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親情友情散文>父女兩地書(60)

父女兩地書(60)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父女兩地書(60)

  嫻兒:

  其實,我並不是你說的"吳大懶",沒及時回你的信,是因為最近我的思想陷入了一個"非常規"的境地,很多美好寧靜其及憧憬,這十幾天全被破壞了!!!

  其主要原因一是下鄉扶貧的所見聽聞,深感基層幹部和群眾的關係,人民和政府的關係,老闆和傭工的關係,勞動與剝削的關係,開發破壞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富人和窮人的關係......己遠遠超出了我過去存留的意識和想象,使我夜不能眠。其二是重慶王立軍事件以及三月十四、十五號中國政治出現的"地震"現象,使我震驚而痛楚......!

  嫻兒知道,老爸我三十年的工作時間裡,在學校當過老師,在政府當過秘書,上過山,也下過海,當然更多的時間是在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學習工作。----職業的要求和自身文化的需要與覺悟,我是比較關注中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的進程的(雖然曾經有幾年的時間裡消極、抽煙、飲酒、打麻將,不讀書不看報)。但自從二零零九年底學習九型人格之後,我的生命又逐漸回到了健康陽光的軌跡上:"當文學,音樂,書法,蘭花又重新回到我的生命中時;當往昔的田疇碧野,春花秋月重回我的視界時......一切高貴生命的信號又呈現在了眼前,一切美好靈魂的智慧又飛進了俗身。於是我的眼睛變得那麼明亮,思緒伸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陶醉在對人生的全新感受中。在這個境界里,有限的生命又有了無限的向度,平凡的生命又有了不平凡的感覺,單調的生命又有了厚度,有了質量!"。特別是嫻兒二零一零年考上大學后,這種感覺更強烈,更明顯,我也更自豪、更自信、更陽光也更愛周圍的一切了!

  社會、政治、公平、道義、和諧、良知、博愛、自由、啟蒙、教育又成了我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追求、尋問、踐行的主題詞,去年從清華大學培訓回來,這種"情結"更明顯,嫻兒從我的空間、博客、微博里應該感觸得到,從我和上海曾伯伯們"火藥味"很濃的辯論中也感受得到.....。

  嫻兒,這決不是"萬人皆醉唯我獨醒"的自傲與自負,也不是自以為是的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情緒化顯現。而是建立在學習、思考、獨立、自由、人文、精神、信仰之上的; 是建立在經歷、閱歷、對比、感受、磨難、痛苦、生死、愛恨之上的; 也是建立在父輩、兄妹、老師、朋友、敵人(暫且用這一詞)的教育基礎之上的。-----幾十年來,我深感身邊的人是沒有幾個人去認真的讀歷史、讀傳統、讀文化、讀經典、讀世界、讀中國、讀血脈、讀傳承的;也沒有幾個人認真的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去對比、去發現、去追問、去表達、去吶喊的.....眼前的人們在集體性的陶醉、集體性的麻木、集體性的虛假、集體性的變異、集體性的墮落......----特別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作為政府官員的我們,作為引領社會意識形態的我們,多年來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中, 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什麼樣的原子分子?什麼樣的細胞?如今社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作為個體的我們,有沒有責任?是幫凶?還是幫閑?或是看客?...... ----這個思考和追問是極其艱難和痛苦的!沒有幾個人敢勇敢地去面對!因為這個民族歷來都不是善於反思和懺悔的,不善於尊重歷史和尊重信仰的,不善於剝開自己靈魂下那些丒陋和卑微來的......

  其實,我們都在犯罪,作為教育後代、傳播文化、引導意識形態的我們,在所走過的改革開放的歷程中,是犯下了罪的, 我們的一些所做所為,是對歷史犯罪,對人民犯罪,對自己犯罪,對子孫後代犯罪,因為打開"潘多拉盒子"的有我們----我們是無恥的文人,無良的媒體.....我曾經對朋友說過這麼一句話:"經濟領域的腐敗影響的也許只是単位和個人,而意識形態和文化教育的腐敗,將會影響一代人幾代人甚至整個民族, 這是最大的犯罪!"

