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散文欣賞>故鄉的河

故鄉的河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故鄉的河

  楊應民

  我的故鄉五通橋,是四川南部的一個小鎮,方圓不過數平方公里,卻有三條江河縱橫穿越而三分小鎮。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它就是一直那樣的美,而每一個優美的故事,無不和故鄉的江河相連。

  岷江,四川著名的江流。當它浩浩蕩蕩從遠處奔來,站在故鄉的堤岸上,領略到的是它的寬廣、雄渾,你會有天地之大,無不在我胸臆之中那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幾羽白帆,從嫣紅的晚霞中進入視野,古老的川江號子在江面上響起,縴夫們古銅色的身板在卵石河灘上艱難地移動,幾分蒼勁,幾分凝重。人與自然的搏擊在悲壯、激越、高亢的川江號子聲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令你心靈震顫。川江號子——岷江之魂,一九八六年,法國阿維利翁世界大河藝術節上,川江老船工蔡德元放腔一曲,石破天驚,一舉奪得銀獎。蔡老先生是故鄉人,訪見他時,他正在鄉下自家菜園勞作,額上縷縷皺紋,黑紅的臉膛,一副農人的打扮,令你實在想不出他和藝術有什麼緣分。“那是我們川江船工祖祖輩輩傳唱下來的歌哦!”蔡老先生回憶起在法國獲獎時掌聲暴風雨般響起的情景神往地說。是的,那是沉澱了多少代人依戀岷江,情真意切的心頭之歌;那是記錄了多少代人在岷江上風裡行浪里闖,岩上攀登灘上拼搏的音樂。這麼凝重深沉而又悠遠的音樂在世界性比賽中獲獎,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了。

  月朗星稀,暮遠的山淡出,岷江低吟淺唱,彷彿老人在娓娓述說著一個個久遠的故事。那種神秘、凄迷、令人頓覺蒼穹高遠,欲乘風歸去,許多人生的思索從這裡展開,成為江邊遊客不盡的話題。我也領略過岷江陰風怒號的冬夜:船工的小窩棚里,聽着似千軍萬馬、似滾滾怒潮的江風刮過,陣陣野獸般慘烈的怪叫令人毛骨悚然;遠處、近處,蓬蓽倒塌、瓦片破碎、走石飛沙、天地倒轉;江面上混混沌沌黑霧翻湧,寒流陣陣襲來,擁被而卧,人也篩糠似的顫慄——且只是身體的寒冷哦!

  如果說岷江是以它古老、豪放、一派大家風度讓人流連,那麼故鄉的另外兩條河流又是別一番風情了。

  涌斯江,名不見經傳,省級地圖上也難覓蹤跡。也難怪,它只有短短的二十來里長,從小鎮的北面分岷江而下,穿過小鎮,到下游又與岷江相匯合。說它是江,誇張了一點,老人們這樣叫,地方志上這樣寫,習慣成自然罷。不過,或許因岷江派生,也就有了些許大江風韻,淺灰色江水與岷江無二,坦蕩蕩有岷江遺風。它沒有那麼粗獷,卻多了幾分儒雅。它翩翩而來,切出一塊十餘平方公里的錦繡沙洲島,小鎮的三分之一便在這島上。富庶的沙洲島,竹木掩映,阡陌縱橫,幢幢房舍炊煙裊裊,氤氳然一派農家樂趣畫圖。江邊沙灘,叢叢蘆葦,兒時咀嚼蘆根,那清甜味兒此時似還在舌尖縈繞;沙灘上的嬉戲,水中的撲騰,赤身夥伴們的歡笑聲,活鮮鮮地蹦現在眼前——那可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哦!

