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羅馬台伯河風光

羅馬台伯河風光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河流是城市的血脈。

  有了清澈的河流,城市就有了靈性。有了河流兩岸的綠樹,城市就有了活力。有了河流上的橋,城市就有了神韻。河流兩岸的人則當然是城市的靈魂。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都有河流經過。不是嗎?你看:倫敦有泰晤士河,巴黎有塞納河,紐約有哈德遜河,柏林有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莫斯科有莫斯科河,----

  就說最為古老的歷史之城羅馬吧,她也一樣。她擁有台伯河(fiume tevere)。

  羅馬台伯河是風光旖旎,內涵豐富,神韻十足的河。

  台伯河,意大利語稱為特韋雷河,她是一條完完全全屬於意大利的河。台伯河可能就是飄落下來的天使的紗巾,否則她為何能如此清瑩如此柔和地把意大利的羅馬分成東西兩半?她洗刷了幾千年來的血腥和仇恨,她留下了人間最美好的情、愛和文明。台伯河雖然沒有泰晤士河、塞納河和萊茵河聞名,但她曾經是大家閨秀,歷經風雨之後終於選擇了幽居於寧靜。她依然美麗動人。

  台伯河之所以美麗動人,就是因為她身上的橋賦予她天使般的神韻。

  羅馬台伯河上有許多橋,我們走訪了其中的幾座,這些橋並不塗脂粉,十分自然樸實,然而卻美透其中。

  我們並沒有請導遊,只是自主地出去找橋。那天下午,鬼使神差般地我們來到法院門前那座橋的左岸橋頭。看過去法院大樓靜悄悄地站立在潔凈的天宇下。我想,法院應該是頭頂青天,腳踏凈地,持公平之秤,懷公正之心,還人間正道的神聖的地方。羅馬首先把法院呈現給我們,那就表示羅馬是一個崇尚依法治理,堅持公平公正的城市。我很希望羅馬真是這樣的城市。當然也很希望我的家鄉也是這樣的城市。那麼法院門前的橋怎樣呢?這橋很平常,很樸實,是雙橋並列的公路橋,既擔負著繁忙的使命又呼喚着公平公正。這座橋叫翁貝托一世橋(Ponte Umberto )。說到翁貝托一世,他卻不是一個主持正義的人。1878年至1900年,他是意大利國王。他在位期間,他讓意大利與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結成三國同盟,把意大利引向災難。他支持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政策,積極擴充軍隊,十分好戰。1896年他發動了對埃塞俄比亞的戰爭,結果以慘敗告終。1900年,他宣布參加八國聯軍,不久就遭到了無政府主義者的刺殺。法院就應當對這樣的好戰者,對一切給別的民族和人民帶來災難的魔鬼進行公正的審判,還人間以正道。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要把法院建在這座橋的橋頭的原因吧。翁貝托一世是罪惡的,但是審判翁貝托一世的羅馬人民的心靈卻是美麗的。

  我們站在這座橋上,依着欄杆上下看看。上游有一座四拱橋。流水好像是在這座橋下轉個彎流過來的。這河水在上流應該是向東南方向流的。可是現在它向西南方向流來了。那座橋叫凱沃爾橋(Ponte Cavour)。我們並沒有去看那座橋,我們在河邊與水流同向而行。

