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生態建設帶動旅遊開發,以旅遊開發促進農業結構調整,三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相互促進,打造沙漠特色旅遊精品,推動全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總體規劃。 一、旅遊資源調查分析 1、規劃範圍 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範圍為:涼州城區以東、武長公路兩側,園區中心區涉及高壩、清水、清源、長城、吳家井、武南、中路、鄧馬營湖、黃羊河農場、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蘭墩灘原種場、皇台葡萄基地等鄉鎮和單位,面積約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7萬公頃。 2、旅遊資源調查 經過近幾年發展,武威城東初步形成了一批歷史文化和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的景區(點)。經實地調研,該區可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豐富,分18大類、35個景區(點)。 1、地文景觀類 101、典型地質構造 101.1、天梯山丹霞地貌 天梯山位於涼州區南50公里的中路鄉燈山村,因山路曲折似梯,故名天梯山。天梯山石窟即開鑿於其南麓崖壁的半腰,崖壁因礫石脫落風化出現大小不等的洞穴,呈現比較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觀。 109、沙(礫石)地風景 109.1騰格里沙漠 騰格里沙漠位於城東23公里處的長城鄉,也稱八十里和四十里大沙。以紅水河為界,沿岸沙丘比高2-5米,沙漠內多呈固定沙丘,比高可達20米。其內遍布沙生動植物,旅遊項目尚待開發,具有良好的沙漠探險開發價值。 2、水域風光類 202、漂流河段 202.1黃羊河天梯山段 為黃羊水庫水峽口放水,全長約8公里,水道寬而且曲折,水流流速大,兩岸有部分植被,山勢峻峭,適宜開發水上漂流、探險等活動。 203、湖泊 203.1、黃羊河水庫 庫址位於中路鄉境內,黃羊河水峽口入口處,是涼州區最早建立的一座中型水庫。總庫容5644萬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的水庫。 203.2、南營水庫 庫址位於城南20公里處南營鄉南營村,金塔河出山口處。於1969年動工興建,1971年建成蓄水,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的中型水庫。水庫上游集水面積為852平方公里,總庫容2000萬立方米,灌溉着920平方公里耕地。 3、生物景觀類 302、古樹名木 302.1、張清堡古槐 張清堡古槐位於城東武長公路10公里處,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為明代移民實邊的歷史見證。張清堡古槐胸圍6.9米,樹高15米,枝繁葉茂,被當地居民視為神樹精心管護。1989年原武威市人民代表大會一致通過,將國槐定為武威市市樹。 4、古迹與建築類 403、古城和古城遺址 403.1、高溝堡古城遺址 高溝堡古城位於城東25公里的長城鄉,是涼州區境內唯一倖存的漢代古城遺址。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250米,南北寬135米,西牆正中有一高約4米的土台,上留有寺廟遺址。涼州民諺有“先有高溝堡,後有涼州城”之說。現當地居民出資修建了大門及寺廟大殿。登牆遠眺,滿目沙海植被。 405、長城 405.1、長城遺址 長城遺址是涼州區境內保存較完好的一段長城遺址,東接古浪圓墩子長城,西連永昌地段邊牆,長約100多公里,主要為漢長城和明長城遺址。在長城鄉境內最為完整的遺址殘高6米,底寬2.5米,並有烽燧20餘座及兵營遺址等。這些遺址均為黃土夯築。烽燧多呈圓錐形或方形,是長城遺址中較為罕見的建築模式。尤其是漢、明長城的連接口處於通往黃羊葡萄莊園路口,更具引人入勝的景觀。 407、宗教與禮制建築群 407.1、百塔寺遺址 百塔寺位於城東20公里的武南鎮百塔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寺內有大塔一座,周環小塔九十九得名。