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讓你不舒服,他總是逼迫你,在眾多選擇中,做出一個適合當下的選擇。那往往不是最優選擇,而是最低選擇。
壓力就像一面照妖鏡,他好像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他總能想方設法地讓你自己現出原形。
在這個現出原形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從而也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的人接受了自己的醜陋和不足,在花蝴蝶和毛毛蟲之間,主動選擇了令人作嘔的毛毛蟲,因為心中有個聲音告訴他,那才是真實的自己!
而他聽從了內心的選擇,他不知道那個選擇是否正確,直到破繭成蝶的那一刻!
而有的人,被自己的醜陋和不足嚇壞了,他不相信這個自己的存在。
於是,他主動選擇了逃避,天真的活在“一個充滿理想和完美的童話世界”。隨着時間的流逝,他的完美世界非但沒有實現,反而離他越來越遠。
直到有一天,他終於看到了自己的醜陋和不足,他也承認了這才是真實的自己,只是他已經永遠的失去了改變自己丑陋和不足的勇氣和信心,他再也沒有能力改變自己了。
於是,他只能再次被動的選擇了“在自我討厭和痛苦不堪中”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