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向來很重視教育問題,他們把孩子的培養當做一種社會義務。但是,身為世界上最浪漫的法蘭西民族,法式教育在細緻嚴格的同時往往又摻入了溫馨而浪漫的幽默色彩。
故事發生在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一天,孩子放學后在客廳里玩籃球。正玩得起勁的時候,籃球不慎打落書架上的一個花瓶,花瓶“咚” 的一聲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碎片。更令孩子驚駭的是,這個花瓶不是普通的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來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為了掩蓋自己闖下的彌天大禍,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細心的母親擦拭花瓶的灰塵時,就發現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害怕受到懲罰的孩子靈機一動,說:“一隻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麼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後碰掉了架子上的花瓶。”母親很清楚孩子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都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母親不動聲色地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卧室的床上發現了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取出一個盒子,從裡面拿出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隻會開窗戶的貓。以後,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接着,她又在孩子手裡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傑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物品的做法,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強的膠水,還需要更高的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裡,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然後,母親又拿出一塊巧克力,說:“最後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裡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孩子之前那顆叛逆的心早就飛到九霄雲外。之後的日子,一切照舊,唯一的變化是,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那三塊巧克力就會立即浮現在眼前。
點評
有時候,沒有懲罰就是最好的懲罰。
當孩子撒謊時,這位媽媽沒有一句責難,相反,她良苦用心用獎勵的方式讓孩子“情何以堪?”從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