佔地277畝,是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白塔是一種藏式喇喇塔,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涼州白塔寺》碑記載,這座白塔是元代駐紮於涼州的闊瑞太子為西藏著名的佛教領袖薩班死後所建。700多年過去了,百塔寺遺址和大塔塔基仍然存在,塔內曾出土明宣德五年和宣德六年用漢藏文所刻的《重修涼州白塔志》和《建塔記》的碑刻。1247年闊瑞與薩班涼州會商達成西藏歸順中原條款,從此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涼州會商,薩班在涼州桌錫講經及1251年11月14日圓寂,均在百塔寺,百塔寺是西藏納入祖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200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百塔寺修復工程被國家列入“十五”期間重點文物維修工程。目前已復原薩班靈骨塔一座及其餘99座小塔、完成原塔基遺址保護、陳列館建設、道路拓寬及綠化等工作。 407.2、延壽寺 坐落在城東15公里的清源鎮曾家堡小學旁,取延年益壽之意。該寺興建於明萬曆年間,後於清道光、咸豐年間兩次補修,遂成一處規模恢弘的佛教寺院,后遭破壞,現存建築只有伽藍菩薩殿,大雄寶殿等。 407.3、金塔寺 金塔寺位於城區西南15公里的金塔鄉金塔村,又稱南金塔寺,藏語稱洛昂岱,意為“南灌頂寺”,是涼州四部寺之一。金塔寺是公元十三世紀初西藏藏傳佛教薩迦派第四代法王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給蒙古汗國西路軍統帥闊端舉行灌頂地震,其餘諸多佛殿、佛像、佛經多毀於1966年。為重現歷史足跡,由慈成堅贊大師及弟子籌資修建了這座280平方米的大殿,供奉有佛教聖物。 412、碑碣 412.1、西寧王忻都公神道碑 現存永昌鎮石碑溝村,此碑由碑座、碑身、碑首3部分組成,通高5.8米,碑座高1.4米,寬2.4米,厚1.6米,厚0.45米。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刻立,正面為漢文,背面為古蒙古文,此碑與高昌王世勛碑有同等重要的歷史價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14、造型園林 414.1、牛家花園 牛家花園位於高壩鎮,是清代兩江總督牛鑒的故居,現為農機學校所在地。花園佔地70畝,以梨樹、核桃樹、蘋果樹、杏樹為主,莊院居於其中。因宅旁有24株柏樹,故牛鑒將宅第命名為“二十四柏之軒”。現故居存南、西、北三面半截庄牆。 419、墓地 419.1、弘化公主墓 位於城南20公里的南營鄉清嘴喇嘛灣唐吐谷渾王室墓群一帶。貞觀十四年(640)二月,李世民派大將攜大批物資護送弘化公主入吐谷渾與國王諾曷體成婚。弘化公主入吐谷渾,是唐將公主嫁於外蕃的開端,是中華民族團結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改善了唐與吐谷渾的關係。清同治年間,公主墓首次被挖掘,墓中金碧輝煌,壁畫滿牆,隨葬器物很多,除了彩繪的木桶、馬、牛、駱駝等大批木器外,還有不少銅器和金銀珠寶。1915年4月,弘化公主墓誌被挖掘出土。1980年,出土了一批彩繪大桶、木馬、木駱駝和絲織品、銅、陶、骨、漆器等,反映了唐代精湛的工藝。這些文物是研究和吐谷渾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 419.2、王景寨墓群 位於東河鄉王景寨村,墓葬區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5公里,地面有明顯的土冢約30—40座。此處不僅是漢代墓群,而且是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19.3、青嘴喇嘛灣唐墓群 位於南營鄉青嘴村群山環抱的青嘴、喇嘛兩個山灣里,出土墓誌名9方,為唐代吐谷渾慕容氏家庭的墓葬,是研究吐谷渾民族的珍貴資料。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19.4、磨嘴子漢墓群 位於城南15公里處,祁連山北麓,雜木河西岸。在東西寬700米,南北長1000米的範圍內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馬家窯文化遺址,還有大量的漢代墓葬。