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愛孩子是父母諸多情感中最不宜改變的一種情感,然而不是做父母的愛孩子了,就能教育好孩子,而首先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的需求,要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力,用心聆聽孩子的聲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這對孩子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都是有好處的。情感的溝通和交流是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橋樑。
2、讓孩子相信自己。這一點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餘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要給孩子一個勞動崗位,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凡是孩子應該做的事,無論他做得多麼差,家長都要讓他自己做,要堅信孩子總有一天會做好的。凡是孩子已經會做的事,我們都應堅持讓她自己做,讓她有責任感,更進一步培養她的主動性和自制力。記得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教她自己吃飯,孩子小手拿不穩,一碗飯經常是吃到嘴裡半碗,掉到身上、地下半碗,就是這樣我們也不怕麻煩,吃完飯再給她收拾,孩子慢慢學會了自己吃飯,吃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一歲八個月的時候就順利送進幼兒園。
3、以平常心教育孩子。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大多數家長都在刻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但美國教育專家指出,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引導他們擁有一顆“平常心”更為重要。平常心可以讓人以正常的心態看待優秀的同伴,客觀的分析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水平,進而拋棄不切實際的追求以及盲目的自卑感。
4、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空間。一定要給孩子相對的自由,這樣會培養起孩子的被尊重的成人感和自我控制的成就感。家長的“說了算”和“孩子聽話”實際上是一種“偷懶”心理,因為“強勢控制”是最簡單的管理辦法。長期這樣做的後果是學習成了家長的事情,孩子失去自主性,隨之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我們小的時候,家長都很忙,無意識中,家長給了我們充分的成長空間,學會了遇到事情自己思考,自己去判斷,我們的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培養起來了,現在,我們要儘可能去放手,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做主,尊重孩子的選擇,選擇權在孩子手裡,我們只是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孩子就可以了。
鼓勵可以使孩子學會自信,表揚可以使孩子學會感激,讚賞可以使孩子學會自豪,誠實和正直可以使孩子學會什麼是真誠和公正。和睦溫馨的家庭能給孩子一個歡樂的成長環境,也能使孩子有一個熱情積極的性格。
健康和諧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標誌,健康和諧的家庭也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動力源泉,讓我們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最近,工作上有些變動,心情很不平靜,翻出了去年四月份寫的一篇徵文,重新看了一遍,有些話,對自己、對孩子都有很好的啟發作用,人為什麼有的時候會犯糊塗想不開呢?!開開心心每一天吧!
《努力創建新型文明家庭模式》
--我心中的和諧家庭徵文三
(作者 情長)
中國共產黨中央提出和諧社會理念,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已成為我國社會生活中的熱門話題,這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作,而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同樣需要和諧。沒有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只有每個“細胞”都真正和諧了,社會的“肌體”才能健康發展、充滿活力,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最終實現。
和諧家庭是以家庭成員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家庭成員之間、家庭與社會之間、家庭與自然之間相互和諧的新型文明家庭模式。若要擁有和諧社會,就必須先有和諧的家庭。我認為和諧家庭必須具備幾個重要的特徵:
一、和諧家庭應該是溫馨的、充滿愛的。
在現代家庭里,家庭成員要求人格平等,要相互尊重對方的人格,同時也要以實際行動贏得自己的人格。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幫助,才能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關係。只有溫馨的、充滿愛的家庭才稱得上和睦家庭。
“愛”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感,“愛”與“被愛”同樣是一種幸福、一種快樂。“創造的力量根植於愛”.“愛”是更加高尚、純潔、無私的,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愛”是力量的源泉,“愛”是溝通的橋樑。一份關懷、一聲讚許、一個微笑、一份鼓勵,都能夠溫暖每一個人的心。然而,愛是相互的,沒有真情投入,就不會有真情回報。只有以自己的愛才能贏得愛,才能架起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橋樑。生活中,愛不僅是家庭成員前進和發展的精神動力,而且是建立親密無間、和諧關係的基礎。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夠對每一個人起到感化、塑造和激勵的作用。
這個複雜的社會,不管是家庭中的哪一位,都要懂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我們誰都不是一個完人。在平等、尊重、真誠、寬容的基礎上,創造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需要和責任。只要用心去體味,用心去創造,就能不斷打造出這樣一種境界。我們都應該以真誠回答真誠,以理解換取理解,以心暖心,以愛贏得愛。也只有這樣,家庭才能在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下共同的促進與發展。只有家庭和諧了,社會的大家庭才更和諧、更溫馨、更充滿人情味。
二、家庭應該是平等自由的、團結互助的。
建立和維持良好的家庭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就要相互理解、關心、愛護和幫助,而不能只是索取,不去給予、不去奉獻。尊重乃敬重、重視之意,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尊重,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別人。家庭成員之間,也要懂得尊敬他人的人格、權利和勞動。我們要懂得理解人,夫妻間互敬互愛、平等和睦,就能使全家團結,人心舒暢。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責任,家長應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要多看到他們的長處,要學會寬容,不要斤斤計較,不要對孩子太苛刻。相反,子女也有對父母贍養孝敬的義務。子女也應該多為家長着想,要懂得家長的辛苦,體諒家長的用心,多為父母分憂。