  岷江,莽莽一條大漢;涌斯江,儒雅一介書生;那麼,茫溪,故鄉的又一條河便是婷婷秀女了。她源於小鎮東二百餘里的鄰縣境內,當她那清冽明凈的河水逶迤進入小鎮,便給小鎮帶來一片綠色的生機。對河而峙的株株古老的黃葛樹枝葉繁茂,層層疊疊,如雲似巒,長街十里,綠蔭十里。每到春日,剛綻開的黃葛苞兒一片鵝黃,撒得滿河滿地都是,岸邊水上,便充盈着春的明媚。清人詩云:“垂楊夾岸水平鋪,點綴春光好畫圖;煙火萬家人上下,風光應不讓西湖。”於是,我的故鄉,“小西湖”的美譽便不脛而走。

  茫溪河上的船也是別具一格,渡人的稱為“雙飛燕”,似秦淮河上的烏篷船,但比烏篷船寬大,可乘二、三十人,沒有櫓,靠一人手推交叉的的雙槳前進,一起一落,如燕展雙翅,在吱吱呀呀聲中,小船平穩地向前,遊人無半點不安全感。坐在船上,飽覽兩岸參天黃葛樹,長廊亭台,半面臨河的街上,鱗次櫛比的茶樓、酒肆、店鋪,街背面蜿蜒的山巒、卓立的青峰,盪槳水中心境如何?古人詩云:“雙飛畫槳盪玻璃,仙子凌波別有姿;最是銷魂無限處,一彎新月戲闌時。”還有一種載貨的船,俗稱“大鹽船”也是別處難得一見的,寬寬平平的,長約十米許,吃水很淺,載重量卻很大,兩側尺許寬的走道從船頭直至船尾,船工僅憑一根長長的蒿桿,從船頭投入河中,插進河底,用肩胛窩頂住蒿桿末端,赤着腳板從船頭走到船尾,船便悠然而行。

  在小鎮中央,茫溪與涌斯江交匯,秀女遇書生,便派生出浩淼淼一片百畝平湖來。春秋冬日,湖面波瀾不驚,或浮光躍金或靜影沉璧,令遊人樂而忘返;而到夏日,洪峰疊起,帶着山鄉泥土的茫溪水變得深紅,湖面上便形成一條灰、紅分明的分界線,可謂涇渭分明。很難遇到兩條河流同時漲大水的年辰,總是一條河在吼叫着掀波涌浪,而另一條卻平靜如常,像情侶在一旁候着,安撫對方。這,也算一奇觀吧。

  水鄉澤國,自不必說橋樑的重要了。從茫溪到涌斯江,一線而下,石拱橋、虹橋、彩虹橋、弔橋、鋼筋混泥土大橋……古老的、現代的造型各異的橋族把小鎮三方聯成一體,方便了交通,增添了小鎮風采。

  故鄉父老鄉親依戀故鄉河,豈只是她的美輪美奐、多姿多彩,世代的繁衍生息莫不與故鄉河相依相聯。歷史上,川南產鹽重鎮“犍樂鹽場”指的就是我的故鄉五通橋。在陸運尚不發達的時候,數百年間大批原鹽外運,就是由茫溪而涌斯江而岷江而出川。據老人們講,那時候河面上,鹽船雲集,艢桅如林,長龍似的船隊晝夜川流不息,那是一種何等的繁盛景象哦!至明清以來,五通橋商賈繁榮、經濟發達,號稱“金犍為”(五通橋歷史上為犍為縣轄),故鄉河是舉足輕重的生命線。因航運業而興起的百業,更是千家萬戶生計之源。

  豈止如此,故鄉河也把快樂和榮耀送給故鄉的親人們:那江、那河、那湖,天然的水上運動場,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端午龍船會自古譽冠全川,乾隆年間的《犍為縣誌》載“五月五日為端午節,五通橋尤兢行龍船會,仕女游江,舟多餘鯽,其盛況冠於治城及沿江各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四川省兩屆“川江杯”龍舟賽在這裡舉行;全國第五屆“屈原杯”龍舟賽在這裡舉行;五通橋龍船隊多次代表四川省出征參加全國賽,屢屢獲得殊榮。每到夏日,河灣港汊、湖岸沙灘,紅紅綠綠的色彩在跳躍閃動,著各色泳裝的人們走向故鄉河,撲進她的懷抱暢遊,到處是歡樂的笑聲。年復一年,故鄉河送出一個又一個優秀的游泳健兒和優秀的皮划艇運動員到各級運動隊,在省里、在全國建功立業。五通橋因此而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游泳之鄉”。故鄉的河,無論我走到哪裡,閉上眼睛就會夢見你。你的寧靜,你的喧囂,你的金碧輝煌,你的熱烈和柔情已經融入我的生命。故鄉河,請聽我為你唱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