  下一座橋叫聖天使橋(Ponte Sant`Angelo),這座橋很有特色。左岸橋頭的兩邊都立有高高的雕塑像。在我的右手面立的是右手握着短劍,左手托着書本的長者,我想這書本應該是《聖經》吧。這長者是誰?那是天使吧。左手面立着的也是一位長者,好像在邁步,左手拿着什麼看不清,這長者也應該是天使吧。橋上兩邊還分立着十個天使的雕塑像,她們都長有大大的翅膀,但手裡拿的物件各不一樣,據說她們手裡拿的都是耶穌受刑時的刑具。合起來應該是十二個天使,天使不一定就是年輕的女性的形象,年長者,男性亦可成為天使啊。右岸正對着橋的是聖天使城堡。城堡是圓形的,與福建的土樓很相似。看上去有三層,城堡的塔樓好像有五層,塔樓頂上有騰飛的天使雕塑像。據介紹,聖天使城堡最早是羅馬皇帝哈德良的墳墓,哈德良是羅馬帝國戰功赫赫的國王,也是“五賢帝”之一。他的墳墓建成一個城堡模樣,後來還真的成了城堡。這城堡還成了奧勒留皇帝部署羅馬城防的橋頭堡。公元六世紀末期,羅馬瘟疫流行,據說590年,教皇在這城堡里夢見了天使,羅馬的瘟疫也就消除了,因此這城堡就被稱為聖天使城橋堡,城堡塔樓頂上的天使雕像就是那時豎立的,是用青銅雕成的。聖天使橋是一座藝術的橋,是沁透了歷史要素的橋。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橋(Ponte Vittorio Emanuele Ⅱ)的左岸橋頭。左右岸橋頭的左右兩邊各立有一座高高的雕塑像,我看也是騰飛的天使的雕塑像,只不過騰飛的方向姿勢不一樣。橋的兩邊還各有二座群雕像。既然橋名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橋,那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個人。他是意大利統一后的第一任國王,此人善於舉才任賢,堅持立憲,比較開明。說明羅馬人民永遠記得這位對意大利統一事業做出貢獻的開明的立憲君主。顯然這也是一座藝術的橋樑,蘊含著歷史故事和神話故事的橋,是一座內涵豐富的橋。

  繼續前行,我們就來到一座橋名很長的左岸橋頭。由於橋名太長,我就稱其為王子橋(Ponte Principe Amedeo Savoia Aosta)。這座橋連接着對岸的一個小山丘下的隧道,橋面很寬闊,車輛來往很繁忙。站在左岸橋頭就可以感覺到右前方的梵蒂岡的圓拱頂。台伯河在橋下轉了個大於九十度的彎,向東南方向流去。太陽漸漸西沉了,落日的光輝照映着半邊天空。梵蒂岡的圓拱頂藉著落日的光輝也披上了艷麗的色彩,圓拱頂的後背好像有佛光四射。綠樹的枝葉間還透出一些金色的光亮。王子橋也顯出其妖嬈來了,尤其是橋下的水泛起了金色的波光,水中的鴨子仍然歡快地悠閑地游着。

  應該到了用晚餐的時間了,而且大家都覺得應該為欣賞燈光下的橋留出機會來,於是我們就走過前面那座馬志尼橋(Ponte Giuseppe Mazzini),進了右岸河邊的一家餐館。橋很平常,但用來命名橋的人卻很不平常。所以用餐之前,我不得不說說這位馬志尼。這位馬志尼全譯應為朱塞佩﹒馬志尼,他是意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運動領袖,是意大利建國三傑之一,被列寧稱為馬克思主義以前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出生於1805年,曾經學醫,後來轉學法律,成為律師。1830年開始從事志在把意大利聯合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統一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革命活動。他多次發動起義,但多趨失敗。1837年流亡倫敦,在大不列顛博物館潛心研究,並發表《論人的責任》一書。1840年宣布重建青年意大利黨。1849年2月9日羅馬共和國成立后,他被推選為共和國三執政之一,成為政府的實際首腦。進行一系列資產階級民主改革。後來由於法國等國的干涉,又被迫流亡國外。多年後曾回國參加革命活動,都未成功,並於1870年被鋪。獲釋后,於1872年去世,壯志未酬身先死,可是意大利人民永遠記着他。

  酒醉飯飽以後,我們又來到了河邊。我門來到西斯托橋(Ponte Sisto)的右岸。這座橋是四拱橋。中間兩個拱之間還有一個小圓洞。這是一座以教皇名字命名的橋。橋頭兩邊各有一條通道可以下到河邊長堤去。