  老爸我的"犯罪"這一感覺和說法,在今後幾年或十幾年的時間裡,將會得到完全證明。我是切身感到有志之士所吶喊的"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口號中的深刻含義的。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中國的歷史,世界的歷史和客觀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迴避不了。無論現代的人多麼聰明和自以為是,最終還是敵不過歷史敵不過祖宗,敵不過孔子老子莊子,敵不過秦皇漢武毛澤東,敵不過釋迦摩尼耶穌和真主的。後人違背了他們,早晚都要受懲罰。

  所以,近年我在空間、博客上常寫文轉文,給朋友寫信給嫻兒寫信,----我想給嫻兒寫信的這種方式,除了愛的表達外,這其中也有一種"贖罪"的情懷在裡面吧 嫻兒在自幼成長的過程中,老爸我東奔西走,情緒不定,給予的愛和呵護還是很有欠缺的。雖然你如今在家裡在親戚在朋友的眼中都是讚美羨慕優秀的對象,但我知道,由於過去與你媽在教育觀念上的矛盾,多少對你心性發展是有一些不良影響,所以我有罪,我悔過! 當讀到你上封信中說到看《北京愛情故事》后的一些感受,思考,矛盾和困惑時,我站起走到窗口邊,一下有了想抽煙的衝動……

  愛情這個每人都要去面臨的主題,如今也擺在了嫻兒的生命旅途上,作為父親的我,怎麼去與你分享溝通交流這種感受呢?六十年的我和九十年代的你,面對這一神聖永恆的主題,我們會有共同的價值觀,愛情觀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一流芳百世的名言道出的真理還會適應這個時代嗎?受《青春之歌》、《廬山戀》等影視作品開啟的那一代人愛情之蒙味和理想的我們,如今與《北京愛情故事》的嫻兒們,會有多少的代溝和不同呢?……雖然咱父女兩在藝術、文學、人生等方面都有過很多溝通和交流,但對於“愛情”這個問題,我們一直是躲躲閃閃,沒有深入的交流,我們能否利用這次機會,或者說從現在開始去認真的淡一淡,說一說?

  這是一個物質至上的時代,原子和分子的沸騰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喧囂,也真分不清哪些是物質的聲音哪些是人的聲音,哪些是愛的聲音哪些是恨的聲音,或者它們是在彼此呼應。機器在轟鳴,創造着物質;人類在歌唱,讚美着物質。自經濟的浪潮從太平洋的西面登岸之後,我們這塊古老的東方大陸終於不再沉默。物質在人的慾望的敲打下蘇醒,發出千奇百怪、熱鬧非凡的聲音,而人的精神在那些聲音的困擾中是否已身陷圍城?作為人的精神之柱,生活之柱的愛情,我們會勇敢地去追求,向住,信任嗎?是不是裡面的想出來,外面的想進去?

  為什麼,再也聽不到經典愛情的絕唱?為什麼莫文蔚唱起關於向女朋友轉讓男朋友的歌時一點也不悲傷?為什麼再也沒有王傑風裡面的憂鬱,沒有羅大佑的野百合的深情,沒有林憶蓮黑夜獨白的感傷?為什麼,原本已夠媚俗的瓊瑤小說,也要急急忙忙地換成“你是瘋兒我是傻”的一派鬧劇?為什麼到處充斥着煩躁不安、紙醉金迷,混亂、迷惘、無奈、焦慮、背棄,甚至暴力?……為什麼,謝燁要在她曾經深愛過的男人斧下喪命?她為什麼要把英兒接來激流島,把自己的丈夫拱手相讓?為什麼,所有的童話講到王子和公主結婚了就嘎然而止?戴安娜的那個王子丈夫要棄她而去?又為什麼,她要死於非命香消玉殞?

  還有西蒙娜波伏娃,在世人所欽羨的關於她與薩特風風雨雨五十年的愛情經典背後藏着什麼?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為什麼可以忍受在她和薩特的平等關係中還有很多別的女人?甚至,可以幫他找女人?

