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將軍逃逸》的藝術特色及缺憾

《將軍逃逸》的藝術特色及缺憾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2003年10月,老友常捍江的長篇小說《將軍逃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了。據我所知,這是交城人發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樣書寄回,我便索來先讀為快。悍江從事文學創作已有二十多年,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過兩部短篇小說集,《將軍逃逸》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悍江認為《將軍逃逸》是“歪脖子樹上結出的第一枚大果子”。我卻覺得,這枚果子雖大,讓人品嘗仍有酸、澀之感,並非令人滿口生津、回味無窮的果中上品。

  我們從作品中可以看出,悍江在長篇小說創作中,藝術上力求有所創新,只是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從結構上看,我國的傳統長篇小說是主線型故事結構,無故事不成為小說,這符合中國人的思維和閱讀習慣。而《將軍逃逸》摒棄了傳統結構方法,採用的是“散點”結構。這種結構無中軸,無主線,其要旨是散而不亂,所謂“形散而神不散”。這種結構由於和中國人的思維、閱讀習慣有距離,故最難掌握,很容易出力不討好。近年來,我國不少作家多有探索,成功者寡。《將軍逃逸》的“散點”分佈在道成村,文化樓等場所,分佈在古仲然、高仁、周靜、宋暢、楊仙仙諸人身上,就這樣,時空在兩個時段多個地域轉換,從時間上說一個是1984年的“搭台唱戲”,一個是“現在”。從地域上看不下四五處,不再列舉。但我看這些時空,內在聯繫不是很強,時間缺乏內在連貫性。可以看出,在古仲然身上有作者的影子,但正是這個“影子”束縛了作者的藝術創造,使這個人物寫得很實,缺乏概括力和藝術的張力。高仁這個形象因無原型而博採眾長,撮合而成,故較豐滿。但是在具體刻化上有些習慣性動作、語言使用過於頻繁。周靜也寫得不錯,很有魅力。另外,地位不高的通訊員田春盛還有形可捉。其他人物形體、動作的描寫有自然主義的傾向。現在雖然摒棄了不食人間煙火、沒有七情六慾的所謂“三突出”人物,但流於自然主義的描寫也並不可取,尤其是性描寫。同樣是性描寫,《金瓶梅》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相比,就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重在寫實,較為粗俗,社會效果不好,後者含蓄有韻味,給人以美的感覺。對於作品的語言,我很欣賞,老到簡練,已具風格。但在作品中過多地使用方言,尤其是一些使用範圍極小而且已經淘汰的方言,我不以為然。雖說,越有地方特色,越具世界性。但土的掉渣也不見的是好事。我認為要運用方言,可選一兩個人物如古伯然、楊凶神之類盡可滿口土話,表現其“未開化”之態。其他如道成觀的彩虹,古千村的身世,輾轉秘藏的玉瓦之類,在作品頗具意像,也深深嵌入了作者的苦心,只要仔細閱讀還是能有所體會。最後還想提及的是作品中借古仲然之口,多次談到奧地利精神學家弗洛伊德的哲學觀點。大家知道弗洛伊德認為“性慾是人的基本組成部分”,進而提出新的人格理論,即: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作用引起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行為。作者似乎是想用這種理論解析他筆下人物的所作所為,如果是這樣當為文之綱,我們讀時不能因所談高玄艱澀而不察。

  我讀出版后的《將軍逃逸》有以上一些感想,權當引玉之磚,記得三年前曾讀過一稿,那時,作者未定名,我也提了一些看法,後來作者五易其稿,稿紙已盈尺。最後定稿我卻未及再讀。出版后和第一稿相比,面目已大不同了,在藝術上升華了許多。可以看出悍江確是在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和藝術才華。而我所談只是管中一窺,卻放大了缺憾。不過,我找缺憾是以一些名著為參照,也許杆子標的太高了。

  不管怎麼說,交城誕生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還是可喜可賀的。



《將軍逃逸》的藝術特色及缺憾 標籤:798藝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