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繁瑣得事情太多,以至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來區分什麼是我們必需的,而什麼又是可有可無的。於是日復一日的重複,年年月月的循環,沒想過捨棄,沒想過改進,更沒有想過去擁有更適合自己,再有的於自己必需的。
某時,某地。男孩追求女孩。男孩每晚睡覺前都會給女孩發一條短信,道一聲晚安。因為某個夜晚女孩對男孩說:她已經習慣了男孩睡前給她發送的晚安的短信。男孩重複着,每晚要到凌晨時候,就會給女孩發一條晚安的短信。某天,男孩突然想:今天不和女孩說晚安,看女孩會有什麼反映。男孩這樣做了,一直等到凌晨兩點,手機卻沒有響過。男孩想:也許是女孩有事,或者是太困了,所以沒有發覺。第二天也沒和女孩說晚安,也是等到凌晨兩點,手機也沒有響過。男孩又想:也許女孩真是累了,或者是不是電話丟了,所以如此這般。第三天,男孩堅持着,不碰手機,只是眼睜睜的看着,看着,看到手機上面的時間走到凌晨兩點,手機卻依舊沒有響過。男孩終於明白:女孩所說的習慣,並沒有成為她生活的必需。而晚安,是可有可無的,是之前談話的附屬品。
是的,必需也可大概的說成習慣。
早晨起床你洗漱的用具,總是在同一個地方,你也會在每一天的清晨,在那個地方,用它們洗漱,用你的牙刷,用你的杯子。如果某天換了牙刷,你漱口時候一定會想到此時用的是新牙刷;如果杯子換了地方,你拿時候一定會想昨天你用它做什麼了,怎麼沒有放回原地。
這是條件性的反射。是一種習慣!
中午要到12點時候,你就想到吃飯。那時你並不一定餓,你可能10點時候才吃了兩碗飯,卻習慣性的端飯夾菜,狼吞虎咽。為什麼呢?因為到了吃飯時間,周圍的人都鼓着腮幫子咀嚼,下咽。就算你不吃,下午兩點你可能餓了,於是想起中午沒有吃飯。
這是精神上的提示,更是一種習慣!
這世界沒有一個人完全了解另一個人。人是很複雜的動物,要看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要不怎麼有“人來瘋”的說法。能分析的,不過是一個人常規下的思維以及處事辦法。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一個人總想完全的了解另一個,然後在摸索的思維下,形成一種共有的習慣。於是有遷就之說,有犧牲之言,更有捨棄自我之苦,可是,結果卻並不是當初想的那麼一回事兒。
因為在他(她)的習慣里,你所有的努力都付水東流。他可能在某一刻於你有條件性的習慣,但過了那一刻,又是起點終點,圓圈輪迴。因為新牙刷,過兩三天,也是舊牙刷了。
某時,某地,某兩個人。女孩晚上下班回家,發現男孩竟不在家,於是想是不是男孩加班,是不是同事聚會,是不是和朋友出去閑逛,甚至會有極端的想法以為是不是出了什麼事,趕緊撥通電話詢問一通。男孩回答說,在加班趕工作進度,因為電話沒電了,又一直忙,所以忘記給女孩說會晚些回家,連忙說對不起。電話里,還能聽見女孩嬌聲的嗔怨。其實男孩下班就回家,但突然肚子痛,去醫院了。接電話時候,男孩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輸液。
女孩看不見男孩,所以些許驚慌之後一些嗔怨;男孩怕女孩多想着急,慌亂,所以撒謊說加班。回頭一看,卻都是出自一種關心。而這種關心,都已經納入彼此的生活習慣,於是才有驚慌,嗔怨,安心,撒謊,忍受。
這可說是一種精神上的依賴,已經由最初條件性的反射瞬間,經過長期的適應,成為一種生活和精神上的習慣了。女孩可能和男孩許久都沒有討論過流星下的誓言,許久沒有夜晚看星星的浪漫,女孩逛街也不再非叫上男孩,男孩看球賽也不再興奮的對女孩講解,甚至某個時候疑惑:我還是當初那樣愛着她(他)么?然而當意外出現,所有的疑慮風飄雲撒:原來已經習慣了她(他)在的生活。當初的愛之所以新鮮,是因為對彼此的新奇,當某天愛得深了,升之為情,來維繫全部時候,就是生活。
許如參天大樹,一定會在冬天捨棄黃透的葉,枯死的枝,讓其盡歸泥土,才能保證來年春天有茁壯的芽,新出的枝,才能有那一樹肥厚的綠。四季反覆,枯死新生,這,不是一種生活的必要嗎?
如呼吸那樣習慣,如呼吸那樣必要。如果某一天失去某件事物,你感覺窒息,那麼,就快去尋回;如果某一天爭取到某件事物,而你並不有呼吸純氧的驚喜,那麼,就捨棄吧。
一棵刺透天際的樹,要的是偉岸,是自身的枝葉,而並不是靠寄生樹枝的藤藤蔓蔓!
尋找一個必要 標籤:只有一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