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我愛這深情的土地(一)

我愛這深情的土地(一)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沒人能夠知道我對這土地愛得有多深,更沒人能夠理解我一生都離不開這土地。因為我是大地的女兒,我的根扎在這裡。我愛這深情的土地,就象我愛自己的母親一樣深沉……

  早上起來,當我打開緊閉的門窗迎接第一縷夏日溫暖的陽光,我的心瞬間便隨風蕩漾起來,那彌散在空氣中的濃郁芬芳,即使一片草葉也會散發芳香,我如醉如痴。在和煦的陽光照射下,那飛絮被露珠兒粘連在麥穗上,舉目瞭望白茫茫一片。別看這絮狀的一個個小顆粒,若給予它適時地生存空間,把它置於泥土進行有性繁殖(無性繁殖:即扦插),它依然能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它自脫落母體樹榦,便被風吹得紛紛揚揚,如漫天雪花般,一團團、逐對成球。這小小的柳樹果實,它可是渾身是寶:既清熱解毒,又能祛風、止血。可外敷亦可內服。

  “沙里栽楊泥里柳”,楊和柳均屬楊柳科,但在植物學上是有嚴格區別的。柳的花雖然沒有花被,色彩不鮮明,但具有蜜腺,是藉著花蜜來引誘昆蟲傳布花粉的,稱之為“蟲媒花”。而楊的花與柳的花很相似,結構也很簡單,但是沒有蜜腺,不能分泌花蜜引誘昆蟲傳布花粉,只能借風力傳布花粉,故稱之為是“風媒花”。如今,能見到的柳絮大都是楊樹花絮,而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楊柳”,皆是種植在溝邊、堤岸的柳樹。

  而各家的紗窗和紗門上會依附着白絨絨的柳絮,假如你一不小心打開門窗,它就會鑽入屋內,無孔不入。這隨風飛舞的飄絮,同時也給極少數對此皮膚過敏的人帶來諸多煩惱。縱觀世間萬物有一利,必有一弊。且以它們之間的利害程度來衡量優劣。有詩云:“豈是綉絨殘吐?捲起半簾香霧。縴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別去!“(《如夢令》史湘雲)一首小詞,便把柳絮描寫得何等典雅、高貴。

  露珠已隱退。我再細細觀察在那一片雪白的柳絮下面的麥穗,大都已枯死,徒留長勢茂盛的青梗梗的秸桿,原本是一派豐收景象。老農說:“到嘴的糧食了。老天都不讓俺們吃。百年不遇的天災人禍啊,誰能想到呢?”一樣的土地、田塊,中間只隔着一條大路,在路旁另一曠地,卻是麥穗籽粒飽滿,青青翠翠。好象又是一片青天。農戶家的田塊,遠遠望去一片蔫黃色,莊稼已絕收。麥穗青黃相間者則是上半截枯死,下半截還在孕育着幾粒麥仁。能否收一丁點糧食還是個未知數。據鄉村農技員講,主要原因是麥子在揚花期間,下了雨,雨水灌進了麥殼內造成的。而麥種大都是政府供應的麥種,一來群眾覺得比市場價稍微便宜些;二來認為是政府部門發放的麥種會純些。那片沒有受災地界是附近一國營農場的耕地,因他們種植的麥種代號為“9023”,品種不同才免遭一劫。每年雖有這種現象,只是極少數農戶受災。今年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都出現這種情況。可見天災人禍是人類無法抗拒的。這是一場空前劫難,老百姓種地有多難!今後誰還有信心去種地?倡導了這麼多年的民生問題,政府主管部門可曾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替他們着想並實施過?只不過那些貪官為了中飽自己的私囊!只是被緝拿歸案的都是些小蝦小蟹,伏在水底的大魚往往深藏不露。他們為了功名利祿,喪盡了天良。喪失良心的人早把“道德”二字丟在了一旁。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聖人的話,我謹而慎之,慎而言之,言而行之,謹尊聖人教誨!

  而我深愛的這片土地如今早已不堪重負,一片狼籍。工廠、企業日漸興起,並打着各種幌子在招搖過市,以鞏固自己的實力。俗話說:“誰家門前沒有三尺硬地。”不知他年後,我腳下的這方立錐之地,還會不會屬於自己?

  春夏之交。正是柳絮紛飛的季節。每年的此時,我望着它自由自在地飛翔,彷彿百毒不侵。如果有可能,來世里,我寧願化做一朵飛絮,回歸自然,親吻泥土的芳香。從來處來,到去處去。



我愛這深情的土地(一) 標籤:這片土地是神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