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老人
在我的老家,人死了也叫”老人”,都要看個好日子請道士回家做法,有錢的人家就做幾日幾夜的法事,一般的人家都得做兩天,就算你再窮半天的法事也是要做的,大不了你少請幾個道師。不然你死去的親人會很難轉世的。
哀家自從親人去世那天起,家中就成立賬房(大的講就是治喪委員會),管理治喪期間的一切往來開支,人員分工安排。農村一般不出仆告,但必得出治喪人事安排,用一張大紅的紙寫好提前貼在哀家的大門口。上了榜的人就知道做法事那天他該幹什麼,也好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也有上了榜人卻出了門的,自然由親人電話通知他儘快趕回來,外面再多的錢這幾天也是不能尋的,亡人最代哦!最主要的是人人都有父母親,總有老去的那一天,到時候也是要請鄉親們操持的。在我們老家,這種鄉風還是比較好的傳承,一旦知道村子里有老人去世,在外頭再忙也都趕回家幫忙。
如果哀家沒有公共的堂井,在自家新建的樓房裡做的話,道士來的第一堂法事就是做殿鋪,做殿鋪是紅喜事,根據哀家意見,法事可長可短,期間是不準有人來拜掉亡人,因為這是紅喜事!至親是要單獨送禮的。也有的為圖簡便,讓道士壓壓煞也中。然後就是一整天的法事,接駕,取水,藏棺,午朝,破獄,划十字,捧蓮花碗,上蓮台......每做完一場法事休憩一會,讓侍堂的人準備下一場法事的用品,其間就是請來的樂隊演奏一些很喜慶的曲子,哀曲反而吹的少,什麼《MM找GG》,《縴夫的愛》,《千年等一回》,《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等等,不倫不類。前幾天還看到一個樂隊里還有主唱歌手,對唱情歌,很是新鮮,熱鬧。
樂隊熱鬧,一些年輕的道士也不甘拜下風,在念經時也穿插些新元素,唱腔也改成了《北京一夜》的曲調或類似《忐忑》。這種場景不光是老年婦女和孩子們愛看,就連小媳婦們也爭着看頭層,當然啦小媳婦們不能光顧看熱鬧,更主要的是要學習別人家的兒媳婦和女兒們是怎麼哭喪的。
有一個老成些的道士很會關懷胎燈,曆數母親十月懷胎辛酸,唱腔凄凄, 拖聲掖氣,弄得滿堂井的老人婦女暗暗抹眼淚,碰上有些生前與亡者關係不錯的,關燈事畢,由不得人不去扶棺慟情大哭:好姊妹啊......兒媳女兒一同陪哭,場面的確悲傷!適時,也有人湊上去乾嚎,多半是說寫吉利話:保佑XX發福發貴,保佑XX兒孫滿有,保佑XX健健旺旺,保佑XX考大學,考上博士云云。直待有人上來勸慰方才做罷,離了棺木即與旁人有說有笑,呵呵,真做的出來。要說搞笑吧,卻又不可少!
還有一場就是划十字。由做孝子用托盤蓋上紅手巾送上大禮后道士方才開始,道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大摞文書,讓孝子跪着一張張划“十”字符號,旁邊那個吹喇叭的人用二胡拉着哀怨的曲調,這一幕讓人想起古時縣官斷案,“十”字符號一筆,一切板上訂釘,塵埃落定。做孝子如果邊動筆邊想起已故的親人從始陰陽相隔,也會悲痛不已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古詩是<<上蓮台>>時反覆哼唱的,每念到此蓮台就上了一層。當然啦,也還有其它的句子,什麼慢慢走,心莫慌,轉身回頭是故鄉;慢慢走,慢慢挨,不覺又上一蓮台......如果你用心聽,也怪好戲的。
法堂的兩邊全都擺上扎匠扎的色事:靈屋,白馬,轎子蓮台那是必不可少的,緊跟時代走,現在小汽車,筆記本,愛瘋5等也成了必需品。更有甚者還為老父(母)親,獻上了幾個小姐......呵呵。當然啦,一個高大威猛的壓差是更不能少的。
所有法事做完,直等天亮吉時一到,八大神仙才上場,吹吹打打一路,在親朋的簇擁下,送亡者上山,把扎匠扎的色事全燒了,由壓差壓運一同而去,亡人入土為安。
到此整個法事才算完,道士結賬走人,銀子一定不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