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 況
項 目 名 稱:清源高新科技園“農家樂”旅遊項目
項 目 單 位:涼州區旅遊局
項目建設單位:涼州區清源鎮人民政府
一、旅遊概況
涼州區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地域遼闊,地形複雜,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四涼古都”之稱,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現以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而聞名於海內外。全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有“金盆養魚”之稱。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旅遊業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始終圍繞建設旅遊大區這一總體目標,堅持走先導性產業──主導性產業──支柱性產業的發展路子,大力開發旅遊資源,着力打造“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西藏歸屬祖國見證地”等旅遊品牌,初步形成了適應不同層次旅遊消費者需求的行、游、住、食、購、娛相配套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旅遊業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對外開放的窗口性行業。
區內旅遊資源豐富,有奇異壯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由於地域遼闊,地形多樣,氣候特殊,形成了沙漠、綠洲、淺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觀區,為發展沙漠探險、滑翔、休閑、高山攀援、雪峰尋奇,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由於其獨特的乾旱氣候,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有可供遊覽觀光和研究的古建築群、古遺址等文物景點160多處,館藏文物4萬件,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漢簡、漢代木雕、銅奔馬、西夏碑、西夏文書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寶,百塔寺、天梯山、文廟、雷台、海藏寺、古鐘樓等名勝已成為絲綢之路旅遊線上重要的景點。近年來,以感受大漠風光、戈壁綠洲為主的沙漠特色旅遊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渠路林田、大棚種植、特色養殖等相配套的觀光農業發展迅速,“農家樂”旅遊休閑方式已逐步替代城鎮居民傳統的思想觀念,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初具規模,現已形成以體驗農家生活,觀賞田園風光為特色的新的旅遊景觀。
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生活豐富。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區旅遊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僅2003年上半年投資5535.25萬元,開發建設了眾多的旅遊景點,使我區旅遊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現已開放南城門樓、文廟、百塔寺、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園等旅遊景點16處。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旅遊接待能力增強,全區現有三星級旅遊涉外賓館3家,定點飯店30多家,國際旅行社1家,國內旅行社6家,旅遊定點商店4家,醫院7家,風味小吃市場4個,從業人員3000多人。
二、項目概況
涼州是一個農業大區,自古就是水草豐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富庶之地,人文歷史積澱深厚,圍繞農業生產發展旅遊業得天獨厚。
《河西志》中曾有“涼州畜牧甲天下”的記載。漢代開闢河西四郡后,推行了“徙民實邊”和屯田制,農業生產進一步發展,大片草原牧場變成了肥沃良田,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一度出現了“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時榮”的繁榮景象。魏晉時期,涼州出產的葡萄、皇獻梨已成為貢品。隋唐時期,由於開通了西域商道,中外商旅往返跋涉於溝通中西亞直達歐洲的絲綢之路上,商業的發達、需求的增長,刺激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史書記載“唐之盛時,河西、隴右三十三州,涼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明清時期,由於採取了移民屯田,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等措施,使農業經濟重新起步,為今後涼州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涼州區清源鎮位於城東13公里,南臨東河鄉、武南鎮,西接清水鄉,北部毗鄰雙樹鄉,東與長城鄉接壤。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涼古公路橫貫全境。水、電、熱資源豐富,為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中王莊村已定為全區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並列為城東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區的景點之一。清源鎮佔地面積168.8平方公里,其中農業生態示範園區1.5萬畝,荒灘地2400畝。轄區內有5個行政村,114個村民小組,4765戶,2.38萬人,人均收入2775元。2003年,園區內共修建高效節能日光溫室12座,玉米制種6000畝,占園區總面積的40%,建立無公害辣椒地膜高壟栽培示範面積50畝,小麥新品種展示面積25畝,觀賞加工型金盞花面積100畝,黑小麥面積1畝。建成高標準小康住宅140戶,暖棚養殖圈舍80個,牛存欄2700頭,羊存欄1.2萬隻。有沙棗、梭梭、花棒、檸條、紅柳、國槐、新疆楊、芍藥、丁香等40多種沙生苗木、風景樹種和10多種花卉品種。支柱產業以制種、苗木、日光溫棚、規模養殖為主,逐步建成了高科技生態農業、釀酒葡萄種植、林木育苗、肉類蔬菜供應、休閑、娛樂、餐飲、旅遊為一體的小城鎮。鎮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狼墩灘漢墓群,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延壽寺,旅遊景點2處——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沙漠公園,為發展“農家樂”旅遊項目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前景。經過慎密的調研和細緻的分析,擬選址在清源鎮東側王莊、蔡寨、發展、清泉、新地等村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
