內心必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充滿鹹味的工房,枯燥無味的生活,沉悶單調的勞作,空曠的灘涂深處,稀落零星的房舍,使我湧上無以言語的怨悔和燥動不安的思緒,我甚至懷疑人生的路標是否選錯方向。
一次偶然的機會,從《遼寧青年》中看到這樣一段話:“鹽包在海水裡,但你不能指着海水說,這就是鹽”。 細細品味,使我深知海水從結晶變成鹽,是一個艱苦複雜的過程。這句話給我啟迪,給我力量,給我奮進,給我鼓勵,讓我懂得只有踏踏實實地做人,才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只有付出,才能成功。從此以後,每天勞作之餘,我在鑽研《海鹽工藝學》等相關技術書籍的基礎上,抽出時間讀一些勵志致遠的書刊,從讀書中尋找精神寄託,使生活不在單調、不再寂寞、不再迷惘。當我真正讀懂這句話格言的內涵時,我已成為企業一名生產骨幹。從此,我更加迷戀讀書、看報,時間一長,晚上不看書,心裡還真有些空蕩蕩的。天天如此,雖然很累,但心裡感到很充實。那段日子,是一本本書開啟了我的心靈。
“書中自有黃金屋”。長期的讀書習慣使我寫下了1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並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先後在《江蘇鹽業報》、《江蘇安全生產》、《連雲港工運》、《鹽城晚報》《銀寶通訊》等十多種報刊發表稿件近800篇,並有多篇稿件獲獎,2002年冬天還出席了連雲港市總工會主辦《連雲港工運》“百期優秀通訊員”頒獎會議;2009年秋季《水的記憶》一文榮獲省鹽業團公司主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喜看江蘇鹽業新變化“徵文比蹇一等獎。10多年來,我筆不綴,不斷從書中尋找寄託,多少年來,她如同我的朋友,陪伴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生活。從我厚厚的8大本見報集中,親身感受到鹽場的時代變遷和鹽工們日新月異的生活巨變。
如今,那些珍藏的舊書雖然紙質已發黃,手抄本黑跡已變淡,但想起它、看到它,禁不住心潮起伏,感觸良多,多少次在不知不覺的懷舊中,找回曾經的感動,因為那是汗水的結晶。通過讀書,使我找回了自信,踏上了幸福路。
書不僅給我們帶來有用的知識,而且在各方面還是我們有用的嚮導。讀書讓我回味青春的快樂,感嘆時光的流逝,更加使我懂得珍惜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