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 性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榨坊里做事。那時已半機械化,另外的一半,不僅幸苦,且單調、乏味。工友們天南海北列國春秋,異域風情帝王將相,途聽伴着想象,難免支撐點薄弱,禁不起推敲、反駁。各執己見互不相讓,繼而面紅耳赤、怒目相向。縱然轉手言和,心裡終究窩着火,拿油籽做武器,你投我擲,一片狼藉。放浪過頭時,就見一個老者從頂油機構築的屏障內探出頭來:
“油籽是有靈性的,你作踐它,它報應你!”
老者是周師傅。這話,擲地有聲耐人尋味。我好奇,冥思苦想了許久,悟不出其中的奧妙,總想借故問一問。因周師傅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一直在心中掖着。
榨坊我最小,十六歲。周師傅最老,六十歲。榨油的工序送料、熏蒸、翻炒、踩餅、上機到頂壓,我起始,至周師傅結束。而工友們呢,冬天裹着破襖,腰間草繩一束,褲子滑膩得擰的出油。夏天光着胳膊,只套褲頭。膽大的更乾脆,一絲不掛。人們戲稱“榨狗”。稱呼雖賤,卻與周師傅不相干。周師傅瘦長、單薄,稀落的頭頂、細密的絡腮鬍子,冬天着一件褪成灰白色的藍短大衣,一支鋼筆時不時地在工作薄上寫寫畫畫,恐怕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學究或落魄的詩人。夏天呢,魚白暗格子短袖,竹青麻紗綢褲,又以為是探親的華橋或海歸的客商。況他只在頂油機構築的屏障內狹小而細長的空間里走動,觀察儀錶上的指針或撬撥油餅上的鐵圈,不輕易出來,更是深沉、不可接近。陪伴他的:盛着鐵觀音的紫砂杯、幾張《參考消息》、一個放大鏡,除此便是握在手中的鋼釺。一年四季,四季一年。
出油率低,開會。一切磚頭瓦片落在周師傅頭上。他從不辯駁,眯着眼聽。這景象司空見慣。會議的次序從出油率飄到政治覺悟,折個彎便是抓革命、促生產,然後階級敵人新動向做註腳。都是一個模式,研究生產入手,批鬥周師傅完畢。如回鍋的剩飯,炒出再多的花樣也是一股陳味。
我不解每次開會總是周師傅挨斗,明明是工友們拿油當了水煎包子,或換成大骨頭煮了做醒酒的湯,或順便捎點回家滋潤臘菜。真相無人道出,責任堆在周師傅肩上。頗不近理。
周師傅的錯,追究來犯在先輩處。先輩不僅有些田地,並掙下這榨坊,算是資本家。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輪到周師傅,時局顛了個。田地沒收,榨坊充公。雖說抖身一變成了無產階級,終究有點闊老爺的派勢,況有着海外關係,學識和處事也與工友們不一個檔次,受幾塊磚頭瓦片,批批鬥斗,自然不過的事。
周師傅在榨坊里的角色,也難定性。領導批,工友怕。每每會上受了氣,便從那頂油機構築的屏障內走出來,將正在熏蒸的油籽手心裡碾一碾,抓一把炒鍋里的鼻子底下嗅一嗅,微微的搖搖頭,考慮再三,一言不發。這時,工友們屏了呼吸,收了性子,心裡發怵。斂了裝神弄鬼、嘻嘻哈哈的放蕩,兢兢業業做事。就是水煎包子,也是定量吃。出油率“飆”的直往上竄。這事巧的很,沒有疾言厲色就伏住了工友們,恰似卣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那時“放衛星”的餘波未盡,達不到出油率,工友們托我在桶里丟了秤砣充數。秦廠長文斤文兩,疑慮雜質重,拿勺子攪。我嚇了一身冷汗,趕緊支了個招:
“春花來了咧。”
“在哪?”
秦廠長丟了勺子,頓時眉開眼笑。這秦廠長,霧大,他哥是區委。自從當了廠長,學着戲里的陳世美,不認妻。自此這榨坊里多了一條光棍,一個是我,一個是他。我年小,不急。他心慌,況生得武大郎般的身材,看中的女人都不喜歡他。近來纏上春花姐,又沒個眉目,兀自一個人單相思着。他央我傳話春花,我一邊應允,一邊挑着空桶轉回。周師傅瞅見了桶里的秤砣,問我原由。
“唉,虛驚一場,差點被狗日的秦廠長識破。”
周師傅聽了沉下臉:
“這幫渾蛋,何須使這下作手段。蒸一炒二踩三年,用的是心,貴的是勤,心正手勤,油便出得多。蒸一年揣度到它的溫濕,炒兩年通曉它的燥熱。踩餅的功夫,齊草理順,鐵圈放正,不到三年,腳下生花,油餅自然緊匝。帶話給這班混蛋,蒸到八分熟,炒到九分脆,踩得十分結實。犯不着動歪老筋。”
之後幾天,周師傅每天都到炒鍋房裡走一遭,同樣是碾一碾、嗅一嗅。一次也沒有提及叫我捎帶的話。再次挑油過磅,無需秤砣,我心裡輕鬆許多。過了一段平靜日子,榨坊又開會,原來油質劣,商家退回。幾個五幾個六,矛頭指向周師傅。這是我工作的第二年,1981年,黑霧漸漸散盡,已是春江水暖。周師傅一改往日緘默不語,弱弱的說:
“好油還需下功夫,剛榨的油不能消售,須練。除去咸澀辛沖酸腐辣之異味,看來明亮、聞來清香、嘗來可囗、感覺滑膩,才不可能被退回。”
秦廠長素來以為周師傅溫馴,聽了這番話,感覺受了衝撞。雖然說的有理,心裡彆扭。況他也不知道這油怎麼一個練法。索性擺個架式,拿周師傅推諉責任做由頭,上綱上線,一頓批評不解恨,還把周師傅記在心裡。
為煉油,秦廠長請來市裡的專家。有個帶眼鏡的,走走看看,和周師傅搭上了茬,周師傅說了一些水分、溫度、微生物影響蛋白質變性、酶的鈍化、破壞一類的話。那專家一邊聆聽,一邊做筆記。當專家問到油脂流動的力學規律時,秦廠長拉住他衣袖悄悄說,都到齊了,酒已斟在盅里。專家問可否有這位老同志?秦廠長擺一擺手:
“這是榨坊的老頑固,不俏去理。”
專家聽了一臉疑惑,反駁道:
“什麼老頑固?我看這人不簡單!”
