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路在何方?(個人篇)

路在何方?(個人篇)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復獨多慮

  ——陶淵明

  今年我三十五歲,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我現正在這之間,也因此我把網名改成了半立半惑。要說立,至今依然碌碌無為,一事無成。要說不立,也有了自己的妻兒家庭和一個遮風擋雨的家。要說惑,在不斷的格物窮理間,又依稀悟出了些天地之道。要說不惑,時至今日對生活中的人和事確實還存有許多迷惘困惑。人們往往有這樣的經驗,過去帶來惆悵,現在帶來迷惘,未來帶來希望。我的人生就這樣走進了堅定與遲疑,自卑與自信,意氣風發卻又忐忑不安,清晰明了而又不知所措的糾結狀態。

  前段時間也寫了篇《路在何方》的文章,說白了就是對國家和社會發表些不滿,自己發發牢騷而以,對自己而言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最終還不是落得三個字——“當求藤”。對於我這樣一個注重實際的人真是毫無意義。但寫這篇個人的路在何方,卻是自己長期的實踐磨練,痛苦思考,無奈掙扎的結果。

  十八歲參加工至今已十七個年頭。記得一次在車間團組織會議上。主任提問:什麼是幸福?我說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並且願為之而奮鬥一生,最終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做出些成就,這就是幸福。隨着自己閱歷的豐富,越發的覺得這樣的幸福遙不可及,擁有這樣幸福的人生,真可算是不枉此生了。

  首先自己喜歡的事是什麼?許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發現,找到了能排除萬難,堅定信念而一路走下去,並且做出些成就的人又有幾許?現實中,許多人一輩子都在一個公司單位,一生都做着同樣的工作。看似滿足我對幸福的理解。現實點來說確實也算幸福,或是幸運了。我想那或是生活的選擇,而不是選擇生活。《北京人在紐約》中王起民懷抱一把大提琴本想到異國一展他的音樂夢想,最終卻為生活所迫所逼,織起了毛衣,而闖出了另一片天空。但——那是他想要的天地嗎?但——當他住着別墅,坐着豪車時那最初的音樂夢想還剩幾許?

  我這個人有個毛病,總喜歡思考,思考又常常給自己帶來迷惑,甚至痛苦。當然偶爾也會給我帶來清晰和愉悅。我在想假如讀書時能勤奮用功,選個好專業考上大學,現在我的人生路會是怎樣,現在想想錯過讀書的最佳時點,到了技校卻在發奮進取爭名次分個好車間,以至後來讀電大充實自己和自考本科。這些有用嗎?沒有用嗎?不管有沒有用,對於講實際的我來說還不是“當球藤”三個字。再假如我能繼續在工廠上班,我的生活相對會安穩些,但我對生活的感悟,還有對人和事的思考,也許不會有現在這樣豐富。又假如從工廠出來,在資本家,在外企一直工作又會怎樣,我想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再再假如我一直在成都找工作,想來也不會找到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為那時的我什麼都不具備。被迫和主動的變化把我帶到了商業領域。在接觸到商業的那一刻,我就在心裡暗定方向,以後工作不會再向工業里發展,而要轉向商業。路的方向經過幾年的跌宕向著自己的心,又近了一步。但又是假如,我的工作崗位是在商場而不是物流,也許現在我還在原公司,我又怎會選擇現在這條創業路。人生有太多的假如,曾經的假如不會重來,往後的假如又會影響出怎樣的人生。那人生路,究竟是誰作主,命運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還是這一個又一個已知的和未知的假如來左右自己的人生。在自己創業過程中,我欣喜的發現離真實的自己又近了一步。一路走來從工業到商業再到創業。我看到內心的自己是一個崇尚個性,追求自由發展的人。在我的兩個有影響的職業生涯中,無論是在工廠,還是商場工作期間。我的工作崗位都是全公司最自由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自己掌握。我就喜歡這樣的感覺。也許這也形成了,對我自己而言,隨性自由就是天堂的思想。

  無論我犯了多少錯,或者我進步有多慢,我都走到了那些不曾嘗試的人的前面。因為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嘗到教訓,儘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還能找到內心的自己。很多時候影響我們的不是“能力”,而是“心情”,阻礙我們的不是“太差”而是“改變”。當我們總想着改變周圍的人和環境時,我們有沒有想過改變自己。馬雲在辭去阿里CEO時說“許多人討厭變化,我們正因為抓住了每一次變化,才走到了今天”。

  我也是一個討厭變化的人,就如我初入職場時對幸福的定義一樣。堅持做一件事,做出點成效,是我不變的想法。試想就算從現在開始,我的職業生涯能精確定位到做一件具體的事上,那等我65歲退休還有三十年的時間,這種時間的積累會爆發出怎樣巨大的力量呀!抑或現在開始找一些業餘興趣愛好,比如練字,讀史,看書寫作,那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就算不能有專業水準,那在業餘選手中也能算作高手了吧。這就是我美好想象中的堅持的力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回到現實中來吧,已有的職業生涯又怎會相信會有三十年如一日的事發生?繁瑣的家務,生兒育女的現實生活,所謂的愛好會開花結果嗎?

