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景散文>漫遊古城

漫遊古城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漫遊古城

  題記:走進歷史,憑一雙眼睛;感受歷史,憑一顆心靈;解讀歷史,憑一種感覺。2005年跟幾位友人漫遊古城西安的經歷讓我永生難忘,雖然沒有導遊,我們把地圖當作線索,一步一個腳印地流浪在歷史流水線上……

  漫遊古城第一站——華清池

  2005年7月22日,第一天來到古城西安,離開火車站,便直接坐車到華清池。迫不及待地去親身感受李隆基和楊貴妃傾國的愛情傳奇以及西安事變的波瀾壯闊。

  “不盡溫柔湯泉水,千古風流華清宮”。華清池的遊人很多,充斥耳朵的語言來自各方,有粵語,韓語,日語以及英語等,還有很多我們列不出的語言。雖然生在不同的文化地域,但是,面對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畫以及一個個焦黑而布滿滄桑的遺迹,心裡應該都有同一種感慨。同行的好友忍不住叫道:“這是楊貴妃?”不禁想起李白的“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花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裝;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對貌冠群芳、一枝獨秀,深得玄宗溺愛的楊貴妃來說,又怎是一首詩能描述得完?李白為此被貶而甘願蕭條餘生,其實他心裡早已明白“君王從此不早朝”的嚴重後果,對玄宗的作為也表示了無奈的理解。“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詩句簡直一刀見血,這叫“愛江山更愛美人”啊!

  從華清池踏過的每一個足跡就像沿着玄宗與楊貴妃昔日的嬉戲之道,縱然噴泉成了現在的自來水,浴池成了一方干土,皇家藝術院校成了遺址博物館以及藝術陳列館,正如郭沫若的感慨:“華清池水色青蒼,此日規模越盛唐”!這是一個不僅記錄著歷史的地方,又是一個美麗得讓人戀戀不忘的地方,畢竟華清池的6000年沐浴史和3000年皇家園林史不是浪得虛名。

  對生在南方的我這是第一次與唐朝文化如此近距離地接觸,觸摸過的每一塊欄杆彷彿是歷史車輪留下的痕迹。對於歷史,就再沒有反覆上演的餘地,但是,如果歷史再發生一次,難道結果就可以改變嗎?不知道為什麼歷史有那麼多的巧合,只是我們都清楚自己也是未來歷史的一部分。說不定明天我們無意中創造了歷史另一個奇迹。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華清池留給後人的也將是一段永恆的美!

  漫遊古城第二站——兵馬俑

  2005年7月23日,走出旅社,匆匆忙忙地準備好當天的旅程。既然來了西安,不去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馬俑看看豈不可惜?

  兵馬俑坐落在距離驪山不遠的地方,使得我們一路上盡覽驪山周邊的風光,如斯旅途,爽哉!本來是懷着步行歷史軌跡的心情去參觀秦兵馬俑的,下了車以後,只見到處現代化建築,開始倒是有幾分疑惑:明明是來參觀歷史古迹,怎麼如此現代化了?那大型的停車場里,擠的人擠的車,熙熙攘攘,來來往往,外國賓客國內遊人絡繹不絕,這樣的場面當然要靠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來應付。

  正對大門的是“一號俑坑”,1974年3月,位於秦始皇陵東側西楊村的農民在一片荒瘠的砂石地上挖井時發現的。當然,現在“兵馬俑”裡面的建築全是當代建起的,只是那裡的文物來自古代,要在這裡吟詩作賦的人尚且不多。畢竟,這裡描述的是一個國家軍隊的莊嚴,是一個皇朝稱霸時代的見證,是一項人類科技與智慧的奇迹,而它,曾經在一個極其漫長的時期里與世隔絕,無人知曉,像是一位謙虛的學者,隱藏着無盡的智慧遲遲不願顯露才華。

  當時,第一感覺就是先走進“一號俑坑”旁邊的博物館,那裡陳列着許多各地出土的秦朝文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輛青銅馬車,栩栩如生,重達兩頓。青銅表面已滿是雜垢,這裡黑一塊那裡黑一塊,歷史的印跡與滄桑並沒有奪去它的光彩,反而讓它給人多一份深沉而睿智之感。彷彿它能告訴我們,在那個艱苦的年代工匠出色的手藝以及秦朝軍隊的威武,這是一種不能用語言傳達的意境,只有憑對歷史的直覺感受這一切。多想親手撫摸一下,為之撫去歲月留下的灰塵,隔着玻璃,卻阻隔不了眼睛和心對它的觸摸。頓時,心跳得厲害,不是害怕,而是震憾與感動,感覺靈魂已被溶化並融入了歷史的江流之中。也許,在走出博物館那一刻,似乎已經隨歷史走過了一趟,回到現實,還是那一片天空,蔚藍的,不知道那時的天空是否也這樣。共4頁,當前第1頁1 文/海之涯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着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着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 御手一名,車士兩名。”也許很多人都能夠從這一段文字中想象出一號坑的壯觀,但是,若非在此山中有何知廬山真面目?即使無法復原到原來的樣子,也別有一番風味,心裡暗帶一絲僥倖的想法,如果它一直向世人公開着,可能早就被人世的風波給摧毀得徹底,君不見圓明園一直都顯赫於人世?卻永久地沉睡於人世了。朝代的更替,歲月的動蕩,在這片古老的中華大地已經上演了幾千年,可曾有人算過多少文明與成就毀滅在戰火烽煙中?站在長廊上俯視這群威武的軍隊,緘默中似乎明白“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的豪言,這是中華民族醞釀了幾千年的性格與品質,無論和平與戰爭都堅守着一份這樣的信念——有國才有家。

