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一管羊毫,描一楨心靈之景!
它不是西洋的油畫,不着彩,依然有色;它不是絢麗的水粉,不鮮艷,依然有致;它是典型的東方神韻,一如淡遠的中國水墨畫,帶我回心靈的故鄉!
那一定是在一個深秋,一簾詩意迷茫的輕紗,朦朧了遠山,朦朧了綠樹,朦朧了人的心,人的眼,還有人的夢境,透過文化濅潤后那扇虛掩的欞窗,彷彿可以看到生命的遠方!
她就是那一籠寒煙,一直美麗着我的精神家園!
讀過中國古代的詩書以後,會讓人不能不去思索古人對自然的痴愛,對詩心的考量與欣賞,也許有人喜歡那“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少誰家年少”優雅的風流,但更多的卻是激賞“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那無由的春愁,那流淚芳冢的春殘之美;或許有人心怡狂歌式的“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朝天之闕,但更有人沉醉於“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那深切的悲劇之美,也許有人喜歡“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的巍巍崑崙,但更有人去體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痛徹心扉的故國之戀,這些或者豪氣,或者衰颯,或者感傷或者無奈的詩句,讓人們的內心從中獲得了喜悅、悲傷、壯懷的情感體驗。就是這些滲透中國文化血脈的淺吟低唱,檀板金尊,給予了人們心靈的豐富滋養,但這些也許都不是古代文士心中珍視的人文景緻!
他們偏愛什麼呢?他們偏愛更多是深秋的景緻!
他們着意“風外殘菊枯荷,猶喜冷香襟袖”的殘荷,那是在深秋,他們着意“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落葉,目光聚焦在深秋,他們着意“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韻致,那心靈的戀曲也吟在深秋……。從古代那些詩風詞韻中,我們惟見雅士們悲秋情懷何其痴迷,何其凝重,又何其愁婉,這一切都在於其色慘淡、其氣慄冽、其意蕭條、其聲凄切的深秋景象,是那多感多思的靈魂與無奈的人生際遇,在最深的紅塵里相遇,從而使得他們百感交集,青衫盡濕,於是他們的百結愁腸在秋風秋雨中化作相思的淚水。這是文化的鄉愁,這是歷史的鄉愁,這也是生命的鄉愁!
在那文化的深秋,在那心靈的深秋,最讓人莫名惆悵而又具無限詩意的還是古人心中那一籠寒煙,象無邊的愁絲纏繞着憂鬱的靈魂,久久地,久久地不肯散去。
我的一位朋友,它用了有“寒煙”字樣匾額的照片,作為自己的頭像,我問拍於何處,她說在麗江,在麗江古城,我曾注視過“一米陽光” 注視過“麗江好夢”等的匾額,但唯一讓我遺憾的是沒有看見“寒煙”這個酒吧,如果看見了,我肯定會那裡沉醉不醒,這名字勾起了我的遙遠之思。在“寒煙”這個匾下,還有一行小字“尋找失落的記憶”,這行小字也許是文化的路標,生命的路標,我想它應該是希望人們去尋找失落的文化,回味青春的往事,追憶逝水的年華吧。如今那殘荷,那雁字,那歸鴻,那露濃花瘦的意境,還有多少人去關注呢?還有多少人象古人對寒煙之景那無言的痴情呢?於是,我便循着那路標,尋找着在寒煙里蘊藏的歷史的印跡,文化的印跡,我的目光鎖定了寒煙!
寒煙,雖天然而生,不帶思想,但卻在人的心裡瀰漫著無邊的清愁,因為那遠山,遠樹,那暮靄,輕煙,構成了一幅無言的深秋的水墨畫,這些物象,不語就有憂鬱橫生,不着墨就有愁緒縈迴,那無邊的悠遠,是悵寥廓的夢境,那無邊的深秋,是凄婉的詩境,那無邊的暮色,是最深的寂寞,那歸鴻的叫聲,更是無邊的嘆息,寒煙,在這冷色調的畫境中,滋生出無邊的濃愁……。
寒煙,雖天然而生,與人無關,但卻融進了濃濃的生命體驗。“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在范仲淹的眼裡“寒煙”是他最深的人生寄託,他生命理想與政治報負難以實現的苦悶,世事艱難,幾次貶謫幾回歸來的惆悵,在他心中慢慢發酵,於是見寒煙則倍感際遇無常,仕途多舛,這寒煙契合著他的心靈頻率,成了他傾訴衷腸的千古知已,揮毫潑墨的漢帛尺素。“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王安石眼裡的寒煙,同樣漫彌着無邊的悲憤,聯想國家的衰落,改革的失意,他眼裡的那一簾寒煙便幻化成井田上縱橫的阡陌,變法失敗后裂身的五馬。可以這樣說,那迷茫的寒煙,籠罩在唐風宋韻的每一楨花光水影中,籠罩在詩人歌者譜就的歲月章回里。
寒煙,雖天然而生,但卻染上了無邊的鄉愁,“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那煙是寒煙,那山是寒山,山無愁,碧色依舊,然傷心人卻難了不絕的鄉愁,那煙與人何干,是人的心中情與眼前景的融合在一起,於是有了長亭短亭之思,有了宿鳥歸飛急的歸鄉情結,在異鄉異客的眼裡,寒煙是那麼重的一份凝愁!
寒煙如織,起於青萍之末,寒煙如夢,起於秋水之上,寒煙如黛,起於平林之中,寒煙無語,卻生生扯出些清愁,它在失意者的心中散落,它在異鄉客的情思中漫延,它在西樓佇立的思春人兒的心底渲染,唯有那有情人在耳畔的細語細聲可化寒煙之冷,唯有錦字迴文在枕畔可減寒煙之寂,唯有那鈿箏錦瑟堪化寒煙之愁!可那三千長發安在?唯留下一地惆悵,那臨風的暮蟬,卻只能在我回憶中聽她淺吟低唱,那弄月的清影,只有在我夢裡翩翩起舞,那一片永不飄落的紅葉,又墜落在深秋的斑竹林里去了,我無處尋覓……。
隱隱迢迢,霏霏拂拂,蔓草寒煙秋色,何處是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