  改變當然就意味着得失,有時我發覺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當我們把“得”字放在前面,後面就是“失”字,成為“得失”。當我們把“得”字放在後面,前面就是“舍”字,成為“捨得”。所以告訴我們要想先得到,緊接後面的就是失去。只有,先要有捨去的準備,然後才會有所得。所以才有了經典的廣告詞“智慧人生,品味捨得”。所以才有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人生取捨智慧。所以想要追求自由就得放棄安全感,崇尚個性就要忍受孤獨。

  堅持與改變,都是人生中兩個優良的品質,看似相互抵觸,其實並不矛盾。生存或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就是堅持與改變的背景和基礎,一切以它為標準靈活二選一,就可輕鬆破解。求變者生存,適者生存,所以生存才是最好的老師。

  寫了這麼多,突然感覺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工業否定了,商業否定了,打工否定了,象我這種自私自利,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自負自大而又難與人合作的傢伙也就只剩下自己創業了。雖然有時想想,每年增長幅度超過了收入增長幅度的個人養老保險和我們這代人無法躲過的延長退休年齡,心裡就窩火。但為了接近真實的自己,為了自由與個性,我又隨時需要鼓勵相信自己,堅定自由發展的信念。但對於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人脈,且在吃苦耐勞,勤奮進取上也拼不過進城務工人員的我,生存空間又在哪裡?創業又是何等的艱難。無意中我現在從事的工作,給了我啟發。首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這樣易於上手,先談生存再談發展。還要量體裁衣,依據自身的能力和家庭環境來選擇。自由個體,在解決了自己吃飯問題后還能比打工好,增加自己和家庭的收入。短平快,提資小見效快。時間靈活,自由。一技之長,對人生的職業生涯非常重要。要想過生活必須要有一技之長。但人生要想有所作為,靠得卻是學會經營。有幾個房地產老闆,自己會設計和施工。“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的情形歷朝歷代都會出現。

  在大談中國夢的今天,我的夢想就是找到真實的自己。有時回頭看看自己寫的《寧靜致遠》,《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文章。感覺到很空洞不切實際,因為我並沒有明確的提出教育下一代的目標。我這種沒有目標的培養又是何其難。只是希望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和他一起成長。最大的慷慨和愛心,不是我肯花多少金錢在你身上,而是我願意花時間來陪你。雖說時間就是金錢,但錢用了會再來,時間卻一去不復返。所以多花些時間在孩子身上,能幫助自己盡量發覺真實的他,盡量幫助他找到自己。真正的做到知子莫若父。對每個人而言,真正的職責只有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在心中堅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善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對大眾理想的懦弱回歸。是隨波逐流,是對內心的恐懼。如果用世俗的要求,我——特別是我。又何嘗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甚至光宗耀祖呢!但那是一種多麼自私的想法。要想真正的了解自己,找到自己並且為此奮鬥一生,是否太過理想化和不實際了。這對講求實際,實用的我又產生了巨大的矛盾。但我想人活一世,精神與夢想很重要。近在身邊的堯茂書,衣瑞龍,王大康,就是榜樣。但放眼望去,這種追求自我,放飛夢想的人又有幾個呢。這就是矛盾,痛苦,困難的地方。真正優秀的父母,不會把太多心思花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最該思考的是如何自己活明白,能負起對自己的責任。做好自我管理。身教比言傳重要。言必行,行必果,以身作責。孩子便會因為對父母的尊重和信賴追隨和模仿。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受益只是結果不是目的。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當有一天,你開始懷疑自己曾經堅信的東西,不必迷茫,也許這是成熟。從某種意義上說成熟是可悲的,那是一路拋棄“自己”的過程。成熟幫你得到了很多東西,唯獨放棄了自由做自己的權利。所謂成功就是用最昂貴的換走了你最珍貴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在而今當前眼目下,試問又有多少人能有做普通人的勇氣。可以肯定我不是豁達的人,不然不會寫篇文章。十年前我就寫過一篇文章《尋路》,那是對自己在社會上不斷的就業,失業,找工作,而發出的無奈吶喊。現在的自己只是堅強和自信增加了些,前方的路,依然時而清晰,時而迷惘,時而寬闊,時而狹窄,也是三十五歲的我半立半惑的糾結,也許再過幾十年回頭看看寫下的這些,只會付之一笑。腦子裡又會浮現出那三個字——“當球滕”。

  “一切美好 只是昨日沉醉

  淡淡苦澀 才是今天滋味

  想想明天 又是日晒風吹

  思緒飄飛 帶着夢想去追

  我行我速 做人要敢做敢為

  成功失敗 總是歡樂傷悲

  追逐夢想 總是百轉千回

  再苦再累 無懼無畏

  腳下的路 還有更多的累

  無怨無悔 從容面對”



路在何方?(個人篇) 標籤:個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