先後從這裡發掘出了一批木雕、漆器和絲麻葦編製品等重要的漢代文物,以“儀禮簡”、“王杖簡”就是其中的重要發現,以《武威漢簡》聞名於世。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20、石窟 420.1、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現存石窟分三層,有大小洞窟17處。其中最大的洞窟高30米、寬19米。窟內供奉釋迦牟尼坐佛1尊,高28米、寬10米。大佛左右有文殊、普賢、廣目、多聞等6尊菩薩、天王造像。其建造藝術被文物專家稱為“涼州模式”。天梯山石窟依山傍水,1995年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立項修復,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截止目前,修復了大佛原貌,修建了圍堰大壩,整修通往景區的道路20多公里,建成石窟陳列館,水庫上娛樂設施和景點綠化正在建設之中。 420.2、亥母洞石窟 位於涼州城西南20公里處新華鄉,現存洞窟1個,內有金剛亥母塑像1尊,喇嘛塔2座,石盞1個,不同造型的古小塔數百座。金剛亥母是掌管生育的神,固民間常有人前來燒香以求子女。 5、消閑求知類 503、動物園 503.1、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 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是沙漠區內人工建立的世界最大的瀕危動物中心,位於武威城東23公里處,始建於1987年,佔地17萬公頃,核心建設區1萬公頃,已建成10萬畝圍欄半放野區,1000畝飼草料基地,完成治沙造林面積15萬畝,經濟林苗木基地1100畝,植被覆蓋率達50%以上。現已育有羚羊、野馬、野驢、金絲猴、白唇鹿、梅花鹿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9頭(只),馬鹿、岩羊、藏原羚、藍馬雞等二級保護動物79頭(只),經飼養馴化,已表現良好的適應性,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504、植物園 504.1、錢學森沙產業中心實驗室基地 沙產業實驗室於1995年正式掛牌,是由原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倡導,實踐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沙產業理論的產物。其實驗基地位於瀕危動物研究中心附近,佔地40畝,引進美國超星級3000系列3500型溫室一座,面積6040平方米,1998年投入運行。現以生產康乃馨、玫瑰等鮮花為主,引進栽培了仙客來、蝴蝶蘭及各種月季等30多個品種,是我區花卉推廣和苗木繁良基地。特別是利用無土栽培方式生產的麥綠素被國家級專家稱為“衝擊新世紀,引導新潮流的生命工程”,被譽為“21世紀人類最理想的新健康食品”,為沙產業發展找到了突破口。 505、公園 505.1、沙漠公園 沙漠公園是我國第一座以沙漠冠名的公園,位於武威城東20公里處,1987年正式向社會開放,融大漠風光、生態保護、民俗風情、園林雅趣為一體,是展示我區人民群眾治沙成果的重要窗口。公園佔地面積7.5平方公里,已建成防風林帶3條15公里,防風林景觀樹36個品種、150餘萬株,沙生植物500多萬株,防風固沙林近萬畝,植被覆蓋率為78%,並建有觀景塔、沙浴場、游泳池、沙生植物園、跑馬場、賽駝場、射擊射箭場、人工湖、招待所、餐廳、會議室等一批景點和設施,一次性最大就餐接待能力為300人,年接待遊客1萬人左右。 6、購物類 602、廟會 602.1、海藏廟會 區域範圍是涼州區,中心場所海藏寺,活動時間是農曆正月十六。 602.2、社火 區域範圍是涼州區,農曆正月。 7、產業類 701 、農林漁牧場 701.1、莫高旅遊度假村 莫高酒業集團是中國西部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位於城東35公里處,現擁有葡萄基地2.2萬畝,年葡萄乾酒生產規模達1萬噸。2001年,依託基地和葡萄酒加工生產線,推出了集葡萄種植與釀造、葡萄酒文化、高效農業、田園風光為一體,吃、住、游、購、娛一條龍農業觀光旅遊項目,興建了18公里葡萄長廊及果園、酒吧等景點和配套設施,被省旅遊部門重點推介為蘭州--黃羊河農場全省精品線路,是全市發展農業觀光旅遊的重要示範地。 701.2、省蘭墩灘原種場 蘭墩灘原種場位於城東20公里處,北與沙漠公園接壤,佔地面積4096畝,隸屬省農牧廳管理。