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日,黃昏,黃昏后,秦皇島撫寧縣,攔馬牆(山名)下,祭奠抗日烈士。注目蒼茫夜色中的老白山與攔馬牆,心潮澎湃,啊!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血戰攔馬牆”,英烈長眠於此,血染的土地上,高高矗立的紀念碑,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人民不會忘記你們,敬禮!就要離去,再望一眼老白山,鐵血攔馬牆,再望一眼抗日英烈,我的眼中,噙滿了淚水,啊!鐵血攔馬牆,我還會回來的……
2008年4月5日,清明,清明后。澄澈的天空,悠閑的白雲,春天的風,吹過原野山岡,漫山遍野的枯黃一起“暴動”,紛紛舉起了綠色的大旗,迎風招展。帶着一群青年,不去名山大川,不看風景名勝,沒有門票,沒有雕琢,只有自然,只有青春!我們選擇遠足,選擇在路上發現屬於自己的風景,選擇在到達目的地后找到自我。一人一個登山包,邁開青春的步伐,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我們將去尋找一種永恆的記憶,鍛造一段刻骨銘心的旅程。
我們這群青年,從大一到到大四再到研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院,不同的專業,但我們是兄弟姐妹,有着同一顆飛翔的心。
生命是一次次穿越,每人每天都在穿越。我們彼此相扶,披荊斬棘,橫跨京沈高速,穿越鐵軌,一道翻山越嶺,於沒有路中,開創出一條條大道!燦爛陽光下,壯麗河山如此多嬌。作為青年,作為中國的青年,我們穿越,穿越,穿越……在穿越中發現美好、善良、純真,在穿越中感慨、讚歎,並深深地感悟,用心去體驗。生命中的永恆在穿越中升華、綻放。
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莊,春天的田野里,人們在辛勤地耕耘。村莊的路旁,太陽漸次點亮了一頭逆光的耕牛,它架着一架銀白色的犁鏵,深情地凝視着大地——它一世的歸宿,一生的奉獻。一個個湖泊,環繞着村莊,碧波蕩漾,那翩躚起舞的漣漪上,春天上下盪着鞦韆,咯咯地歡笑。一群潔白的羊,在湖畔低頭吃草,認真用情。春天的風吹過樹林,嘩啦嘩啦!羊們抬頭看向樹林,見着了春天曼妙的身影,這時,一隻羊卻沒有抬頭,依舊認真用情地低頭吃草,它的寂寞一如解凍的河流,向我襲來!孩子們嬉戲,笑着,哭着;母親們拉着家常,父親們熱烈地探討着春天的耕耘,想象着來年的收成,眼中盛開出了生命的火花。村莊在路上啊!看着這一切,我忽然想念起我的故鄉,我的村莊,我的老黃牛……啊!我是故鄉的故鄉,我是村莊的村莊,村莊在中國的土地上,在我生命的一呼一吸間,生生不息。
一路前行,眼前的風景越來越熟悉。登上山峰,一覽眾山小,但我們沒有歡呼地吶喊——山登絕頂我為峰。因為我們在知道,人,那怕你爬得再高,那怕你高傲地踩在山的頭上,你永遠成不了一座山,因為它的敦厚,淳樸,對待每一個生命的坦誠,人,永遠到達不了那樣的高度。那些高聲喊叫——“我為峰”的人,不僅是幼稚的,而且是可悲可憐的。
虔誠地,再上一個高峰,啊!在徐徐春風中,我突然看見了熟悉的風景——攔馬牆,老白山!那一刻,我不相信這是偶然是巧合。舊地重遊,我歡欣,我激動,像個頑皮的孩子。攔馬牆,鐵血攔馬牆,你這血染的土地,涌動着中華民族的熱血與豪情!那時那刻,我已經沒有願望再登上老白山主峰了,我只想趕快下山,去看望、祭奠民族的英烈,血灑抗日沙場的英豪!2007年10月1日,國慶。2008年4月5日,清明。在同一個地方,我們鞠躬,拜祭。向民族英雄至於最崇高的敬禮!時間倒流,我彷彿回到了那一年……
1944年冬,抗日戰爭正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期,艱苦艱難!活躍在撫寧縣的抗日武裝七區隊,在隊長馬驥同志的領導下,英勇打擊敵人,使日寇聞風喪膽,惶惶不可終日。駐秦皇島日軍總部,為了拔掉這根眼中釘肉中刺,調集各路人馬,組織大規模的拉網式清剿,妄圖一舉殲滅這支威懾敵膽的抗日武裝。日軍從秦皇島、海陽,北戴河及義院口、石門寨兵分三路,三面圍堵,將我軍包圍在又光又禿,沒遮沒擋的攔馬牆。為了保存力量,掩護二排、三排迅速搶佔山頂,迅速翻越攔馬牆突圍,一排排長張會山接到命令后馬上率領23名戰士投入掩護戰鬥。戰鬥從早晨7點左右一直打到11點多。一排成功擊退了敵人的多次瘋狂進攻,為二、三排戰友贏得了突圍時間安全地翻越了攔馬牆。然而在百倍於我軍的敵人火力網下,一排戰士已無法撤退了。最後,一排勇士的子彈打光了,面對衝上來的敵人,他們就用刺刀捅、用槍托打、用石頭砸,陣地前拋下200多具敵人屍體,一排勇士終因寡不敵眾,全部英勇戰死沙場!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風采,讓敵人膽寒!!鐵血攔馬牆,人民永遠銘記着為國捐軀的一排24位烈士的英名。他們是:張會山、郭才、楊國義、張琢、陸代楊、張雨、周慶、姜英榮、劉廣、王雨廷、朱寶新、馬少耕、宣紀東、趙鳳岐、趙珍、趙振祥、馬奎、劉寶、吳奎、梁得厚……
終於要離開了,我不知道下次再來是什麼時候,但我一定還會再來!是的,我一定還會再來。
安息吧烈士們,抗日忠魂永垂不朽!
——2008年4月5日於燕山大學卧龍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