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範文大全>計劃方案>全面貫徹實行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勢在必行

全面貫徹實行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勢在必行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得得9

  我市全面貫徹實行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勢在必行   建立健全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是當前國務院非常關注並積極推進的一項工作。2004年,省里在我市選取了石門、臨澧、澧縣三縣作為探索農村大病救助工作的試點縣,其中澧縣還作為了我市唯一的農村合作醫療救助試點縣。最近,我對這三個縣的醫療救助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總的感受是,實施農村大病醫療救助的確是一個亟需解決的民生問題,也是一件合乎民心、維護民利、保障民權的大好事。雖然這項工作由於國家財力的限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目前看來,在農村實施大病救助已具備比較成熟的條件。特別是我市有了三個縣試點的基礎,我認為,應該全面鋪開,加大探索,積極推進,理由有四:   一是上級有精神。民政部、衛生部、財政部和省民政廳、衛生廳、財政廳分別出台了《關於實施農村醫療救助的意見》(民發〔2003〕158號)和湘民保發〔2004〕3號),明確提出通過設立示範點,總結經驗,全面推廣,力爭到2005年,基本建立起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今年,省民政廳要求全省各市州在上半年全面完成建制工作,下半年着手實施,年底形成比較規範和完善的救助制度。   二是群眾有要求。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普遍存在,因病致困返貧的現象非常突出。從我市去年救助的7.26萬農村特困戶的統計數據分析,因病致貧的比例達到了42%。因病致貧已成為當前農村產生新的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所到之處,群眾紛紛反映一個家庭只要出現一個重病人,一到兩年所有家底都會用光,甚至子女輟學,生計都難以維持,這樣的例子不乏其數。群眾強烈要求儘快開展農村大病醫療救助,以體現黨和政府的關心,解決當前農村這一難題。未開展試點的區縣(市)也一致要求在全市普遍實施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   三是資金有來源。農村大病救助資金今年開始納入國家、省級財政預算,實行轉移支付。中央安排了3億元,已下發到地方,只要市縣兩級財政給予一定配套就能順利開展起來。現階段主要是政府投入為主,隨着救助機制的不斷完善,還可以採取福利彩票公益金提取、社會各界捐贈等方式籌集資金。   四是工作有基礎。三縣經過一年多的試點,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對全面開展這項工作具有借鑒作用。他們的基本做法是:   1、明確救助對象。根據上級文件精神,三縣在試點中,救助對象主要是持有五保供養證書或特困證,而且身患重大疾病、影響基本生活的人員。   2、實施分類救助。從目前實際出發,在農村開展大病醫療救助,還只能按照低標準起步、分類施救的原則進行。試點按照五保戶、特困戶、一般困難戶三類人員和每類人員的不同病種實施救助。救助病種主要包括尿毒症、惡性腫瘤、重症肝炎、三期矽肺病、50%以上燒傷成深Ⅱ度、意外顱內骨折或血腫、肝硬化等七種類型。其他特種病情,按相關政策給予救助,交通等人為傷害事故不在救助範圍。救助標準為500-3000元不等,重症重救、小病小救。比如,臨澧縣對尿毒症的救助標準是:五保人員2000元,特困戶1800元,一般困難戶1500元。   3、規範救助程序。基本程序是:①救助對象向村民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規定以家庭為單位,一年只能申請一次;②村民委員會派人調查核實,並將結果交村民代表小組進行評議。評議的內容包括能否享受救助、救助的資金標準等,並進行公示;③上報鄉鎮人民政府民政辦審核;④縣民政局審批;⑤對經過民主評議和上級民政部門審核批准的救助對象,由鄉(鎮)或村委會面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⑥對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救助金由縣大病救助辦公室直接向救助對象就診醫院支付,或撥入鄉鎮醫療救助基金專戶,再由鄉鎮及時發放給救助對象。   4、開展愛心救助。三縣在試點中積極引導醫療機構加入到這個“愛心”活動中來,降低救助對象的醫療成本。如設立定點醫院,對救助對象實行挂號費、注射費、住院床位費減免;定期開展慈善門診,對農村特困戶贈醫施藥;設立慈善藥房,對持有《**市農村特困戶救助證(卡)》、《**市農村低保證》和《**市農村五保供養證》的特困居民實行購葯優惠。   從試點來看,開展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工作,其意義不僅僅在於有效緩解了貧困農民就醫難的問題,更在於它的社會影響深遠。一是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方略。社會保障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醫療保障是社會保障權的重要內容。