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山石盤根

山石盤根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清晨的朝陽,柔柔地灑下金色的光芒,此時我們正通往柴山的道路上。遠山蒙嵐,綠樹含翠,路在車前無限延伸,兩旁景物迅速後退,柴山很快就在眼前。這是新春的二月,料峭的清晨。

  壽山俗稱柴山,位於台灣南部的高雄西南濱海,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巒,介於北方的左營軍港與南方的高雄國際港之間,成為高雄臨海的一道天然屏障。壽山和旗津的旗後山共扼高雄港咽喉,早期居民曾以“旗鼓相當”來形容這兩座山,其中“旗”指的是旗後山,“鼓”則是指壽山。

  壽山是高雄的瑰寶,其地質屬於隆起的珊瑚礁石灰岩,天然岩洞甚多,是海底上升成為陸地的有力證據。這處堪稱為城市中的山林荒野,為高雄市民提供了一處爬山健身以及接近大自然的生態環境。這與澄清湖以水光湖色為主要背景的半人工景緻,有着很大的差別。

  澄清湖景區有曲橋釣月、柳岸觀蓮、深樹鳴禽等八景,但壽山的自然步道,似乎就無此幽雅動聽的名稱,顯得相當草根性了。壽山步道分為南北兩條,南壽山步道,系從壽山動物園入口處旁邊的登山口進入;北壽山又稱為柴山,其步道則系由龍泉寺旁邊的巷道蜿蜒而行。

  高雄柴山至今仍然保有原生熱帶植物林相、以及珊瑚礁石灰岩地質,其多樣化的自然生態景觀,成為民眾接近以及探索柴山之美的秘境。台灣獼猴佔據山林,被戲稱為柴山的原住民,但因長期被遊客所餵食,因此已經漸漸失去了野外覓食的本能。

  抵達柴山登山口附近,將車停妥后,徒步穿過山腳小路,走上通往步道的水泥狹窄斜坡。踏着輕快的腳步,捨棄整齊有致的木階棧道,沿着龍泉寺後方的曲折小徑,踩着一塊塊已被無數腳踵磨光的棱石,一路手腳並用攀沿而上。

  在林蔭灑落中,經龍皇亭、國泰休息站,來到了龍門亭。龍門亭旁有一溪溝攔水壩,攔水壩內乾涸無水,已無流水潺潺、水盈溢壩的景象。由龍門亭旁右轉往小坪頂方向,沿途都是天然的珊瑚礁岩以及原始熱帶叢林。在越過高低不平的珊瑚礁區之後,道路豁然平坦開闊。

  走過小紅橋,紅橋下方即為內惟小溪貝冢遺址。遺址既有生態保育的環境價值,更有過往西拉雅族原住民生活的文化涵蘊。道路旁的土地上,處處可見裸露着的大大小小貝殼,依此情況而觀,相信土地內所蘊藏的數量,一定甚為龐大可觀。

  兩旁大樹高聳插雲,潑灑林蔭撲地蔽道,樹林寬闊迭嶂,光線也隨之陰暗不少。步道建構因樹隙而蜿蜒,走在曲折的樹間林道之中,猶如進入一處森林地帶一般,只差足下並無雜草漫脛而已。此處雖然遊客如織,但在熙來攘往之中,卻是井然有序,有別于山下的喧囂和吵雜。

  轉入小徑,越過淺溝,進入坡度甚大的“好漢坡”,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條登山路徑。好漢坡並無木板棧道,是一條未經整理過的山路,礁石凹凸崎嶇不平,足下僅能彳亍而行,雖然一旁有繩索可供扶持,但是其難度頗高。如果系初次攀爬,在中途又不知適時地停歇腳步、調和氣息的話,將會很難走完全程。

  舉頭往前眺望,但見登山小徑無盡地向上延伸,最後隱沒於曲折的林蔭樹叢之中。小徑蜿蜒步履穿梭,兩旁儘是灌木林相,高大喬木其實並不多見,可說僅是妝點門面性質而已。雖然大樹有限,但是小樹則是遍布羅列,而在樹影交迭之中,往往也不見藍天,更不必擔心陽光曝晒。平步向上,靜心調息,在放空心思之中,盡情享受大地所賜予的“芬多精”。

  抵達中心休息站,已是好漢坡的盡頭。行經該處,附近巨大的珊瑚礁岩林立,幾棵大樹羅列其中。此地之地形高低有致,只見在粗糙不平的礁岩峭壁之上,一棵大樹的多條粗大樹根,由上端曲折盤繞而下,將整塊突出的大礁岩,密實且多重地包覆著,而這塊巨大的礁岩,儼然就成了這棵大樹的囊中之物。

  親賭此一大自然的奇景,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日本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天空之城》來。而這兩類場景的最大差別,只在於一個是漂浮在天空之中,一個則是座落于山區原野裡頭而已。面向眼前的奇特景緻,除了讚歎樹木堅強的毅力,使原本業已死亡的珊瑚礁,再度展現無限的生命力之外,也對大自然的神奇奧秘,激起了無比的崇敬之心。

  返程行經富家溝,兩邊絕壁,有如斧鑿刀削一般,巍峨矗立、高聳插天。行經其中,頓覺微風徐徐,清涼沁心,宛若一處人間仙境。抬頭仰望溝頂,巨木依次排列,樹根沿着峭壁縫隙,姍然分岔而下,最後隱沒於溝底的土壤落葉之中。樹根有的粗如大腿,最小的也如手臂一般,在盤繞錯綜之中,堅實地穩住樹木成長的根基。無怪乎整棵大樹欣欣向榮,毫無老態龍鍾之模樣。

  造物神奇,點化大地堅實生命;山石盤根,描繪人生奮鬥藍圖。親訪大地,體會自然,胸懷虔敬之心,探究宇宙真諦,藉以填補人類心靈之虛空。生於珊瑚礁區,樹木生存之道,唯有盤根錯綜、廣布根基一途,藉以盡量從大地之中,汲取必要的水分和養料。終究,挫折乃是淬勵之石,毅力恆為成功之本。

  山石素材雖無情,樹人教育應有心。真心感化,頑石點頭,則穹蒼大地可無盡,人生大愛亘長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