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陌上走,徘徊在紅塵與佛門之間,時而迷惘,時而頓悟。佛度有緣,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早年不悟雲水禪心,被塵世纏繞,挽不回逝去的青春,錯過了昔日的那支婆羅花。流年似水,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且行且珍惜這灑落天邊的晚霞,不願再錯過今日的這壺清茶。
怎樣才能不錯過這盞淺茶呢
紅塵與佛門之間,其實就隔着一道門檻,這門檻的裡邊是佛禪,門檻的外面就是你與我芸芸眾生的世俗塵凡。而這道門檻有的人窮其一生也邁不進去,有的人一個回眸一個低眉便悟出禪心。這就是佛度有緣。
佛門凈地,不被打擾,所謂佛門凈地,其實就是少去了凡間的那些浮躁貪念。遊歷於紅塵間,難以從容應對諸多的誘惑,與佛無緣,面對諸如美色情感,金錢,權柄會過度的追逐附沿,甚至不擇手段。這種貪戀慾望越深,離那道門檻就越遠,與走進佛門就越是背道而馳。因為那扇門內是,一方木魚,禪坐蒲團,幾本書經,青燈一盞,雲台端坐,清欲寡歡。所以有的人能夠走進佛門,領悟禪心。有的人修行不夠,耐不住門裡的清寒,也不能抗拒門外邊的誘惑,只能離佛的那道門檻漸行漸遠。
佛問過我的心,忘了紅塵煙火,隻身去追尋夢裡嚮往的凈土聖地,一枕薄衾,素墨清身。微涼春秋歲月塵,寸心捻做殘影魂,瑟了凡塵。冷墨對清箋,素手扶舊琴。不說煙雨煮酒,只言紅豆熬冷赤子心。忘卻昨年彈撥的千縷情弦,清欲寡歡,素心革面,你能不能做到?我說能做到,但也難以做到。因為我知曉,面對紅塵各種誘惑,凡夫俗子靜不下心來,需要我凈化到那份境界,悟出那份禪心。
一盞青燈,一本經卷,一壺淺茶,坐在暖陽下秋天的小院中,體味着經卷中“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含義,紅塵中萬物皆為空的禪心意境,輕鬆自在,不去貪戀那虛榮人生。
一條古巷清幽且曲徑悠長,一把油紙雨傘,踏在古巷的石板路上,石板的縫隙與小巷兩旁的牆壁上布滿了青苔。心靜靜悠閑的在小巷裡慢慢游逸。沒有什麼牽扯,沒有期許着小巷裡有什麼際遇,漫無目的獨步,思緒也輕盈,隨心任意的想像,不求理什麼思路,漫無邊際,與世無爭就好。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小巷裡靜靜的走着,因為無論多少人,最終也會在人生的不同路口和你離開分別。莫非這也是佛說的一切皆為空嗎?
晚秋的風清冷入骨,偶爾旋起幾片落葉滾入古巷裡,鴉雀無聲。心煩了就會來這古巷走走。不喜歡與人傾訴,文字常常伴着自己最深的寂寞和孤單。風輕輕的吹着也是一種享受。抬起頭看看沒有一片雲彩的天,這一刻我是空靈的,沒有一絲慾念,生命安然,寂靜如煙。
人生的歲月進入到繁華落盡時,不能再祈求燦爛依舊如初。執一支素筆,寫清淺文字,說出經歷過的紅塵百態,人間冷暖,山水風情。簡單的心境中對蓮花的淡雅情有獨鍾。揭一片花瓣兒掬於手中,細細的賞看,風兒吹來,伸出手,花瓣兒帶着往事隨風而去,飄落在空中。回憶着被風吹走的緣聚緣散,歲月滄桑人情涼暖。
世俗給我們穿上一件華麗外衣,顯得阿娜妖嬈。但是不管妖嬈還是樸素,必須懂得保持清醒淡然,做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放下執念,懂得取捨。佛說因果,取得太多,必然負擔太沉重,就要學會捨去。前世也許你曾是佛前的一朵青蓮,因為沒有耐得住雲台的寂寞,故而今生註定了遊歷紅塵中的苦難婆娑。假如前世多一些本份,守得住那份清蕭,今生的紅塵路就會多出一些清然。今生如果守不住清靜,也許等不到來世,還會有困惑騷擾。莫非這又是佛說的因果,前世與今生?
其實,人們在吃穿住行等一切尋常時候,皆可體現禪的境界與修行。修行在於心,修行緣於覺醒和頓悟,心中無念,煩惱皆無。六祖惠能的修行年月不是最長,但對佛禪的覺悟最高,才有了這“菩提本無樹,明鏡也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語。紅塵中的惠能不過是一個尋常砍柴人,也正是因為這偈語所體現的頓悟,才使得他繼承了五祖的衣缽傳承為六祖。
人的富貴貧寒與佛禪修行沒有必然的關聯。從史上權貴中的貪官如和珅之流,到現實中的腐敗之輩,無一不比六祖惠能身世顯赫,然而對佛禪的覺悟卻是天地之間。動輒數億數十億,如此貪婪,哪裡與禪心與修行絲毫沾邊。但最終都是一場過眼雲煙,一個虛幻的泡影。為富不仁,自以為高人一等,勝人一籌,以及紅樓夢中千般算計,萬般精明的王熙鳳等,最終也不過是一場風煙飄逸,落個煙消雲散,誰也逃不過被一土荒丘掩埋的凄慘。
守着雲台前那朵青蓮,耐得住寂寞孤單,忍得過清貧平凡,清淡自持,少些執念,少些紛爭,少些抱怨,多幾分平淡,多一些感恩,多幾許安然,不悲不喜,不嗔不怒,不卑不亢,不喜不憂,不悔不怨,淡泊名利,一切隨緣,要懂得野草不需要刻意澆灌照樣蔥鬱,雄鷹不需要掌聲也能飛遠,山花不需要栽培依然燦爛,不必刻意追求什麼,不必特別在乎什麼,順其自然。靜下心來,才可以不再錯過這一壺淺茶。
用恬靜的一顆禪心,慢慢茗一盞淺茶淡淡的清香,雲捲雲舒,淡定從容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