該場以原種引進、繁育及農業新品種試驗、示範為主,已建成全省一流的現代種子進口生產加工線,擁有固定資產2000多萬元,有果園350畝及規模養殖場一個,人工草坪7000平方米,辦公室、招待所等設施2742平方米。場區綠樹成蔭,碧草如茵,食宿及娛樂設施齊全,一次性食宿接待能力為80人左右。 701.3、涼州區林業種苗基地 區林業種苗基地位於武長公路20公里處清源鎮發展村,為涼州區苗木花卉制種基地。 701.4、生物中心規模化育繁種基地 該基地位於城東10公里的高壩鎮,已形成培育白楊、沙棗、國槐、垂柳、雲杉、油松、刺柏等經濟苗木40多個品種的能力,產品遠銷新疆、內蒙、寧夏等省區。 701.5、皇台葡萄基地 皇台葡萄基地位於武長公路20公里處清源鎮,為皇台集團興建的釀造葡萄基地,佔地面積近萬畝。 701.6、清水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園 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園現已建成王盛寨、菖蒲村日光溫室蔬菜生產示範點,全鄉日光溫室已發展到1000多畝,主要生產黃瓜、辣椒、西葫蘆、西瓜、茄子、食用菌和草莓等品種。 701.7、高壩智能化農業示範園 全鎮日光溫室面積達3030畝,建立馬兒規模養豬示範點,建成年產1000頭瘦肉型良種豬繁育場和年出欄500頭的丁家園養殖場。規模養殖戶達4628戶。 701.8、二壩高效節水農業示範區 近年來與省科委協作建成全鎮高效節水農業示範區二處,節水面積10000畝。園內新建蔬菜日光溫棚、花卉棚、常青樹棚100個,現已成為全區高標準、高科技農業示範區之一。 701.9、鄧馬營湖 鄧馬營湖位於騰格里沙漠,北部屬民勤縣,南部屬涼州區,東部與寧夏接壤,為沙漠之中天然的綠洲。以地下水為主要供給,鄧馬營湖綠洲地200萬畝。這裡牧草豐富,生長着大量的野生動植物,是沙漠腹地探險游的休閑勝地。 702、工業 702.1、黃羊綠色食品城 黃羊綠色食品城是西部最大的麵粉加工基地,年處理小麥80萬噸,是全區小麥總產量的2.8倍。現已形成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6家,各類個體私營企業400多戶,初步形成了麵粉加工、塑料、農機、建材、化工、裝潢、釀造、醫藥等門類齊全、實力較強、基礎較好的工業體系。 702.2、榮華企業集團 榮華企業集團是全國大型鄉鎮企業之一,位於城東2公里處的高壩鎮。集團公司擁有總資產15億元,在職職工8000多人,形成了以玉米澱粉加工業為龍頭,玉米澱粉系列產品為基礎,集農副產品深加工、能源開發、農資生產銷售和種養一體化的較完整的產、供、銷體系。 3、旅遊資源分析 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起步雖晚,但依託現有條件和設施,近年來已對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做了前導性嘗試,為構建我區旅遊大產業起到了拾遺補缺、豐富內涵的作用。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旅遊資源多樣化。既有以沙漠為主的自然風光,又有綠洲農業和歷史文化遺迹,資源內涵豐富。 (2)獨特珍貴旅遊資源居多。如西藏納入祖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遺址,涼州區保存較完好的漢、明長城相接的長城遺址,我國第一座沙漠公園,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等。特有的沙漠地貌和沙生植物景觀為生態觀光旅遊豐富了內涵。 (3)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特色突出。白塔寺遺址、天梯山石窟、高溝堡古城遺址、長城遺址及絲綢之路古道都位於該旅遊區,歷史積澱厚重。 (4)旅遊資源地域組合良好。空間分佈為組團性分散格局,景區(點)以主要道路為聯線貫通,為人文旅遊資源、綠洲與大漠風光融合區。 (5)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廣。景區開發與全區其它旅遊資源開發的關聯性和互補性強,民俗風情與自然風光、人文資源發展具有互補性優勢,且地處省定蘭州—黃羊河農場、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重要地段,發展空間大。 