三、項目的必要性
1、旅遊業發展的需要。
當前,回歸自然,走近農家生活已成為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藉助現有的日光溫室等農業設施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既可充分挖掘潛在的旅遊資源,為旅遊者提供一處體驗農家生活、返樸歸真的旅遊場所,還能更好地展示涼州農業、農村建設中取得的先進成果,符合旅遊業發展的需要。
2、清源鎮“農家樂”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是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清源鎮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全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03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75元。近年來,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全鄉特色優勢產業得到長足發展。隨着旅遊業的興起,旅遊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已經受到鄉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利用現有的農業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已成為清源鎮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是清源鎮農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清源鎮作為全區的日光溫室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和城東生態農業旅遊觀光區的旅遊資源之一,目前,農業生產已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農民的積極性很高,如果再利用現有設施農業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發展旅遊業,既能夠解決一部分農業剩餘勞動力,還能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是一個一舉兩得的項目。
四、項目的可行性
1、清源鎮“農家樂”旅遊項目地理位置優越。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變的越來越具有個性化,對旅遊的認識也從賞玩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轉向綠色消費、健康旅遊,並逐步趨向於頻繁,特別是城市近郊範圍,已成為城鎮居民首選的旅遊地。在農村做一天農民,忙農活、吃農飯、習農事,已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方式之一,利用當地優越的地理位置開發“農家樂”旅遊項目,勢必會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2、當地資源優勢明顯,開發條件基本具備。
清源鎮旅遊資源豐富,並且已具備了一定的知名度,“農家樂”旅遊項目的興起,正是當地旅遊業發展的必然產物。況且當地居民已充分認識到旅遊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發旅遊產業積極性很高,農家樂旅遊項目開發切合當地實際,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項目開發完全可行。
3、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涼古公路旅遊線趨於成熟,旅遊客源較為豐富。
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內有旅遊景區(點)35處,其中涼古公路旅遊線上如沙漠公園、神州野生動物園、延壽寺、張清古槐等旅遊景區(點)已成為涼州旅遊中較為成熟的旅遊景區(點),每年都有大量旅遊者慕名而來,具有一定旅遊客源市場。該項目開發建設后,必然會充實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旅遊功能,延長旅遊者的停留時間,以互補形式成為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不可缺少的一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第三章 清源鎮“農家樂”旅遊景區規劃
一、景區劃分原則
1)根據景區資源特色及功能要求劃分。
2)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充分發揮資源潛力。
3)集中開發建設,統一管理,充分抓住經濟效益。
二、景區規劃
清源鎮“農家樂”旅遊景區規劃總面積約168.8平方公里,根據地理特點及功能作用,劃分為八個功能區。即:中心服務區、花卉苗木觀賞區、旅遊購物區、時令蔬菜種植區、畜牧養殖區、葡萄種植區、治沙成果展示區、民俗飲食區。
(一)中心服務區
中心服務區以王莊村小康住宅為主,它應具備優美的環境,較完善的基礎建設和旅遊服務接待能力,地形平坦,易於建設等特點。
近期主要工作:
(1)將王莊村新建的小康住宅挑選30套改造建設為“農家樂”住宿餐飲娛樂設施,其中按比例設有旅館、商店、餐廳、舞廳等。
(2)王莊村西北角新建一個佔地1000平方米的停車場。
(3)建立遊客中心1所,佔地面積200平方米。
(二)花卉苗木觀賞區
花卉苗木觀賞區以王莊村西北角區林業種苗基地為主,面積 平方公里,是本旅遊區的主體景區,可以現有沙生苗木、風景樹種和花卉品種為主,發揮制種育苗方面的優勢,既可以增加農業收入,還可以供遊人觀賞、採摘,獻給遊人一份勞動的喜悅。
(三)、旅遊購物區
旅遊購物區以蔡寨村為主,規劃建設為銷售當地民間手工藝品、土特農副產品的旅遊購物場所。
(四)、時令蔬菜種植區
時令蔬菜種植區以發展村大棚種植為主,突出蔬菜種植的反季節性,為旅遊者提供一個可觀賞、採摘、習農的農家樂旅遊地。
(五)、畜牧養殖區
畜牧養殖區以清泉村為主,突出規模養牛、規模養羊、規模養豬及特種動物的規模化養殖。
(1)建立遊客中心1所,佔地面積200平方米。
(2)新建一個佔地1000平方米的停車場。
(六)、葡萄種植區
葡萄種植區以新地村為主,主要展示釀酒葡萄和各類可食用葡萄的種植規模,為遊客提供一個觀賞、品嘗、採摘葡萄的場所。 ×高新科技園“農家樂”項目建議書來自-,僅供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高新科技園“農家樂”項目建議書 標籤:給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