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美散文>“拌湯”情

“拌湯”情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早晨上班前我都去單位機關小食堂吃早餐,早餐的湯食多半是“拌湯”。“拌湯”是北方人喜歡吃的一種湯麵食,用水拌面后做成糊狀的麵湯,裡面混有大小均勻的麵疙瘩,用蔥花、薑片熗鍋,醋、鹽調味既成。做起來簡單,吃起來清淡爽口,還有生津養胃之功效。

  可能是觸景生情吧,近來,腦海里總是浮現出孩童時,“拌湯”情結的一幕一幕……。

  我出生在河西走廊的一個小城市,父親在遠離我們幾百里的石油城工作,母親在我兩歲時也去了外地的一所技術學校讀書,我就和外婆一起生活。縣城南郊的一座四合院住了三戶人家。雖然家境都不富裕,但鄰居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彼此不分你我。誰家做了好吃的,主動給他端、給你盛,大家共同分享。小小的我就更自在了,一會兒吃這家的飯,一會兒又端上了那家的碗。餓了走到哪吃到哪,困了誰家的炕都睡,尿了這家的炕,濕了那家的被,從不把自己當外人。那個年代,糧食不夠吃,“拌湯”是各家主要的麵食。大人們經常是飢腸轆轆,我卻被養的圓圓胖胖。說“拌湯”,最讓我佩服的是鄰居楊奶奶,每次喝完了碗里的拌湯后,她總是伸出她那又長又寬的大舌頭舔着沾滿“拌湯”的碗邊,經她舔過的碗,像洗過的一樣乾淨。我捧着碗口比我臉還大的搪瓷碗,也學着她的樣子去舔碗邊,結果弄得滿臉滿頭都是麵糊糊,引得在場的所有的人都捧腹大笑。

  幾年後,外婆得重病去世了,媽媽完成了學業后回來在當地一家工廠工作,我被送到當地一家最好的公辦寄宿幼兒園。在那兒我只能星期六下午才被接回家,由於媽媽工作忙,我經常是由楊奶奶的三個女兒(我稱呼為大姨、二姨和小姨)其中的一個接送。其實外婆去世后我所謂回家就是回鄰居家或到媽媽單位的宿舍。楊奶奶把我當孫兒一樣看待,姨姨們也拿我當一家人。

  不久,國家進入了非常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大家的生活如雪上加霜,每況愈下。只靠兒子的微薄收入供全家人生活的楊奶奶家,生活就更加艱難了。平日里的“拌湯”也不得不改為了“末糊湯”。(所謂“末糊湯”和拌湯的做法大致相同,只是麵湯要清寡一些,裡面沒有了麵疙瘩,沒有了熗鍋和調味的佐料。)再後來,更加清寡的湯里幾乎沒有了面的成分,多以姨姨們在地里挖來的野菜為主了。就是這樣的困難時期,每當我周日在家時,楊奶奶還是單獨為我做“拌湯”吃,長大后我才知道,在那個天天都有餓死人消息傳來的年代,能吃上粘稠的“拌湯”是非常奢侈的。媽媽那時吃住在單位,有時也帶一些省下來的糧食或饅頭回來,鄰居們相互接濟和幫助,共度那艱難的歲月。一次我偷偷的在衣袋裡藏了一個小三角糖包,從幼兒園帶回來給楊奶奶吃,我的舉動惹的她眼睛里含滿了淚水,臉上卻綻放出了少有的滿足和幸福。從此,這件事就成了她教育孩子們秉承孝道的案例。

  後來我隨父親去了油城。在那裡我們吃食堂,住宿舍,完全是一種集體生活的模式,沒有了家的感覺,重複和孤獨的生活很快就厭倦了,一種強烈的回歸慾望時時在折磨着一個幼小的心靈。我常常在夢中回味那濃濃的“拌湯”香味,渴望那充滿愛的生活。常常因想念小院里的親人們而躲在牆角、蒙在被窩偷偷的抹眼淚。那時我完全不知道,過去的一切已成為終身的回憶,永遠不可複製。

  小時候的記憶是支離破碎的,畢竟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但當我喝着小食堂的拌湯,被勾憶起的那段往事卻歷歷在目。恍然,我明白了,那是用無私的愛築就的一段情結,是人間大愛,永不磨滅。

  長大后,我無論是獨自行走在充滿險惡的人生荊棘之路上,還是正在經歷各種人生磨難的時候,我的靈魂始終被這種愛所凈化,我的肉體始終被這種愛所保護,我的精神始終被這種愛所升華……。

  我懷念那個時代的純潔,愛那個小院,愛小院的所有親人。願人間真愛永存,願人類在真愛中生息繁衍、永不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