但就嚴格意義上的農業觀光旅遊區衡量,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區內行業多、領域廣,經濟成分、隸屬關係複雜,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政的局面,加之旅遊規劃缺乏統一性、整體性,聯片難度大,聚合效應低; (2)景區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功能劃分不明顯,布點零亂,自發性因素多,社會資金未能很好地整合利用,項目重複建設現象嚴重; (3)景區開放開發程度滯后,起點低,規模小,基礎設施條件差,功能不全,景點老化,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 (4)景區可進入性條件差,景區內和通往景區的道路等級低,建設滯后,缺乏專線旅遊交通車; (5)自然環境惡劣,沿線景色單調,各旅遊區彼此之間關聯度不強,缺乏一個聯繫紐帶; (6)生態農業特色不明顯,且經營周期短,季節性氣候影響較大; (7)景區對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認識不足,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力度不夠; (8)旅遊專業人才匱乏,治安防範不力等。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 1、指導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市、區旅遊“十五”發展規劃為指導,搶抓西部大開發和西部旅遊國家投資傾斜政策的歷史機遇,以生態農業資源為主體,以觀光旅遊為目標,以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為範圍,以現有旅遊景點為支撐,以農、林、水、牧、生態等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先導,以名、優、新、特、稀、綠色農產品試驗、示範、繁良、推廣為重點,通過人文、自然、工業、農業、生態及民俗文化等資源的有機結合,互補開發,拓展武威旅遊內涵,實現資源重組,激活存量資源,完善旅遊配套基礎設施,集中全社會財力物力打造生態旅遊和沙漠探險這一特色旅遊精品,使其相互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引導現代農業在更高層面上的多元化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在更深領域的調整,在武威城東建成一個集訪古、休閑、觀光、遊覽、探險、朝聖、美食、娛樂、會務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2、發展思路 (1)規劃先行,堅持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近期做好觀光區總體規劃的編製和論證工作,完善對現有景點、景區的規劃,做好涼古公路等通往旅遊景區公路的改建和沿路綠化建設等工作,以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點)的多領域項目建設爭取旅遊國債資金,以精品戰略帶動全區旅遊業的發展,使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真正成為涼州現代旅遊經濟和綜合農業發展的樣板和亮點工程。 (2)整合旅遊資源,堅持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相結合,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並重的原則,以民俗文化為紐帶,以人文資源促進自然資源的開發,以自然資源充實人文資源的內涵,合理開發一切可利用的旅遊資源。即把以白塔寺、天梯山為代錶的歷史文化旅遊區和以設施農業、葡萄產業、沙漠綠洲為代表的生態農業旅遊區的開發結合在一起,着力打造旅遊精品,推出歷史文化和生態農業兩條特色旅遊線,互補性開發,促進中發展,既體現文化的悠久歷史,又反映自然的神奇壯美。 (3)多層次開發,堅持點線面結合的原則,以點串線,以線帶面,打造區域旅遊特色新產品。點,就是圍繞白塔寺、天梯山石窟、莫高旅遊度假村、沙漠公園、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等主要景點進行建設和開發,同時抓好蘭墩灘原種場、清源、清水、沙產業實驗室、林木繁良場等園區建設,逐步發展為多個功能完備、各具特色的小區,輻射帶動區域內農林牧各業發展。