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閱讀台灣林清玄先生的<<白雪少年>>這本書。其中有三篇文章中有些內容引起我的興趣,其一《翡翠蓮霧》中曾寫道:“有一回我在市場上買到幾條土生的小蘿蔔,高興得不得了,因為那些打過荷爾蒙,施過大量農藥與肥料,收成時還經過漂白的大蘿蔔,只是好看罷了,哪裡有小蘿蔔結實呢!”其二作者在《射出去的箭》中曾寫道:“這些既定的路是違反自然的,於是悲劇就不斷地發生。像逼迫孩子考大學,不顧孩子的興趣,孩子為了反抗而自殺。像反對兒子的婚姻,致使情愛生變,兒子縱火殺人了。像對小孩的期望太高,他無力達成,為了自求毀滅而搶劫了銀行。……”其三作者在《月桃花的心事》中曾寫道:“整個阿姆坪幾乎沒有一塊乾淨的土地,處處都是垃圾和人留下來的殘渣。尤其是昨夜露營的年輕人拔營以後的營地,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
我在想何乃相似爾,上面三個問題我們大陸也有,可能更嚴重。打激素(台灣稱荷爾蒙)和漂白,染色這種勾當在大陸是司空見慣,已經到了見怪不怪的地步。食品衛生安全監督部門已經夠忙了,我這裡不再饒舌了。第二問題在我們這裡更是多得數不勝數。最近的例子:有一位四川女同胞在北京居住工作了21年,還沒有報上北京戶籍,這是她心中永遠的痛,也是她夢寐以求的夢想。她居然想到她的18歲的兒子,她強逼兒子必須娶一個北京戶籍的姑娘,兒子對她反感透頂,便賭氣似在網上發了一個徵婚啟事,一定要北京姑娘。此事轟動了社會,東方電視台便把母子倆請到了電視新聞現場,兒子坦言在網上發徵婚啟事,不是他自願的,是被逼的。他認為愛情只要雙方滿意,雙方幸福就可以,戶籍不在考慮之列。關鍵在於他的母親,她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強令兒子來實現。如果兒子按照她設計的道路走下去,他會幸福嗎?他的未來,他的前途押寶似的押在母親的夢上,他會高興嗎?會幸福嗎?這個母親好糊塗呵!兒子又不是你的私有財產,怎麼能任意處置?兒子是有獨立人格的一個成年人,他的幸福,他的未來應該由他自己決定。現在大城市人口膨脹,市區範圍一再擴大。這給大城市管理帶來諸多問題的困惑,例如住房,教育,市容,醫療保險,交通等等問題,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這是題外之話,至此為止吧。至於第三問題,十月份電視新聞報道:“十月小長假北京香山人滿為患,摩肩接踵,爭着觀賞香山紅葉。當人流消失殆盡的時候,留下一地垃圾,狼藉不堪,慘不忍睹。”看來兩岸同胞確實是根連根,血脈相連,連所犯的毛病都驚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林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間都在83年7月,不知現在情況如何?如有好的治理方法,寶貴的經驗,歡迎送寶上門,我們也可以虛心地前去取經。
起先我以為這是人性使然,人性相通的。後來細思發現不對了,特別是第二個問題。外國人和國人就大不相同,他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18歲以後基本上就獨立處理事情了,父母只給些參考意見。由此可見同種同族的人連“生病”都如出一轍,可能有歷史的基因在作怪!一條海峽波濤洶湧,“本是同根生,朝夕隔不斷”啊!炎黃子孫,血脈相連是任何力量都分不開的。
80年代台灣老兵回鄉探親的願望像慘烈的地火在地下蔓延着,燃燒着。88年地火終於像火山般噴發了!無數老兵捧着“我要回鄉”的牌子上街遊行,靜坐。起先當局嚴禁回鄉探親,派出大批警察對老兵們監視,阻擋,驅趕。隨着遊行示威的浪潮不斷高漲,當局把閘門打開一點,採取默認的態度,一些膽大的老兵通過香港輾轉千里來到大陸故鄉,終於完成心中數十年的夙願;遊行請願的浪潮猛烈地叩擊着閘門,最後當局只好大開閘門,讓大批老兵踏上了回家之路。是呀!人性不可欺,人性不可侮,人的尊嚴是世界上至高無上的寶物。
1974年春分之夜,余光中先生寫下了《聽聽那冷雨》的名篇。文章寫得上乘,精緻,纏綿,一唱三嘆,字裡行間飄散着無窮的鄉思,無盡的鄉愁。他寫道:“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捲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懷裡,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思,那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如影隨形,魂牽夢繞。那濃濃的鄉思,那濃濃的鄉愁,跳動在余先生胸膛中,積澱在余先生腦海中,溶化在余先生血脈中,難拆難分,渾然一體。
霏霏細雨中,余先生獨立書齋。他在看,在聽,在嗅,在看《論語》,在看《史記》,在看唐詩宋詞;在聽那冷雨中瓦聲叮咚的交響樂,在聽那冷雨中江南下得滿地是江湖,在聽那冷雨中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穀咕咕的啼聲;在嗅那冷雨中海風吹來的味兒,在嗅那冷雨中倉頡造字的靈感,在嗅那冷雨中故鄉的縷縷情愫。
二十五年時空間隔,余先生總是忘不了,還是忘不了!“本是同根生,朝夕隔不斷,”炎黃子孫血脈相連,怎能相忘,怎能捨棄
1962年1月12日,於佑任老先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百年之後,願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十二天後,他又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國殤》的人間離情絕唱: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於老先生人到耄耋,那鄉思,那鄉愁,刻骨銘心,錐心泣血啊!人到耄耋,那縷縷不絕的鄉思,化作夢的遊子,輕輕地吹向大陸;那絲絲不斷的鄉愁,化作魂的遊子,微微地飄向故鄉。“本是同根生,朝夕隔不斷。”炎黃子孫血脈相連,扯不斷,理還亂。
令人欣喜的,近年來兩岸關係有極大的改善,“和解,合作,協商,包容”的氛圍愈來愈濃。
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談,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2008年5月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通過協商取得重要成果,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邁出歷史性步伐。今天,兩岸的來往交流更加頻繁,昔日的鄉思,鄉愁,如今都實現了。廣大台胞來去自由,都見到了幾十年前的親朋,故交,鄉鄰,也看到了家鄉日新月異的風貌,心中的欣喜無以言表。
兩岸民眾在海上互相救助的事例,時有所聞。大陸民眾赴台灣旅遊的人數也不斷攀升。2008年,台灣高山族同胞在奧運會開幕式上表演了精彩的歌舞《阿里山的姑娘》。2011年6月2日,元代黃公望的名畫《富春山居圖》由兩岸完美合璧,轟動了世界,世人驚嘆兩岸文化交流之融洽。又有多少位台灣同胞,像溫世仁,林光信,張平宜那樣為中國西部貧困地區默默無聞地作出奉獻。這樣眾多的文化交流加深了兩岸民眾的認同感,加深了雙方的感情。所以說兩岸“本是同根生,朝夕隔不斷。”炎黃子孫血脈相連,分不清,隔不開,扯不斷。忽然,我的耳畔響起了歌手費翔的歌《故鄉的雲》,那深情的,憂傷的,富有磁性的歌喉久久回蕩在半空------“前面飄着故鄉的雲……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遊子......故鄉的風,故鄉的雨,為我撫平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