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四方的宅基地上,村裡人用鐵管搭成的舞台骨架,再用軍綠帆布蒙搭在上面。一個臨時搭建的戲曲舞台就這樣產生了。每年一開春,鄉村的人們為祈盼一年的莊稼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大都會請一個戲班,來村裡唱上三天大戲。戲資大部分是村裡出的,也有的是村民自願零星捐的,大家都是歡天喜地地圖個吉利吧!
戲台下,有十幾把舊的黃色藤椅,大概是本村人為方便外村的老人而從自家裡拿出來,放在這裡的。事實上,現在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都是自己騎着電動三輪車來看戲的。戲一開場,白頭髮老爺爺和老奶奶就坐在三輪車上,凝神入迷地專註看戲,偶爾,也會捂着沒牙的嘴巴,“咕噥”着小聲交流剛才自己沒弄懂的戲文。當然,那些預備藤椅也坐滿了白髮老人。年輕男女若干,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出來。也有十多個小孩嬉皮笑臉地點綴其中,手裡拿着糖葫蘆或炸串,歪着頭啃吃。年輕人說,老年人愛看戲。那意思就是,戲是老年人的娛樂專利。我常想,這麼好的文化傳統娛樂,大多數年輕人為什麼不喜愛呢?真人活現的大戲就在家門口,就這樣不屑一顧地“賣”給了老年人呢?
小時候看戲,高高的戲台下面,亂石河灘里,人們就地取材,把汛期河水沖洗得發白乾凈的鵝卵石,有秩序地壘成一個個座位。幾個村聯合著請縣豫劇團或別的縣豫劇團唱大戲,做生意的沾滿了路的兩邊,人們摩肩接踵,腳被踩了也沒人在意,就像現在擠公交車,小孩子只好低着頭在大人的空隙里,鑽來鑽去。這時,最是定過親年輕男女的好時節,婆家人往往會巴望着自家的准媳婦來到家門口看戲。所以,有準媳婦的人家,就會派出專人不看戲,專門“釣”人。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妹家的准小姑子硬拽着姐姐去家裡看看,那個姐姐撕扯着堅決不去,小姑子輕輕拉了一下雙胞胎妹妹,姑娘就痛痛快快有說有笑地跟着去了。事後,大家調侃說,雙胞胎姐妹長得一模一樣,是小姑子把姐姐當妹妹,認錯嫂子了。親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也會陸陸續續地在這時候湊熱鬧地相聚在這裡,剎戲的時候,就會各到各的親戚家裡來吃住。主家就在家裡伺候此事。罷戲后,親戚們各歸各家,奶奶就會嘆息着說:“唉,我把戲賣了。”在這時,年輕的俏姑娘小媳婦,就會扯上幾尺花布,為自己或家人做襯衫,餘下的花布,或許就會給孩子添做一雙鞋哩!年輕的小夥子更不是看戲的材料,個個“賊眼溜溜”地巡視着戲台上下的美女們,好看的多看幾眼,不好看的斜睨上一眼。小孩子們則是全才,既看熱鬧也湊稀罕地買小吃,個子矮小,站在後面看不見,就在戲台的邊角上,一屁股坐在塵埃里,吃着兜兜里的瓜子花生糖果,樂呵呵地隨着戲台上的人物,眼睛嘴巴不停地忙着,不適閑一會兒。
說來說去,看戲的主力軍還是那些會講古話的老人們。村裡有一個老戲迷,能跑到幾十里以外看戲。奶奶說,人家識戲,前朝古人的事情,懂得多。那時候,我是個小孩子,也能看懂,並且現學現唱。豫劇的“哪呀嗨嗨咿呀嗨嗨哪呀咿呀嗨......”學唱的惟妙惟肖。
歷史古裝傳統戲和現代戲,我都喜歡看,也愛學唱。我想,戲曲真好,讓我儲藏了一把歡度晚年的精神食糧,到自己年老的時候,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看戲的老年主力軍了,不僅如此,我還要為老夥伴們唱戲娛樂呢!也算是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吧!
河南省第二慈善醫院 劉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