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初秋靈搏行

初秋靈搏行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作者:雨燕雙飛

  “靈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一路吟誦着《象祠記》里的句子,領悟着先哲“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的美好願望,沿着歪斜的山路,初秋時節,向靈搏山而去。

  靈搏山位於貴州省黔西縣境內,在當地又叫九龍山,據說是環繞靈搏山的兩條綿延不斷的山峰像九條蜿蜒的飛龍,故而得名。可有些書上把靈搏之山解釋成為靈鷲山和搏靈山,我想是誤了,因為靈搏山就只是一座山,那上邊確實還有象祠存在。

  我從靈搏的後山麓而上,羊腸小道彎彎曲曲,樹木蔥蘢。林間蟬聲陣陣,秋蟲低吟。還有些不知名的小鳥被我們的驚嚇,撲稜稜向天上飛去。由於樹木掩映,我抬頭向遠處看去,近處是樹,遠處還是樹,我沒有體會出這所謂靈搏山的美妙,我慕名而來,恐怕將失望而去,我不僅這樣想着。

  峰迴路轉,眼前豁然開朗,靈搏山的前麓像一張椅子,椅子的中間就是因文而名的象祠。可是歲月的滄桑,房屋歪斜,牆柱班駁,沒有感受到與《象祠記》對應的那種偉岸了。走進衰敗的老木屋,看見好幾位穿着青衣的修行者。有的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雙眼微閉,口中念念有詞,對外人的進入全然不顧,那份修為讓人嘆為觀止;有的左手直豎,右手敲着木魚,眼睛似閉飛閉,斷斷續續的聲音從微微開合的嘴裡傳出來;還有的沒事功課,在經辦我們常人熟悉不過的油鹽柴米。看到這裡,我雅然而笑,悟道,不管是修行的、當官的、或者是扛槍輿鼎之輩,始終離不開柴米油鹽。民以食為天,真聖語也。

  看見我們,經辦柴米油鹽的修行者招呼了我們,問是上香還是雲遊,如果上香就是五元錢一位,還可替家人買平安,一會可供應齋飯。我本無所謂神靈,但權且買幾豎香吧,一是為家人祈求一下,求得心靈的安慰,另外給修行者一些慰藉。一會我問到王陽明和《象祠記》,她們表現得很驚訝,不知所謂陽明先生為何物?我有些悲哀,是修行者的淺薄還是施政者的失誤,我不可名狀。

  “椅子”的後面有一個小山頂,一老年的修行者說那上邊是玉皇頂,可惜房屋已經損壞,只剩下一處空地,上邊風景極好,希望我們去看看。我是獵奇的人,於是欣然而往。

  爬上玉皇頂我才真正領會靈搏山的不凡之處。它像一隻振翅欲飛的蒼鷹,象祠雄踞於“蒼鷹”尖銳的喙上,上下懸空,氣勢非凡。玉皇頂則高居“蒼鷹”的頭頂,環視周圍,群山拱伏,如群猴拜王一般。靈搏山的兩側是兩條的綿延的山峰,像龍一樣飛舞,像象一樣奔騰,一路蜿蜒而去。靈搏山的前邊,一馬平川,放眼望去,心胸開闊,如果在玉皇頂大吼三聲,我保證許多鬱積於胸的憂愁將煙消雲散,深深的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絕對沁人心脾。我沒有登過泰山,無法領略泰山“一覽眾山小”的神韻,可我在這心學大師留下文學瑰寶的地方,卻能體會與眾不同的感覺。

  秋高氣爽,白雲悠悠;遺迹尚在,名人遠遊。初秋的靈搏,在金色的落日的映照下,翠翠紅紅,顯得和諧而美好,這是時代的福,是陽名先生所希望的福,因為“天下無不可化之人也。”“雖若象之不仁,而猶可以化之也。”萬物既可化,且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