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長久以來被當做愛情美好的代名詞,用來表達不離不棄、堅貞不渝的生死戀情。善良的人們總是只看見了美好的開始,廣為讚揚逆境中的互助,卻很少有人看完故事結尾。
其實兩條魚最終也是各奔東西,它們相別於江湖,一條魚是否還懷念另一條,已經無從考證。它們是不是還記得有那麼一個時候,困在車轍裡面,曾經的刻骨銘心。不知道故事結局的,或者說,不願意讀故事後續的,都只是對美好的嚮往罷了。
莊子其實並不喜歡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確實源於愛,但這種的相守在他並不被認可、推崇。相濡以沫不過是特殊場景下的特殊事件,在特定環境下做出的選擇,並不足以展現事物發展的本來面目和真相。與其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原文為:“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原意是:泉水乾涸了, 兩條魚為了生存, 彼此用嘴裡的濕氣來喂對方, 苟延殘喘。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 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識的來得好。電影《江湖》的意思也一樣, 指人們與其「患難見真情」, 還不如根本無情, 在安定的生活中各不相幫 (不必互相幫助, 因為無此需要) , 無風無浪才好...... 至於那些無事生非、本已得享平淡恬靜, 卻仍不安份的人, 便更相形見拙, 不堪一提了。
“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另一種境界,選擇放棄強烈的感情來換取平穩的生活,這或許需要更大的坦蕩、更淡泊的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