線,就是依託武長公路、312國道等發展沿線經濟,突出民俗風情、餐飲遊樂、特色產業、農家小院、大棚種植、道路綠化及生態治理等方面,形成融沙漠風光和綠洲農業為一體的生態通道,並以公路為載體,地方風土人情為紐帶聯接各特色景區。面,就是在開發點、線的同時,引導園區內的鄉鎮發展規模化、有特色高科技的種植和養殖業,大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 (4)多業並舉,堅持貿工農結合的原則,以工帶農,以貿促工,寬領域拓展。一是充分利用莫高葡萄酒、榮華澱粉擴產機遇,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在園區內重點發展葡萄、玉米種植。二是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區內鄉鎮富餘勞務向旅遊業、飲食服務、文化娛樂等三產轉移,向城鎮集中,為旅遊農業助勁添力。三是在農業深度開發上下功夫,加大成果轉化應用力度,充分發揮園內農林水牧機綜合配套,資金技術信息相對集聚的優勢,形成園內試驗、輻射周邊、示範帶動、規模發展格局。 (5)多學科探索,堅持產學研結合的原則,以產為基礎,科技支撐,實現高效益目標。產,就是圍繞農業生產這個基礎,依託現代農業科技,突出綠色、有機、無污染,向科技和農業深度開發要效益。學,就是用現代農業技術裝備農民,請進來教,走出去學,加大科學技術與實用技術的培訓推廣力度,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科技意識和素質。研,就是集中市、區農林水牧等多方面的專家,集中安排一定的項目和資金,在園區內開展農業新品種的研究、培育、開發、試驗和推廣。 (6)全方位服務,堅持游購娛結合的原則,以游促購,寓樂於游,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遊客。突出農業觀光旅遊特色,順應現代人們親近自然、返樸歸真的需求,超前性創意,精心推出具有觀光性、參與性、奇特性的景觀和項目,適時組織形式多樣的節、會、展等旅遊活動,營造“春天踏青、夏天納蔭、秋天嘗鮮、冬天觀景”的季節特色風情游;圍繞葡萄酒、沙生植物、花卉、盆景、糯玉米等已有產品,開闢“園內超市”,研究開發具有濃郁鄉情、鄉味的“農字號”產品,滿足人們自助採摘、臨池垂釣、就地嘗鮮、旅遊購物、領略沙海、體驗農風、露營野炊等多方面需求,實現農業與旅遊的有機統一和完美結合。 三、旅遊客源市場分析和定位 1、旅遊客源市場分析 (1)從近幾年涼州區旅遊行業接待遊客情況看,旅遊客源結構以國內遊客為主,旅遊方式為散客與團隊並重,逗留天數為0.5—1天,旅遊動機以休閑、娛樂、朝聖、度假、考察、休閑等為主。旅遊者消費的心理發生了變化,人們已由靜態的參觀轉變為動態的體驗,即為追求可參與性、互動性、能夠展示個性、放鬆城市緊張節奏、享受自然樂趣而旅遊。 (2)雙休日和“五一”、“十一”長假的實行,加之我區蘭新鐵路複線、312國道西隴海線等一批重點工程紛紛上馬提速改造,交通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交通更加便利,使城市之間往返時間明顯縮短,省內短途遊客如蘭州、白銀、西寧、張掖及周邊縣市人們來我區旅遊觀光的幾率將大幅度增加,來涼州觀賞自然風光,呼吸純凈的空氣,感受沙漠的粗曠與博大,以輕鬆的心情體驗生態旅遊和沙漠探險的樂趣,勢必會激發人們的好奇心,成為遊客首選的旅遊去處。 2、定位 (1)客源市場定位 以周邊縣市居民和省內短途旅客為重點,積極做好國內旅遊團隊的宣傳促銷工作,努力開拓海外旅遊市場。 (2)旅遊形象定位 建成一個富有文化氣息、民俗風情濃郁,由現代農業、沙漠綠洲和探險尋奇為特色的生態農業觀光遊覽區,着力營造一個功能區分佈有序、基礎設施健全、人民生活淳樸、大漠風光粗獷神奇、旅遊項目獨特刺激的旅遊新形象,從視覺角度給人一種一路風景如畫,旅遊項目層出不窮,引人入勝,流連忘返的感受,再現昔日“涼州不涼米糧川”和“塞外江南”的盛世景觀。 四、發展目標 依據市、區旅遊“十五”發展規劃,把生態旅遊和沙漠探險作為涼州旅遊業開發的突破口,大力發展區域游,建成一個以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為主線,由歷史文化風景區、工農業科技示範區、莫高旅遊度假區、沙漠綠洲遊覽區、珍稀動植物觀賞區、沙漠腹地探險區、沙漠生態旅遊區和農耕民俗飲食品嘗區等相對獨立、彼此銜接、功能各異、設施齊全、特色鮮明的“一線八區”綜合旅遊風景區,逐步拉長各功能區的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旅遊項目和基礎配套設施,培育全區旅遊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旅遊業與農業的共同發展。