吳俊忠教授指出“和諧家庭主要應該表現出四個方面的和諧,即關係和諧、生活和諧、發展和諧、心理和諧。關係和諧,是指在家庭成員中要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彼此寬容、相互理解;生活和諧,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讓家庭里洋溢着快樂的氣氛。發展和諧,是指要有一個全體家庭成員一致認同的基本價值取向,一家人都要能基本達成共識。心理和諧,是指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要有為家庭發展而和衷共濟的良好心態。”家庭成員之間不能動輒就互相埋怨,相互指責,而是應該彼此多一點關愛,多一點感恩,多一點謙讓,多一點支持。
在和諧家庭構建中,要積極傳承中華傳統家庭美德。家庭美德是社會安定團結、健康發展的保障,不僅對家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對社會也具有強烈輻射功能。家庭成員的道德意識和文明行為,對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形成與維護有着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也直接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和文明。家庭美德又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文明基石,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有賴於家庭的穩定和文明。家庭美德建設搞好了,就能啟動家庭成員的內動力,推動社會的發展。家庭美德建設的好壞是現代家庭是否健康向上、和諧融洽的重要標誌。因此,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三、和諧家庭應該是健康向上,有益於孩子成長的。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有多少的家長因缺少知識而苦惱,有多少創業者因知識的匱乏而失敗。和諧家庭的家長,必須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儘快掌握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全面提高家教水平。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培養一個身心健康,有自信心、上進心的孩子對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搖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子女要傾注無私的、崇高的愛,要擔當起自己應盡的義務。學生思想品德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因此,作為家長就應該努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和修養,還要為孩子做出榜樣,以自身的言行感染孩子、教育孩子。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良好的學習環境,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我們要引導他們具備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教育他們勤學好問,教育他們學會做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着直接的影響。家長要讓孩子享受充分的愛,在家庭中不僅創造一個學習的氛圍,也還要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民主氛圍。因此,家長應當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逐漸形成學習的良好家風。
四、和諧家庭應該是鄰里團結、熱愛公益的。
俗話講:“遠親不如近鄰”.良好的鄰里關係,不僅有助於我們克服困難,還能為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鄰里團結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規範之一,按照鄰里道德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行動,對於樹立社會主義的社區新風有着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個家庭同左鄰右舍的關係,實際上是個人、家庭與社會之間關係的縮影。鄰里之間雖然職業不同,志趣愛好不同,但朝夕相見、守望相助,日常生活中有着特別密切的關係,所以鄰里之間要互相關心和幫助。我們應該主動為左鄰右舍的方便着想,處處注意自己的行為對左鄰右舍的影響並約束自己。良好的鄰里關係不僅為家庭創造了和諧、安寧的生活環境,而且鄰裡間還會互相影響、教育和感化,有利於營造溫馨、穩定的社會人際環境。
和諧家庭應該是富有愛心的、熱愛公益事業的。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我們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社會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我們的生活環境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還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需要關愛、需要幫助。當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是為了全面改善所有人的生活環境和狀況。因此,和諧家庭的成員就應該積極投身到新農村的建設中來,用愛心去溫暖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創造去體現自身的真正價值。
五、和諧家庭應該是有文化氛圍的、與時俱進的。
構建和諧家庭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和良好的文化條件。當今世界,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建設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這對和諧家庭文化建設提出了具體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下功夫培育和建設有利於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家庭文化。高尚的家庭文化是方向、是理想、是家庭為之努力的目標。家庭文化是一種精神,家庭是人格塑造的加工廠。
創建學習型家庭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讓每一個家庭成員在良好的家風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我們要以“八榮八恥”為標準,辯是非、明榮辱、分善惡、別美醜,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揚善懲惡、扶正祛邪,無不與家庭學習息息相關。
“學習型”和諧家庭需要全體家庭成員的共同參與,作為家長要提高認識,更要做好表率。只有我們的知識水平提高了,文化素養提升了,才能夠與時俱進。這樣,我們的家庭也必然會走上和諧發展的道路。只要我們不斷思考研究,並努力地付諸實踐,每一個家庭都會成為學習型的和諧家庭,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總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領域,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堅固防線,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完整、健康、溫馨、和諧的家庭有利於人的全面成長,有利於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每個公民的願望,構建和諧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因此,在構建和諧家庭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應該規範自己的行為、思想,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描繪新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整個家庭面貌得到改變。每一個家庭和諧了,那麼,我們的社會必然會更加和諧發展。
註:本文2007 年2 月在北京市房山區“我心中的和諧家庭”徵文評選中榮獲三等獎,並收入光明出版社的出版的《我心中的和諧家庭》一書。
和諧家庭徵文3篇 標籤: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