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選擇就是勇敢一點去賺錢,賺錢就是要勇敢,連賺錢還不敢嗎?下面的故事告訴你如何勇敢去賺錢:
46歲的鄭興國是個性情中人,他開了家私房菜館,店裡最顯眼的地方赫然貼着聲明:道德敗壞者不得入內,欠錢不還者不得入內……問他為什麼這樣寫,他說碰到過這種人,他不歡迎這種人來酒店。問他會不會影響生意,他說:“我不稀罕這些人的錢。正人君子也不會忌諱這些話。”
他在每間包房都擺一套幾千元的茶座,為的就是讓喝茶的人尊重茶道。“中國有悠久的茶文化,作為中式飲食文化的繼承者,我有義務傳播我們的文化”。
事實上,創新已然成為鄭興國的一種本能追求:“我要給顧客不一樣的的餐桌文化。”
1 三拆灶台盤起漢派餃子館
當下海剛成為一個時髦名詞時,鄭興國就辭職下海了:開過出租車,做過鋼材生意。1995年,在哈爾濱出差時,朋友帶他去一家餃子館,結果吃餃子的人已排到門外頭了。鄭興國感慨:“我要是開個店,有這好的生意,就不用成年在外奔波了。”
朋友沒把這話當真,他回武漢卻正兒八經幹起來,又是找書本學做餃子,又是在武漢三鎮找門面。這時朋友們才發現問題“嚴重”了,一起勸他收手,“你知道一個餃子幾個褶嗎?武漢有哪個把餃子店開成酒店那麼大的?”鄭興國卻鐵了心:“別人不開店,我就不能開?北方到處都是幾百平方的餃子館,武漢遲早會有。”
第二年,他好不容易盤下武昌鐘聲酒樓一檔300平方米的門面(他接手前換過幾個老闆,都說那裡不好做),憑着自己的記憶和想法幹了起來。“我的‘老師’就是買的兩本酒店裝飾書,但誰都知道,沒哪本教材能把實際問題都講到”。他拆掉了原來的灶台,按書上說的標準重做,可一燒火才發現,這是炒熱菜的灶,根本不適合蒸煮麵食,只好拆了再做。第二次做好了,又發現布置不合理,妨礙案台、爐台等工種的操作。他二話不說,拿起鎚子砸掉再做。如此三拆三建,總算解決了灶台問題。
忙了大半年,鄭興國自創的江南風格的“五星餃子館”終於建成。
2 巧算賬“免費”請來餃子大師
忙裝修的同時,鄭興國滿世界找會包餃子的大師傅。四處碰壁之後,他到武昌一家東北飯莊試試運氣。那裡的師傅給他出了個點子:“我師傅是哈爾濱有名的餃子大師,他做過的店沒有不火的。要是能把他老人家請來,你的事准成。但老人家已多年不出遠門了。”
要到電話號碼,鄭興國馬上給對方打電話。大師只說了句:“那你過來談談吧。”放下電話,鄭興國馬上買了當天的機票飛哈爾濱。時值9月底,武漢還在穿短袖衣服,哈爾濱已得穿毛衣了。下了飛機的他不得不先到商場買毛衣和外套。
一見面,大師給嚇了一跳:“你膽兒可真大,一個電話,3000多公里就過來了。”他答應去武漢,但開出月薪5000元的價碼,這在武漢至少能請兩個紅案大廚。不過他賣了個關子:“信得過我,廚房交我管,每月給你省的材料,都能給你把這份工錢省回來。”鄭興國略一思索,把手一拍:“好!成交了。”
果然,大師一到店裡,就向鄭興國交了份漂亮的“答卷”。他先讓鄭興國招來的20個人,當著他的面比包餃子的速度,然後再把餃子館附近人流量調查一番。調查完,大師說:“以現在的客流量,只留5個人就夠了。”
大師在節省成本上也有一套。他把原來當成廢料扔掉的邊角余料,盡量利用起來。“像以前做芹菜心,我們都是不要的,他把芹菜心做成了涼菜,就這個菜一天就多賺100多元。加上其他省下的成本,早就超過了5000元,相當於我不用錢請來了個大師做事。”鄭興國笑眯眯地回憶說。
有了大師的幫助,五星餃子館開張三個月就爆滿。1999年,他又租下鐘聲酒樓二層樓的1000多平方米,擴建成自己的餃子館。2000年,他旁邊的一家400平方的酒店關門,鄭興國又順勢租下,他的餃子館成了當時武漢最大的餃子館。
其後,他同時在市內、省外加速擴張。“最多時,我在全國開出20多家分店,但因為管理跟不上,陸續關掉了一批,只保留市內7家店”。
最後請記住你的選擇:勇敢一點去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