在農村實施大病醫療救助,是維護農民醫療保障權的具體措施,體現了黨和政府以人為本執政方略的貫徹落實,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與關懷。二是化解了一些社會矛盾。在農村,因病家庭不和、上訪告狀,甚至盜竊犯罪的事時有發生。實施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基層化解一些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石門縣新鋪鄉的一部分礦工患有矽肺病,長期上訪,去年通過醫療救助,花了15萬元,救助患者129人,上訪問題迎刃而解,為基層解決了這一老大難問題。三是培育了社會文明新風。當前社會最缺乏、最需要提倡的社會文明就是關愛他人。開展農村大病醫療救助,為人人都來獻一份愛心新辟了途徑,有助於培育、傳播社會文明新風。石門縣每年用於農村大病救助的資金是35萬元左右,其中就有20多萬元來自社會捐助。四是樹立了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去年,三縣救助農村大病對象1500多人,發放救助金224萬多元,雖然救助的面小、錢少,人均不到1500元,但實實在在讓貧困群眾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增進了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澧縣張公廟鎮國富村12組村民王生患肝炎晚期,因無錢醫治,曾想一死了之。去年通過大病醫療救助,不僅挽救了他的生命,也使他的全家重拾美好生活的信心,現在他經常念叨:還是黨好,還是政府好,周邊群眾也交口稱讚。   因此,我認為在農村開展大病醫療救助工作意義重大,勢在必行,而且時機已經成熟,建議市委、市政府今年在全市全面實施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   1、出台文件政策。目前我市還只是由部分縣進行初步探索后結合地方特點出台了一些區域性政策,而且各地政策之間缺乏協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議市政府責成民政部門儘快研究並以市政府名義出台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實施意見,明確工作機構,統一救助範圍,統一救助病種和救助標準,確定資金來源渠道和管理辦法,規定救助形式和資金髮放辦法等,使全市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工作迅速走向制度化、規範化。   2、加大資金投入。制約農村大病救助工作開展的最大瓶頸在於資金不足。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爭取上級政府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另一方面,市、縣政府財政要加大資金配套力度。在具體資金預算安排上,我們可借鑒長沙市的做法。長沙市規定:各區縣(市)財政每年年初根據需要和財力情況安排醫療救助資金,列入當年財政預算。醫療救助資金預算安排數按轄區內居民總數計算,中心城區不低於人平3元,其它地區不得低於人平2元。建議我市按照農業人口數進行救助資金預算,即:市城區的武陵、德山、柳葉湖和津市按農村人口數每人每年2元的標準進行資金預算,其它區縣按農村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標準進行預算。這樣,全市市縣兩級共需配套資金603萬元,其中市本級若按全市農業總人口(464萬人)每人0.25元的標準配套,需116萬元;區縣(市)中,配套最低的武陵區僅20萬元,最高的桃源縣也只有81萬元,其次是鼎城區76萬元,在目前情況下,各區縣(市)的財力基本能承受。   3、整合救助資源。農村大病救助雖屬於民政部門的職能範圍,但單靠民政部門一家是不夠的,必須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配合、民政牽頭的工作機制,協調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深入拓展救助資源,強力推進這項工作。新聞媒體要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濃厚氛圍,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參與到這個愛心工程中來。醫療機構要搞好配套服務,對三縣試點中探索的設立定點醫院、推出慈善藥房等愛心措施,要繼續完善,推而廣之。另外,在資金籌集上,要逐步減少對政府的依賴,發動社會捐款,發行福利彩票,不斷增強救助能力。   4、嚴格監督管理。在工作推進中,要注意監督機制的配套。在救助對象的確立上,要推行三公示、四公開制度,即村級評議公示、鄉鎮核查公示、縣民政局審查公示;救助程序公開、救助對象公開、救助內容公開、救助標準公開,確保救助對象認定正確,群眾公認。在救助資金的管理上,要出台專門的管理辦法,建立專項基金,實行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確保救助資金髮放足額及時。

  全面貫徹實行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勢在必行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面貫徹實行農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勢在必行 標籤:三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