  把整個兵馬俑參觀都走過一遍,似乎有一點匆忙,花去若干天也不足以完全體會,更何況我們只逗留了半天?拖着身體的疲憊,走到出口處,烈日下喝上一口礦泉水,爽!

  漫遊古城第三站——大雁塔噴泉

  第一次見到音樂噴泉是在大學里,第一次見到如此大型的音樂噴泉是在古城西安。

  下午4點多到達西安大雁塔噴泉,那時已是近黃昏,本來西安的天色就有一點幽暗,使得周圍的色調更顯陰沉。夕陽西下了一半,半露着臉,紅的,似乎還有一點捨不得離開,活像淘氣的少女。

  下了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很大的水池廣場,響徹着動感的奏樂與人群的歡呼聲,人工噴泉配合著節奏起伏,人們像過節一樣雀躍,黃昏下的水沒有倒影卻反射出几絲陽光的主色調。廣場很大,是由好幾個大水池組成階梯形的大型音樂噴泉,每兩個噴池之間站滿了嬉水的小孩,旁邊有大人看護着,就等着噴泉湧起,將身體淋濕,想必痛快極了。其實,一起出來的幾位遊伴都說要試一試被噴個濕淋淋的感覺,圖個痛快,結果到底誰也沒有進入水池。也許是因為都長大了,太懂得愛護自己,捨不得拿自己的身軀去試驗這本來刺激又好玩的遊戲。也許更多是出於面子,幾個年輕人這樣衝進去,人家必定看作另類,畢竟我們都是“讀書人”啊!也許只是因為考慮到自己帶出來的衣服可謂淡薄,萬一淋濕了,沒一件暖和的外套,說不定要在西安的醫院住上幾天。看着孩子的嬉戲,總是讓人羨慕,雖然自己的童年也同樣快樂着,但是,哪有他們這樣的福氣,童年的記憶里飄灑着亞洲第一噴泉的水汽。

  傍晚前的噴泉表演吸引了很多遊人,他們紛紛捨不得離開,就連本來要離開的我們還是沒有捨得走,認為至少要感受一次全程的夜間噴泉表演方可安心。我們很耐心地等待着天色變黑,夜幕落得很慢,而我們餓着肚子,同來的好友發起牢騷,說要走了,最後還是被說服留下。看着周圍的人群越擁越擠,有一種直覺,接下來的表演將不可錯過。

  當廣場還在喧鬧時,《命運》交響樂奏起,全場隨之沸騰,人們各自歡呼着。我們恰好站在噴泉的前面,水柱高高挺立,而我們就站在下面仰視着這一切,臉上迎來陣陣水霧。忽而一陣整個水柱傾斜地倒過來,在風的吹動下,剛好將我們淋個正着,頓時上身全濕了。被淋的人反而叫得更興奮了,沒有被淋到的人也開始意識到這一位置的寶貴,紛紛擁擠進來。我們都被擠到台階上,當水下落的時候,我們立即集體跳下台階,同來的好友一個勁地叫爽。突然一位好友叫道:“啊!我們不是帶來了帳篷嗎?拿出來擋‘雨’吧!”於是,我們拿出自帶的帳篷,然後很多人都也紛紛向我們的帳篷靠攏,本來只能站一個人的空間,但是現在卻擠着兩個人或更加多,也不管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擠成了一團,似乎這個時候,在場的所有人都非常團結,想盡各種方法為大家集體尋樂。共4頁,當前第2頁2 文/海之涯

  隨着噴泉的龍飛鳳舞,人們激動地叫喊着,我們倒被淋個痛快,若不是有帳篷的阻擋,想必我們已成了水人。經過此番瘋狂,似乎早已經忘卻旅途的疲憊,盡情地投身於感受這太平盛世之樂。前面就是聞名古今的大慈恩寺,本來的意圖是要到那參觀的,卻由於天色已晚而逗留在這裡,無意中有幸地得以感受這一場不尋常的人與水共舞的晚會。過後,好友無不感激地對我說:“還好你叫我們留下了,否則,錯過這一場演出,必定終身遺憾。”其實,一切純屬巧合,當時只是認為不應該那麼早就走,想看一下眾人在等待的節目以及久久徘徊的原因。也許這就叫機遇,某一個人某一個物在某一個時候,就是完美地配合著美麗的故事。

