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擁擠的成都市區中心偶遇一條安靜流淌的小河,真讓我有些驚喜,更驚喜的是小河兩旁的岸堤上居然有許多排列整齊上了歲數的黃角樹。所謂“整齊”是指樹與樹之間的距離,人為的栽種讓它們顯得規則有序。但這並不影響它們的軀幹和枝葉毫無顧忌的肆意生長。在我與它們無意的相遇中,軀幹已長得千姿百態,枝葉招展得讓人傾心。
府南河,又稱錦江,這個名字已經足夠好聽。關於它的得名的註釋是這樣寫道:府南河又名錦江,系岷江水系流經成都的兩條主要河流,都江堰引入的四條河中的一條,走馬河,流到成都形成府河和南河,府河進入成都市區后繞城北、東而流,南河繞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處匯合。匯合后稱府南河。關於府南河的過去是何等的美好我沒有親眼所見,所以無法詳盡的去描述它的過去的情景。“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定晚霞。”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描述當時在錦江邊上女子們勞作時的情景,一副美好祥和的景象。如詩中所描述,它集柔美,安靜於一身與這座城市的生活息息關聯着,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人類為了進步和快速的發展瘋狂的攫取大自然留下來的財富,無規劃的砍伐樹木,無休止的污水排放,府南河被人類的愚昧和無知踐踏着,後來成了另一幅景象。“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十年代洗馬桶蓋。”這是當地的住民寫的一首打油詩,生動的說明了當時府南河是如何破敗的模樣。我無法想象與這座城市生息相關的母親河會淪落到如此的境地。是無知者無謂的魯莽?還是掠奪者愚昧的思維?好在還有一些不甘於事情繼續惡化的智者勇敢的站了出來。“還我錦江清水!”這是一九八六年,龍江路小學的一位小學生給當時的市長信中的寫道。略帶諷刺意義的是——他也有幸成了有文字記載向政府提出整治府南河第一人。將一項宏大的整治、改造工程和一位弱小、稚嫩的少年聯繫起來,這是否可以讓時下成天抱怨找不到好題材的編劇們大寫而特寫一番呢?後來整治工作的過程就變得漫長而又艱難,斷續的持續了二三十年,慶幸的是經過長期的整治,改造,如今的府南河變了模樣。這可以算是個喜劇的結局,雖然時間的跨度是已從二十世紀到了二十一世紀,終歸還能讓人接受。
沿岸而行,穿行在枝葉並茂的黃角樹書下,看河水靜靜的流淌,看沿岸林立的高樓,駐足扶欄便能隔河觀望城市的繁華,這是一條讓人有所遐想的河流,這是一條有故事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