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項目建設實施方案

項目建設實施方案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項目建設實施方案(一)

  一、背景及意義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年)》明確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調“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年)》把數字校園建設列為重要工作。數字校園建設已成為國家教育信息化整體推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省中小學校在數字校園建設和應用方面已經有了較好的基礎,形成了一批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示範和引領作用的典型。為了引領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開展“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建設項目”,對於推進我省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總體目標

  用3年時間,在全省範圍內遴選一批學校信息化基礎環境建設和應用效果好的學校,通過實驗探索,形成百所省內國內領先、應用創新、成效顯著的數字校園示範校,引領數字校園的建設與發展。

  三、建設思路

  1、以構建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環境為目標

  借鑒國外基礎教育建設經驗,構建國內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環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發展中的革命作用,全面支持高質量的基礎教育系統建設。

  2、以對信息社會教育形態的研究為理論依據

  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劇烈變革,繼工業社會之後的信息社會正在形成。與之相應,建立適應信息時代的教育系統日趨重要。為構建面向信息社會的教育系統,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充分分析、設計,科學合理地構建信息化教育、教學環境,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3、實驗先行,重點突破。在先行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探索形成數字校園示範校,為全面提升我省數字校園建設和應用水平提供經驗和示範。示範學校要不斷提升數字校園建設和應用的水平和效果,着眼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開展前沿技術、新興產品的試驗和應用,研究其對學校教育、師生髮展、管理體制所帶來的變革等,形成新的突破。

  4、活動推動,應用創新。圍繞項目實施的總體目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實踐活動,提升項目學校師生的信息素養和校長領導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推進數字校園的常態化應用和創新應用。

  四、實驗內容

  1、利用先進技術,前瞻建設數字校園環境

  (1)完善數字校園的基礎設施。在校園網絡全接入、全覆蓋的基礎上,依託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構建數字校園的基礎設施;創設網絡環境,推進個性化學習和隨時隨地的學習;重視面向學生髮展的信息化學習設施和體驗設施的建設;重視基於新技術的應用。

  (2)整合併完善數字校園的資源建設。整合各種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加強學習資源設計與建設,開展能夠滿足不同學生學習興趣的選修課資源、校本教育資源的建設和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資源建設。

  (3)整合併完善數字校園應用系統。在進一步完善辦公自動化、學校管理、家校互聯繫統、網絡社區等的基礎上,加強教學支撐和應用系統的規劃與建設,關注學生電子成長檔案與教學過程評價系統建設,整合和開發支持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等方面的數字校園應用系統。

  2、加強數字校園的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1)加強數字校園環境下的網絡學習、虛擬實驗及各種生活體驗,探索高水平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形成各有特色的信息技術教育。

  (2)加強數字校園教學系統的全面應用,運用信息技術改革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推進數字校園環境下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幫助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3)加強數字校園教育管理系統的應用,提升學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強化教育管理決策的數字化,形成信息化環境下的校園文化,提升信息化時代的學校辦學水平。

  (4)開展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開展基於網絡協作平台的區域教師學習共同體研究、基於網絡協作平台的城鄉教師互助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教師互助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泛在學習資源設計與開發、基於手持移動設備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校本課程建設研究,等等。

  (5)開展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學生髮展研究。開展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研究性學習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學科學習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學伴互助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心理輔導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學習困難學生教育援助機制研究、基於手持移動設備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研究,等等。

  3、加強教育、教學創新,創新教育、教學型態

  (1)推進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的創新,鼓勵中小學學校、教師開展各類教學創新活動,建立並完善新型的教育、教學型態。

  (2)加強學校、家庭、社區和社會間協同教育系統的應用,發揮數字校園在校際協作、家校協作、遠程協作等方面的作用。

  4、探索並形成數字校園建設和應用的投入和保障機制

  數字校園建設要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在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探索形成建設經費投入和日常經費保障的機制,關注數字校園專業隊伍建設、運行維護機制建設、標準規範建設和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申報與確認

  在各州市條件具備的學校中遴選,評審通過的學校要與省電化教育館簽署相關研究、管理協議,開展數字校園實驗示範的研究,參加省電化教育館組織的各種培訓並接受指導。

  1、項目學校的基本條件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能夠把數字校園示範校建設與本校整體發展規劃緊密結合;

  具有良好的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基礎,已實現校園網絡全接入、全覆蓋;終端設備能滿足教學和管理的常態化應用要求;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已實現常態化應用,並在當地具有較好的影響力;

  具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潛力,有專項經費支持和人力等條件保障;

  學校自願,並得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和充分支持。

  2、項目學校的確認

  市州電化教育館(站)推薦,省電化教育館組織專家評審,省電化教育館審批確認。

  3、示範校確認

  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評估驗收優秀的學校確認為數字校園示範校。

  六、組織與保障

  1、項目的組織管理

  省電化教育館成立“湖北省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和“湖北省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建設項目”專家組,負責項目實施方案等的擬定、項目學校的評估和指導,相關市州電教機構參與項目的組織、實施和指導工作,保障項目的有序進行。

  項目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數字校園建設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加強對項目實施工作的領導。

  2、項目學校的隊伍建設

  省電化教育館將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服務,組織項目學校校長、教育信息技術專門人員及教師的培訓,形成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的教師研究隊伍。省電化教育館提供包括遠程在線支持、諮詢服務、網上培訓等在線的信息化應用服務。