再次開會,學習市裡專家的經驗,秦廠長傳達。秦廠長講話偏題慣了,聯想與發揮如斷線的風箏,飄飄然沒個落腳處。工友們三三五五悄悄地都離了,就剩幾個睡夢中的。周師傅見這勢頭,乘秦廠長發揮的興頭上,也走了。第二天,秦廠長專找周師傅,質問為何逃會?周師傅說:
“你要開個短會,一嘮嗑卻是四個小時,半夜了,我怕耽誤今天出工。”
秦廠長火冒三丈:
“你一貫與領導過不去,不知悔改。油腔滑調的,今天就辦你學習班。”
周師傅冷笑一聲,不卑不亢:
“天都亮了,該收斂一下性子了。”
秦廠長更來勁:
“榨坊里我說了算,我看你不順眼,你就走人!”
片刻沉寂后,只聽“咣鐺”一聲,周師傅丟下手中的鋼釺:
“這榨坊還說不準是誰的,用不着你說,我還不想幹了呢!”
樹直先伐!
第二天,周大娘收拾物件,一隻紫砂杯、一個放大境和幾張[[參考消息]],眼圈紅紅的。工友們讓她捎話:同船過渡,百年所修。大家惦着他,若能來上工,過了這個春節,我們敲鑼打鼓給他老人家退休。周大娘噓一口長氣,答應回家勸勸。
一連幾天,周師傅終究沒來上工。工友們鬧情緒,要秦廠長出面。秦廠長放不下架子,備了禮物,委託工友們。工友們傳話:秦廠長已知錯,派我們來請你咧。
“我不計較他,早想收手,放心不下你們,所以放碗不放筷。”
可您的手藝還沒教給我們呢?
“大家只管用心做事,珍惜油籽,再瘦的虱子也是肉。凡事認真去做,自然水到渠成,手藝是要用心體察的。”
那您明天上工?
“唉!老了,無用,是很想和大家一起共事,怕是做不來了。”說完,臉扭向別處。
沒有周師傅,榨坊的效率一天不如一天,春節前工錢也發不出。大家各謀出路。父親找人套了交情,把我轉到別的廠。一晃幾年不知榨坊音信,許是垮塌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路過榨坊,遇見周師傅,一隻彎曲的煙斗,鼻樑上掛了一副眼鏡。蒼老了一些,氣色極佳。一身唐服,磚紅色底子上點綴着大朵的梅花,更像海歸的客商。周師傅告訴我,美國的侄子寄來錢,將榨坊贖了回來,我聽了替他高興。周師傅邀我到他家裡,我應允。接過一杯白開水,又看見了那隻無比熟識的紫砂杯,還有新近的《參考消息》。只是“咣鐺”一下擲地有聲的鋼釺,變成-根精美的拐杖,靜靜地貯立在書櫥下。抬頭掠一眼滿櫥的書籍,儘是《曾國藩家書》、《儒林外史》、《我的前半身》之類,沒有一本是關於榨油的。猛然記起“油籽是有靈性的,你作踐它,它報應你”的話,問其中的奧妙與寓義,周師傅卻不肯提及舊事,說太傷感。一再追問,周師傅才娓娓道:
“世間物事,皆有靈性。譬如花,你對它笑,它就燦爛。笛子不過一截細竹,卻照樣能發出婉囀的旋律······”
頓了一會,周師傅指着牆上的一副山水:
“你瞧這畫,看似簡單、素雅,但只要用心體會,靜神洞察,就見它霧藏樹梢,松風低低,亂了林子,那是它的意境,靈性着呢。萬物萬事的靈和性,藏在悄無聲息的不言之中。油籽也一樣,精心侍弄好了,它就回報你,多出油,出好油。”
說著說著,周師傅眼裡的淚水,在古色窗欞折射的一縷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哦,原來如此。真好,淡淡的一杯白開水,解了困擾我多年的一個結,還伴有如此深奧的哲理,叫人心情愉快。可當我在寫它時,心頭總有點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