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丁亥黃山游

丁亥黃山游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未到黃山之前,我曾憑藉想象,想當然地認為黃山是個山清水秀、雲霧繚繞,近似於仙境的去處,然而今天,等到身臨其境時,才發現自己的所有想象都是錯誤的:黃山並不是那種普通意義的美,黃山並不美,但同時卻又是美幻絕倫!

  首先,黃山上的所有山峰都是光禿禿的,花崗岩的山峰,怪石嶙峋、特立獨行,上面幾乎沒有花草,但岩縫中間卻有怪松倔強而頑強地伸出來,兀立於天地間,令人望而生畏。而且黃山的所有山峰看起來沒有一個是可以攀登的,似乎只有猿猴和仙人方能上去,對普通人來說,只有高山仰止!

  其次,雲霧蒸騰,幻滅不定:黃山多雲、多霧,但並非那種虛無縹緲、使人如入仙境的雲霧,而是大起大落,倏忽變化,但見有重重的雲霧自低谷急速升騰,只有些許山峰從雲間露出。咫尺幾步之外,便有雲霧從眼前急速飄過,如山風掠過眼前,使人有種頭暈目眩般的震撼!

  另外,黃山的怪松別具一格,我從未見過如此怪異的松樹,一般而言,凡松樹的特點是根根挺拔,筆直、枝葉短簇,而黃山松卻別具一格,並非筆直向上,而是枝葉向一邊大幅度伸展開來,枝葉長大,就如人伸開臂膀做歡迎狀,無怪乎叫“迎客松”,這種迎客松在黃山漫山遍野,成為黃山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從雲谷寺出發,沿着山階一步步向白鵝嶺前進,石階沿山脊而建,陡峭曲折,時緩時急,平緩處可以放開步伐,信步觀景,而陡峭處卻需小心翼翼,一步一階,艱難向上。

  大約九點鐘左右,我們上達白鵝嶺,這是一個極好的觀景平台,可以遙望黃山最高峰——蓮花峰。但見茫茫雲海一片,氣勢磅礴、浩蕩無際,在大小山峰間瀰漫開來,蓮花峰聳入雲霄,在雲海襯托下,恰似空中盛開的蓮花,這可能就是它名稱的由來吧?下臨深谷,有厚重的雲霧自下向上蒸騰,到空中層層瀰漫,山風吹來,給人以透骨的涼爽,吹動雲霧,攜之遠去,千萬棵迎客松迎風招展。

  我的心情真的無法形容,不到黃山,永遠不知道它的美是怎樣的,與我想象中的黃山完全不同,這是一種天地間大氣磅礴的壯闊之美,這是一種造化中特立獨行的怪異之美!

  下了白鵝嶺,我們朝着光明頂前進,一路上儘是怪石和奇松,導遊不斷給我們描述各種奇石的名稱和典故,給我印象最深的一處奇景是“金鰲馱龜”——一塊形似大魚的怪石上面馱着一小塊酷似烏龜的奇石,可謂渾然天成,名符其實。還有那塊“飛來石”或稱“補天石”。至於奇松,不外乎那種形態極其誇張延伸的迎客松,在石階兩旁遮天蔽日,其中一棵名為“孔雀松”的奇松,真的形如一隻開屏的美麗孔雀。

  經過一番艱難的攀登,我們終於抵達了著名的“光明頂”,“光明頂”原本稱為“大悲頂”,明朝普門和尚在此建“大悲院”,后閉關十二年,出關后,見有大光明籠罩大悲院頂,遂將此更名為“光明頂”。時光蹉跎,如今大悲院早已不見片瓦,唯留“光明頂”每日承載數以千計的遊客,見證時代的變遷!

  “光明頂”可謂奪天地之之造化,可以近望蓮花峰,遠眺天柱峰,與對面的玉屏峰隔岸相望,東有“東海”西臨“西海”;所謂的“東海”、“西海”是指兩大瀰漫著雲海的深谷,並非真的海,因為深不見底,常被雲海覆蓋,恰似大海茫茫,故名。“光明頂”上是寬闊平坦的巨石,可以藉此坐下休息,也可以以奇峰雲海為背景,攝影留念。立於此,可以隱約望見遠處的玉屏峰上有許多人影在晃動,黃山上的高峰、深谷、雲海、松濤都可一覽無餘。忽然想起徐遲的散文《黃山遊記》中的那句“這是何等的景色,這是何等的人間”!

  戀戀不捨地走下“光明頂”,我們又踏上了去“玉屏峰”的道路,期間要過“蓮花峰”的半山腰,不知什麼原因,導遊告訴我們“蓮花峰”現在被封了,不能夠上去。去玉屏峰的路,可能是稱的上黃山最險、最難的道路了;時而曲折上山,時而又順山勢急轉直下,使人感覺好不容易上到高處,有前功盡棄了,但這正是黃山的妙處,在這反覆的上下中,能同時令人享受到攀登的艱難和下山的喜悅。過了好漢坡,又通過僅容對面兩人擠身方能通過的一線天,轉身望去,才大吃一驚;發現我們的來路竟是如此的高聳和艱險,一座高大千丈的巨大山峰中間,僅有狹窄到極點的一條縫隙,不愧為一線天!而上下的人群此時看起來只是像一大群緊湊的螞蟻在爬行!很難想像我們方才居然是由此通過的。

  經過此一線路,峰迴路轉,“玉屏峰”赫然出現在眼前。“玉屏峰”望文生義,恰似一張巨大的屏風,寬廣而山勢險峻,難以逾越。“玉屏峰”旁的崖壁上有許多文人墨客的石刻,字體和大小不一,令我印象最深得有四個紅色大字;“岱宗遜色”:“岱宗”當然指五嶽之首泰山,杜甫詩云“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此四字是說黃山的氣勢直壓泰山。我也去過泰山,兩相比較,如僅從雄偉和氣勢來論,泰山確實是遜於黃山的。

  過了玉屏峰,基本是下山的路,山勢急轉直下,然而有一條路是直達天柱峰的。天柱峰,果然是一座支撐天宇的擎天巨柱!倚天矗立、高聳入雲,有石階可以直上其頂,如果時間和體力允許,登其頂一覽眾峰應是不虛此行的,然而,當我們仰望其高其險,不禁望而生畏!放棄了這種打算;一是體力耗費殆盡,二是時間上不允許了,如果一定勉強上去,恐怕到時沒有力氣下山了。

  於是帶着遺憾和疲憊繼續下山,雖然主要是下山的路,但由於爬山透支了體力,感覺腿有些抽筋,下台階時總擔心腿一軟摔了下去。下山的這一段,少了許多雄奇,多了很多嫵媚的風景,但我們急着下山,沒有心情再觀賞風景了。下午三點半,我們終於抵達了次光閣。回到了湯口鎮。

  別了,黃山,我的夢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