  項目學校要積极參与培訓活動,並結合本校的實際,通過應用提升隊伍的水平。

  3、加強數字校園的應用

  省電化教育館將根據項目學校的實際,組織開展數字校園的應用活動。通過活動,促進數字校園的創新應用。

  項目學校要積极參与有關數字校園的應用活動,並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建立數字校園應用的評估制度,提高數字校園的應用效率和效果。

  4、加強項目學校的管理與協作

  構建項目學校的網絡管理與交流平台,實現專家諮詢指導、成果交流和資源共享,提高項目學校的協作研究和整體實施的效率、質量。

  項目學校通過該平台進行經驗交流與研討,總結和宣傳本單位在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的成果與經驗。

  項目建設實施方案(二)

  一、目標任務

  通過三個月的研修活動,引導參訓教師進一步系統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拓展學科專業知識,提高專業化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及對青年教師的指導能力,促進參訓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更好地發揮骨幹帶頭作用。

  二、組織管理

  (一)置換培訓院校主要職責

  置換培訓院校要成立置換培訓頂崗實習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主要負責人牽頭,教務、財務、有關教學院系、培訓、後勤保障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置換培訓頂崗實習工作的總體規劃、宏觀管理與協調。

  負責制定頂崗實習規劃及管理辦法,選派師範專業優秀學生到農村中小學頂崗實習,督促實習生堅守崗位,履行職責,虛心向實習學校教師學習,努力完成教學實習任務;加強實習紀律和安全教育;協調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及實習學校做好實習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安全工作;組織頂崗實習生實習考核和成績評定。

  精心設計培訓課程,按要求遴選培訓師資承擔培訓教學任務,制定參訓教師研修學習管理制度,提高研修項目的質量;加強對參訓教師的學習、生活和組織紀律等方面的管理,為參訓教師提供學習和生活服務保障;強化安全責任,開展安全教育,保障參訓學員學習期間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經費開支管理辦法,加強項目經費的管理,充分發揮項目經費的效益。

  (二)參訓教師所在縣(市、區)職責

  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參訓教師的選派;並分學科指定專人協助參訓教師的管理;負責參訓教師往返交通安全,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按照與培訓院校協議安排好實習生的實習活動,提供食宿便利。提倡和鼓勵有關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為頂崗實習生提供優質實習條件與適當的生活補助。

  三、課程設置

  按照360學時的總課時設置如下課程:

  (一)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與研修(120課時)

  1、現代教育理念:學習和討論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觀點,現代教育理念與傳統教育理念的區別,怎樣用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等問題。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特色:學習和討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具體目標、主要特色和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的解讀:理解和掌握《綱要》精神實質,剖析教育熱點問題——基礎教育領域中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內涵、不同層面的教育公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教育公平等

  4、教師成長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成長的動力、階段、過程和影響因素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意義和歷史進程。

  5、師德修養概論:師德修養的內涵、形成過程和師德修養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6、教育政策與教育法規:對重要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規的解讀,重點解讀《教師法》和重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

  7、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教學設計的涵義、特徵、層次和不同的教學設計觀以及教學反思的涵義、過程、成分和方法。

  8、師生健康心態與心理調適:開展教師職業倦怠感和學生心理問題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

  9、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科學研究的對象、類別和方法,教育科學研究的選題、設計與實施,如何開展教育調查研究、教育實驗研究和教育行動研究。

  10、班主任與學生工作:班主任職責,班級管理與活動設計,留守學生教育,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力量整合與家庭教育指導。

  (二)學科領域學習與研修(120課時)

  依據不同學科設置教育教學內容,重點為“如何教”的條件性知識。在課程設置上,應改變以學科課程為主要培訓內容的方式,樹立“去課程化”的教學理念,把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如何教”的條件性知識上,根據參訓教師的學段和學科,確定相應的研修內容。

  (三)實踐性教學與教師實踐智慧提升(120課時)

  1、組織參訓教師分別到相關的學校進行學習與研修,通過觀摩、聽課、交流、考察和座談等方式向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學習,充分發揮中小學優秀教師在項目實施中的作用。

  2、組織參訓教師相互開展研討、評課和說課比賽等活動。

  3、對參訓教師進行教學技能訓練。

  4、組織優秀中小學教師為參訓教師作學科教學示範與專題講座。

  四、考核評價

  1、原則。遵循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科學有效、分類考評的原則,堅持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2、對象和主體。考評對象為各項目基地院校。考評主體為省教育廳、財政廳。同時各項目院校要做好自評工作,並接受和配合做好上級部門的考核評價工作。

  3、內容和方法。考評內容包括業務考評和財務考評。業務考評主要包括對項目整體實施方案、參訓教師集中研修實施過程、組織管理保障措施、培訓效果、培訓資料的收集整理與資源建設、承辦院校教師教育改革情況等;財務考評主要包括項目經費預算執行、財務管理和會計信息質量等。

  考評採取承辦單位自評、專家實地考評和網絡匿名考評相結合。具體包括:收集和分析學員及學員單位對培訓效果的反饋意見,聽取項目負責人的工作彙報,查驗反映項目實施過程和績效的各種文獻、資料和效果,問卷調查和召開參訓學員座談會等。

  4、結果和運用。考評結果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考評結束后,將及時反饋考評意見,項目承擔單位應及時總結經驗,對考評中發現的不足和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並及時提交整改報告。對考評不合格的項目單位調整後續培訓計劃或取消項目承擔資格,對嚴重違背有關規定的相關單位和人員給予通報批評並追究責任。



項目建設實施方案 標籤:兩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