  我們先站在橋上看燈火中的台伯河。向東看,兩岸綠樹的影子黝黑黝黑的。綠蔭下的燈光卻是明亮明亮的。河水被照亮了,綠樹和燈光的影子在河水中微微波動。河邊長廊上白色的遮蓬連成白色的長帶,飄在河的兩邊。東邊還有一座橋,橋下方有一座小島,小島上的燈光映襯出小島上高樓,以及高樓頂上那很高的雕塑像。小島的南邊燈火特別通明,把河水照出了白的閃光。橋叫加里波第橋 (Ponte Garibaldi),它從小島的頭部跨過。那小島叫聖巴塞洛繆島。島上有一家醫院,有聖巴塞洛繆島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Bartolomeo all`isola),也有餐廳。高高的雕塑像一定就在教堂頂上。據說左右兩岸都有通向小島的橋,從右岸通向小島上的橋叫澆鑄橋(Ponte Castio),從左岸通向小島的橋叫法伯立須歐橋(Ponte Fabricio)。小島的東面還有一座橋叫帕拉丁橋(Ponte Palatino),水流在這座橋下向右轉了個近乎直角的彎,向西南流去。我們就不打算去探訪了。向西看,馬志尼橋下閃光的河水、馬志尼橋上一束束明亮的燈光柱、周圍黝黑的樹蔭和梵蒂岡的圓拱頂上如金如銀的不同光色組成了一個夢幻般的美麗畫面。

  然後我們走向河邊長堤。我估計河邊長堤比橋面要低20米左右,上下的步道有很多梯級。長堤真的很長,它隨着河的延伸而延伸。長堤很寬,靠牆的一面大概有一米左右寬半米左右高的平台,平台上擺放着店家的物件,比如是供客人或坐或躺的被、毯、墊子之類。也有擺着小桌子小椅子的。平台外就是通道,通道大約一米左右。通道外就是支着白色尖頂帳篷的酒家。最外面靠水邊有圍欄,圍欄外長着水草。人們坐在這樣的地方喝酒可以欣賞台伯河的夜景,很有情趣。我們也坐下來體驗一下其中的樂趣,我們也盡情地喝着,喝了啤酒喝葡萄酒,反正女兒女婿願意買,我和親家喜歡喝,我們也感受了一回羅馬人的情趣。坐在河邊看對岸的人們照樣是熱熱鬧鬧地喝着樂着。對岸那山頭上松樹的影子黑黝黝的,在燈光下也發出光彩,樹叢間還透出點點金色的光。燈光下的橋很安靜地伏着,她或許也在欣賞人們的歡樂吧。

  來的人越來越多,所有的桌子幾乎坐得滿滿的。我觀察了一下,有一家人正圍着喝酒,那可能是為家庭的某個成員慶賀生日或者是慶賀別的好事的。也有幾家人聚在一起的。大多則是年輕人的聚會。有圍着一桌子聚的,也有圍着兩桌子併攏來成一桌聚的,他(她)們常常是幾個小夥子和幾個小姑娘盡情地喝酒逗樂,高聲喝彩。也有個別的人坐在某一個角落,或者坐在平台上默默地喝着酒。儘管意大利是生產葡萄酒的,但是來這裡喝酒的大多喝啤酒,其次就是喝葡萄酒,當然也有喝飲料的。一批人走了,又有一批人來了。這裡大體不會閑着。為了看看整個情境,我特地在通道里走走看看,我走了很多路,從加里波第橋下走過,直走到通向小島的澆鑄橋橋下才回來,一路上所見的情景大體相同。來這裡的人有外地遊客,但大多是羅馬當地人。這裡是羅馬人釋放一天勞累的好去處,是羅馬人交友的好場所。浪漫的人來這裡或許會有美好的艷遇,也可能會有溫柔的陷阱。這裡是人氣極旺盛的地方。要沒有這麼旺盛的人氣,這台伯河就缺少了活力,這羅馬城也就沒有了生氣。台伯河養育了羅馬人,羅馬人使台伯河有了靈魂。

  夜很深了,台伯河兩岸依然熱鬧,依然充滿生氣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