  古舊的年代消逝了,一些遊魂尚未走遠,落入現代,狼狽得無法形容。再也沒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男子了,再也沒有白素千年的堅貞了,當梁祝化蝶的情愫已飄逝,當崔張聯姻的絕唱已曲終人散,當“野蠻女友”、“暴力愛情”大行其道時候,我們寧願選擇在一個人的生活里搖搖擺擺着自己的無奈,保持神仙一樣的美貌,每天快樂地活着,只愛陌生人,然後,遊戲着擦肩而過。

  難道生命真的就如此不堪承載一份真情嗎?我想起陸遊與唐婉“一懷愁緒,幾年離索”的惆悵;想起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感傷;想起了哭瞎了眼睛的阿炳的《二泉映月》;想起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木石前盟,以淚洗石,淚盡石醒;想起了簡愛對羅徹斯特遠隔千里的呼喚;想起了羅密歐與朱麗葉飲鴆而亡,同棲一穴的矢心不二、之死靡它……許多事情真的是讓人想不明白的。為什麼古人會有這番纏綿悱惻的愛情,而現代人的感情園林卻是一片荒蕪?在今日,死去活來的愛情已被視為老土,有誰還在那兒牽牽絆絆地唱什麼“說好不分手”?一場愛情的來去彷彿像吃一個漢堡那樣容易。人們乾脆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的脆弱和現實,遊戲人生、遊戲感情,或者乾脆飛身向寂寞的夜晚,喝兩杯,聊幾句,睡一覺,明天的太陽依然萬丈光芒。----這些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無恥文人,無良媒體和文化腐敗之後所帶來的惡果。

  搞不懂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愛情宣言而“開篇”的古老中國文化,為什麼會發展到連愛情為何物都不知道的地步。在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已經是“有人說愛情,大家就發笑。”自八十年代末流行至今的一句口頭禪便是:“不談愛情”。如果我們真像西方人那樣,曾有過愛情的輝煌歷史,那還有一點燦爛可以緬懷。可悲的是我們壓根兒還沒有來得及真正品嘗一下愛情的美酒瓊漿,就被這時代風雲變幻的浪潮卷得暈頭轉向,連自己姓是名誰都弄不清了。面對愛的失落,情的變質,“一夜情”,“包二奶”,“同性戀”等道德倫理的墮落,居然還有人肯定讚美並笑得出來,也不知道哭的日子還在後頭,到時候恐怕是想哭也哭不出來了。由此看來,歷史究竟是在進步還是在倒退,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但我相信在中國幾千年“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年代,真正追求愛情的人也是有的,他們的勇氣和精神就更是可敬可嘆了。他們是在黑暗中追光的人。因為現實太黑暗了,他們的那一點生命之光很容易就被淹沒在歲月的煙塵中。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依然能穿越時空,觸摸到他們心靈跳動的脈搏。光陰會逝去,但愛情的歌聲不落。

  羅密歐和朱麗葉,梁山伯和祝英台,他們的悲劇是積極的。他們為了愛情的美付出生命的真。一次美的毀滅可以喚醒千千萬萬的靈魂,可以讓更多的人明白生的意義、愛的價值以及自由的可貴。這才是可歌可泣,叫人悲而不傷、哀而不怨的有價值的悲劇。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的又豈止是人性的尊嚴、生命的威儀、真理的力量 人類的歷史正是由許許多多壯麗輝煌、為愛情、為真理而不畏強暴、不惜犧牲的悲劇寫成的,它們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豎起了一座座莊嚴的紀念碑。

  嫻兒 ,所以那天我短信告之你,關於愛情的作品,還是多看古典的經典的,少看中國特別是當代的影視劇,不過為了進一步的交流觀念,我準備靜下心來,將《北京愛情故事》也看一看。下封信爭取寫寫看這電視劇的感受。

  嫻兒,要去感悟老爸的這些話語: 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是人在信仰的朝聖路上對“聖潔之愛”的渴想,只有當人在神聖之愛的感召下願意成為一個“人”的時候,“人”才有自由可言,人才有可能建立人類社會的和諧與博愛,不會淪落為慾望的奴隸和金錢的奴隸! 再去看看托翁的《復活》,----人性的復活必須依靠一種強大的力量,人對純粹愛情的理想憧憬是人性復活的必要因素。 愛情不是一個奢侈品,每個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愛情不應該是一件任意揮霍的附屬品。當人在信仰中尋求真愛,在信仰中堅持真愛的時候,愛對我們而言,是一生的珍藏!

  以上這些零碎的文字,好象流水,在不斷地流動中漸漸積蓄。願在經驗當中永遠把持信仰中的真愛!願我的嫻兒能有可以為之追求的夢想,能堅守最純真的記憶,永遠記住那段屬於自己的青春歲月和永不褪色的愛情故事。

  願中國平安,社會平安,嫻兒們幸福平安!!!

  愛你的爸爸

  2012年3月20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