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成長經歷:故事的魔力
作者/翟英琴
我出生在冀中平原一個名叫李干戶的村莊。潔白的雲、湛藍的天、廣袤的黃土地,還有家鄉質樸、憨厚的人給了我醇厚的滋養。最重要的是,我很小就被故事的魔力所吸引。
有一天,父親下班帶回來一個叫做收音機的東西。收音機像磁鐵,我就像鐵釘一樣,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但是,白天的節目被母親包攬,她和周圍鄰居家的嬸子大媽們,坐在我家的大槐樹下,一邊納鞋底兒,一邊聽劉蘭芳播講的評書,我只能在一旁“蹭聽”。
傍晚時分,曹燦叔叔主持的“小喇叭”節目,成了我的“主聽”。“滴滴答,滴滴答,小喇叭開始廣播啦!”每當從收音機傳來這個聲音,我會斷然不許弟弟妹妹發出任何聲音,包括父母,他們說話聲音大了,我也會毫不留情地制止。《哪吒鬧海》、《木偶奇遇記》、《孫悟空大鬧天宮》等一些優秀的少兒故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我的腦海。
故事的來源還有一種重要渠道,就是圖畫書。我記得父親第一次給我買的是《小猴子吃瓜果》和《小鳥比美麗》。這兩本圖畫書做工精美,色彩亮麗,寓意深刻,讓我終生受益。
上學后,我開始和同學傳借小人兒書看。父親見我如此喜歡,時不時給我買些回來。有的同學看過的書不要了,也送給我。慢慢地,我家的小人兒書多起來,足有三大紙箱。它們成了我瘋跑玩耍之後的精神食糧。看完小人兒書,覺得還沒過癮,晚上睡覺前,我就纏着母親講故事。母親講的多為民間傳說或是神話類的故事,像《牛郎織女》、《七仙女下凡》、《柳毅傳書》、《白蛇傳》等。那時,我就想,我要是七仙女就好了,既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又可以到人間遊覽玩耍,多麼快活啊!
各種各樣精彩的故事,豐富了我的想象力,也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知道世界是廣大的,也是充滿奇趣的。同時,一顆小小的文學的種子悄悄地播進了我的心田,時刻準備萌動,尋找機會發芽。
小學時第一次寫作文,我的習作就被當做範文在全班朗讀。上初中的時候,我偶然發現一份語文報紙上有個版面是專門刊登學生習作的,於是我偷偷抄下報紙的地址,將自己的一篇作文好好潤色一番,用省下的飯菜錢買來郵票和信封,一封帶着我的夢想的信從郵局出發了。
很長時間過去了,在我快忘記這件事情的時候,編輯部寄來了樣報和12元稿費。這個消息在我們班級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大學時代的我,如魚得水,盡情徜徉在文學的海洋里。閱覽室、圖書館里經常可以看到我的身影。一些報紙刊物經常刊登我的文章。由於文學創作成績斐然,我獲得了所在大學的“文學作品與論文創作單項獎”。
參加工作后,我一直堅持文學創作,我願意為這方土地種出更多芬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