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之思,與皆來共有,未出過遠門,則很難有此種思愁的。那一縷如煙似霧的愁情一直縈繞在每個天涯遊子的心理,魂牽夢縈。故鄉那山中的傳說,水裡的讕語,在父輩們的口裡,在子孫們的心裡。凄慘的結局蘊藏着做人的真理。
突一句“我要回家了”,這質樸簡單的語言,卻是那樣動聽又那樣凝重。讓人不難感受這其中所蘊藏的力量和希望。聽說在外邊混的不好,才會萌生那種思念,在很多時間裡,我認同。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卻又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理由去反駁。這些最底層群體發至肺腑的內心呼喚卻一次次觸動你我之心。說大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聲聲呼喚,才讓華夏名族永遠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房前屋后的竹林是“雨後春筍”的活教材,更是我們難忘懷的生活樂園。一群娃娃在大片大片的竹林間捉竹牛、挖竹筍、爬竹竿、制竹器何其美哉!大片的綠蔭庇護着這些野孩子,也教會了他們竹的品性。
鄉間小路崎嶇蜿蜒,沒有規律沒有雕飾,純天然這繞着山圍着村,通向每到田埂每條小溪。無論多高多險,總會有哪一條路通向那山巔。一塊塊不規則的青石板就展現着那獨有的凌亂美,沒有馬賽克的晶瑩剔透卻有着老牛般厚實與古樸。任憑風吹日晒人走牲行,只默默奉獻着。鄉間小路向血管一樣重要。
故鄉的花是善解人意的,開在田埂上,綻在懸崖邊。不擔心有沒看客,只顧有序的爭相開放,她們知道這裡的人兒是沒有那個閒情逸緻去賞花的。只要人們在梨樹下,桃樹下佇足片刻,任憑那無情落紅的繽紛。只要一個微笑足矣,不用留下腳印和言語。
爭吵時必不可少的,原因很簡單,一寸土地,一片麥子,一塘池水,一顆果樹。當然最有趣的是放牛娃的不稱職。誇張有謾罵三天三夜不停歇,簡單的有指桑罵槐責淘氣。像那奏鳴曲無論高潮多激昂多張狂,結局都那麼寧靜和和祥。
農忙時節,他們為梯田穿上一層薄薄的綠紗,微風一吹,整個畫面變得活躍了。樑上雞鳴告訴我們何時起床,舍前犬吠告訴我們客人來訪,田間牛哞告訴我們日落昏黃,夜幕挑水路上的前者呼後者應,田間小道的你歌我答構成了這世間最美的音律。夜晚變得活躍起來了。
這天然的美這質樸的音叫人怎麼能不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