  噴泉表演在大家餘興未盡之下結束了,人們勝利般地興奮着,蜂擁到車站,不少人還在談論中回味着方才的快樂。突然,某人的一句話提醒了我,如果不知道什麼是遺憾,看了音樂噴泉之旅以後,再假想自己沒有來過這裡,這就是極大遺憾,更或者如果沒有被這裡的泉水淋濕,即使來過了這裡也可能成為遺憾。

  漫遊古城第四站——大慈恩寺

  2005年7月24日早上大約九點鐘,我們走出距離大慈恩寺不遠的臨時下榻的地方。我們背上行李,一邊揉着惺忪的雙眼一邊走在路上,向著大慈恩寺的方向走去。不用多久便來到昨晚還燈光閃爍的醉人的音樂噴泉,此時也已有許多遊人來趕古城的晨光,固然沒有傍晚時分的熱鬧情景,也免不了為早晨的古城平添幾分生機。

  音樂噴泉位於大慈恩寺的背面,走過音樂噴泉,我們從右邊繞過去。路上見有人用水在地上寫大字,很是讓人感到奇怪。等他把字寫完了,最先寫的字基本上已經模糊得難以辨認,如此反覆地寫。不可否認此人的書法的確一流,但是他這樣做的意義在於什麼呢?只是練書法嗎,也許只是一出表演?就算是一場免費的義務演出吧,為古城平添多幾分古的氣息。難道是一種修行之道?似乎在告訴我們人生本該如此,過眼雲煙,世事輪迴,而每一次他都寫得那麼認真,本來生活就不容許半點馬虎。雖然本人並無佛教信仰,但是,面對如此神聖的精神境界依然心存敬意,走在生命的臨界線上,反覆思考着如夢幻泡影般的記憶,過去的一切縱然消逝,倒是留下了一種感覺,而這種感覺比起物質的存在更加玄妙。

  牆邊的柱上寫着一些與大慈恩寺有關的詩句,“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游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的題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着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呀!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 ,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選段選自《陝西之旅》)由此看來 ,大慈恩寺不僅為中華民族珍藏了千年的文化,而且也在籌造了漢語千古的風情。即使大火燒去了昔日的真跡也分割不斷傳承文化的流動趨勢,一百年,一千年甚至一萬年,都在證明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

  不過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人一一指出大雁塔北廣場周圍的一些燈柱和展板上有不少錯字、掉字,讓我莫名感到一陣疑惑,如果是大意而造成的錯誤,別人見了,指出以後改了也就罷,如果是因為對漢語的使用以及對詩句有所“誤會”就倒是一個嚴重的文化問題。國人看了氣憤,洋人看了笑話。此事,可大可小,倒是讓我想起很多人都喜歡那些錯得很離譜的詞句,甚至還經常故作有修養似的地去“造詞”。共4頁,當前第3頁3 文/海之涯

  很多人都叫大慈恩寺做大雁塔,其實,大雁塔只不過是大慈恩里的一座塔罷。進入大慈恩要接近四十塊的門票,而若要一登大雁塔又要20塊,摸一摸有點寒酸的口袋,還是沒有買登大雁塔的票。只是在大慈恩寺里到處逛逛,日本人是來拜神的,西洋人是來觀光的,香港人是購物的,韓國人?不知道,我們這幾位打扮奇特的重慶人到被寺里精品店的老闆誤認為韓國人,好生招待了一番。倒不是我們不想買一兩件紀念品回去,只因為即使最便宜的東西價錢都足以讓我們幾個身上所有的東西加起來都抵押不起。至於物價為何如此昂高,當然因為那是旅遊勝地嘛,更得益於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飛速發展,倒是作為一名在求學中的大學生,無謂拿着父母的血汗錢去炫耀。

  去西安旅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留意過西安的天空,西安的天空很多時候都是冷漠的,雲是淡淡的,沒有成群,卻顯几絲縹緲。領略過西安城的落日,當然格外清爽,這一次我們把蓬帳的墊在大慈恩寺里鋪開,躺在上面,與頭上的烈日碰眼,它看我們,我們看它。它固然沒有沙灘上的陽光一樣光亮,倒顯得光線均勻,給人的感覺不像烈日,送來的只是一股從裡到外的暖流。

  竟然來到了大慈恩寺,我們這些也算是曾經“金榜題名”的學子,也該效仿效仿一下古人,於是我為此行寫下:

  水字

  瀟洒水跡顯真才,飄渺人生好對待。

  事事反覆不辭苦,終得升天作雲彩。

  共4頁,當前第4頁4 文/海之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