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散文欣賞>吃桑葚

吃桑葚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中華民族種植桑樹的歷史,究竟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目前尚未見到準確的記載,但祖先們對蠶可結繭、繭可抽絲的發現和認識,恐怕應該上溯到漁獵採集的母系氏族時代吧,桑樹的種植當是先民們走進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農業時代,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就曾教授婦女繅絲紡織。《詩經·魏風·十畝之間》中就有“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那優美的詩句,《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兮”的記載,可見桑樹的種植在春秋戰國以前就已經十分普遍了。

  桑的全身都是寶,不說桑葉可以喂蟲繅絲,織出人間最美的絲綢,就說桑的藥用價值吧,桑葉、桑枝、桑白皮均可入葯,特別是成熟的桑葚,其功不僅可以滋陰補腎,養血烏鬚髮,而且是老少皆宜的可口水果,《詩經·衛風·氓》中就有“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詩以比興的手法告誡那些戀愛中的女子,不要過於和男子們沉迷於熱戀的愛情中而犯糊塗,遭受始亂終棄的不幸命運。於此可見桑葚作為水果的歷史也同樣是是十分久遠的。

  我走在山明水亮的鄉間小路上。陰曆四月立夏前後,太陽熱辣辣的照着,陣陣南風吹拂着即將成熟的杏黃色的小麥,它們在風中微微點頭,好像在告訴主人們快點做好收割的準備。那“算黃算割”鳥兒,在綠得發亮的山野樹林里不緊不慢的叫着,卻叫得農人們心裡火急火燎的,因為這時候,是農村一年四季中最忙的時候,烤煙除了還要進行田間管理外,也行將進爐;蠶兒要眠四眠,最是要大量吃桑葉的時候;小麥更是讓人日夜操心,要長得好,得幾個月的時間,可要是經雨淋霉變長芽,也是一晌或一夜的光景。我是農家子弟,我的根永遠在農村,他們的艱辛我是最清楚的,正是“日染麥黃桑葚黑,雨潤蠶肥桑葉稀。農家四月人倍忙,夜夜燈明聞曉雞。”

  在散發著熱烘烘的小麥香味的莊稼地坎邊上,大多都栽有桑樹,在綠得發亮的桑葉中,你定可以看到那其中有很多綠的紅的黑的的桑葚,饞得你滿嘴都是口水,你可千萬悠着點別太激動,像猛虎下山似的,損壞了農民朋友的莊稼,那可真的是一粒糧食一滴汗水。而要像貓一樣瞅准路線,輕手輕腳地繞到樹下去慢慢品嘗。

  別看滿樹都是桑葚,吃起來卻也有些講究。不說它形狀各異大小不一,就說色澤吧,那淺紅泛黃身上還帶有綠點,是完全沒有成熟的,咬起來生硬沒有啥水分,乾巴巴的嘗不出什麼味道來,外部呈紅色或紅黃色且有光澤的為半熟,一般較酸,吃上幾個就會倒牙,只有那些紫中泛黑光,周身烏亮、乾淨新鮮、個大籽滿的為最好。同樣都是新鮮成熟的桑葚,但品種不同,或因陽光水土的關係,味道也多有不同,有味道薄點的,也有甜膩的,也有較酸澀的,這些都不能算作上品,我以為還是又甜又酸的為最好,生津止渴,吃起來過癮。至於那些通身烏紫且色澤變暗,用手一捏軟塌塌的,甚至出現子粒塌陷的,是已經熟透腐壞,即不可吃,更有不可吃者,是雨中或雨後初晴的桑葚,上面多有螞蟻、蒼蠅、小蚊蟲光顧過,屁斑蟲也非常喜歡吃它,倘若你吃了屁斑蟲爬過的桑葚,那可是要大倒味口的,你可千萬要小心噢。你看,這些小動物也和你一樣很有品味呢。

  桑葚的確是一種十分不錯的地方風味吧,只要吃時注意,一般不會有什麼不適。但那可愛的小桑葚,倒也曾經使我十分難受過:在那生活極其困難的六七十年代,那是要拿它填肚皮活命,哪裡還顧得上挑來撿去慢慢品味,張開飢餓的大嘴巴,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大把大把的往裡塞就是了,這自然是另當別論。現在每每看到集鎮的小孩們周末來到鄉下,爬到樹上找桑葚,就想起了我那飢餓的童年,真是羨慕他們生在這個幸福的時代。

  在十分講究的人看來,桑葚也許有點美中不足吧,那就是它紫色的汁液會讓你的手、口唇、牙齒也變色,所以你在鄉下吃桑葚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有趣的童謠:“吃桑葚,黑屁股,給你外婆屙一鍋背乎”,因為如此,那些個大姑娘小媳婦一般在人前是不會吃得,實在饞得忍不住,就會偷偷的溜到桑樹底下,悄悄地摘下,小心地用手帕包住,然後再躲到沒人的地方去慢慢的享用。你若是有機會看到,那倒也是別有一番趣味的:她們會用那又白又嫩的拇指尖和食指尖輕輕地捏一個,然後揚着頭張大嘴巴往裡面丟,那小心翼翼的可憐樣子,倒是像在囫圇吞棗地吞食一條小蟲子。寫到這兒,不由得讓人想起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中描寫的,那富家小姐在船上吃牡蠣的那故意做作的樣兒,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桑葚是這麼好吃,它的營養價值又是那麼高,到現在還沒有登上水果家族的大雅之堂,恐怕就是這個原因吧。現在世界真奇妙,明天會流行什麼誰也知不道。也許你明天一覺醒來,城裡會突然流行起紫口唇,那桑葚風光的日子就算到來了。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如今又到了小麥成熟的季節,我似乎又看到了那油綠髮亮的桑葉中透出黃的紅的紫的桑葚來,又聽到了那掛在老人和小孩嘴邊上的“吃桑葚,黑屁股,給你外婆屙一鍋背乎”親切而又有趣的童謠,。不管它“屁股黑不黑”,我卻是常常想吃家鄉那又酸又甜的桑葚。

  作者:李道泓,陝西旬陽趙灣初中,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