力爭到2010年,遊客在涼州區旅遊的停留時間提高到1—2天,實現: 營業收入達到5000萬元,佔全區旅遊總收入的20%,年增長率為12%; 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0萬人次,佔全區接待總數的15%。年增長率為10%。 五、旅遊產品開發 1、白塔寺遺址。建成見證西藏佛教領袖薩班和元太子闊端舉行“涼州會談”,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白塔寺原貌,突出“百塔”規模,逐步美化周邊環境,建立以尋古、朝聖、觀景、踏青、遊覽、購物為內容的旅遊基礎配套設施,打響西藏歸屬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這張牌。 主要工作:修復薩班靈骨塔和99座小塔及周圍寺院;新建白塔寺遺址陳列館;景區內種植各種觀賞性花木和草坪;通往景區的2.5公里道路建成50米寬雙行道,道路中間及兩側間種刺柏、雲杉和柳樹,並設置大型旅遊燈箱廣告和彩色路燈;在白塔寺遺址與312國道交匯處修建能容納20輛旅遊中巴車的停車場;道路兩旁全部建設體現藏漢風格的旅遊娛樂、購物場所和高標準農宅;道路作為步行街,僅供遊客步行、駝隊和電瓶車使用;聯繫史實挖掘整理每個塔林的傳奇故事,以碑刻的形式雕刻在相應塔身;人行道着重以綠化美化為主,為遊客提供踏青、賞花、觀景、納蔭的步行綠色通道。 2、天梯山石窟。修復天梯山石窟原貌,建立佛教文化,做好水面的文章,打造天梯山石窟與黃羊水庫為一體的風景區,打響石窟鼻祖這張牌,再現石窟輝煌、盛極一時的歷史場景。 主要工作:向省博物館申要原搬遷的壁畫和佛像,修復其餘洞窟及通往各窟的棧道;建設餐飲、購物和娛樂場所;完成周圍荒山的綠化美化工作;完成通往石窟的道路改造和油麵鋪設;建立旱碼頭3個,購置水上遊樂設施;挖掘開發羅漢洞和觀湖映古雪、仙湖睡佛等景觀。 3、清水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園,建成名副其實的無公害生產園。 主要工作:高標準、成規模地建成既具觀賞性又能感受溫棚超市特色的高效日光溫室1000座,按品種分塊、聯結;新上節水灌溉設施。 4、高壩智能化農業示範園,突出智能化特點,體現高科技成果。 主要工作:建立以名優新特蔬菜為主,食用菌為補充的日光溫棚,形成多品種培育基地;搭建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生態農業的水平,建成以電腦全程控制,自動化、智能化農業體系;建立特色規模養殖示範點,重點發展養殖美蛙、肉狗、七彩山雞、貴妃雞等特種養殖。 5、生物中心規模化育繁種基地示範園,突出生物技術應用,提高觀賞性。 主要工作:完成制種面積8000畝,突出苗木花卉特色品種的種植。 6、建立農、林、牧新品展示區。以涼州區林業科技示範基地為中心,以省蘭墩灘原種場和涼州區良種繁育場為兩翼,濃縮涼州區農、林、牧發展的成果,建成設施農業、高效林業、特種養殖、新品種展示、成果展現的農優新品展示區。 主要工作:建立釀酒葡萄、蔬菜種植為主的產業化經營區;培育、開發和推廣農、林、牧新品種;建立沙動物特種養殖基地。 7、莫高旅遊度假村 主要工作:新建參觀酒窖、釣魚塘、網球場、游泳館、跑馬場及小康住宅;加快景區內道路建設及環境綠化美化;在交通要道、路口設立公共標識和安全疏導標識,設立遊客接待站;培養一批業務素質過硬、能夠接待不同語種遊客的導遊講解員隊伍;大力挖掘和整理歷代名人學者關於涼州與葡萄美酒的詩詞或傳說軼事,既可在休閑區以此造景,也可傳插在景區的講解和遊覽過程中,豐富景區內涵。 8、黃羊綠色食品城 主要工作:加快綠色科技園區建設進程;修建可供住宿、餐飲及娛樂的別墅區;修建高檔次旅遊廁所;美化鎮區環境,開發開放綠色食品加工旅遊參觀區。 9、建立長城無公害畜產品基地,依託長城鄉的地域優勢和現有的養殖規模,按照“以牛為主,長短結合,‘五良’配套,科技增效”的思路,根據國家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在長城鄉高標準、高起點地建立一個無公害畜產品基地。 主要工作: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建立年出欄5000頭肉牛的生產基地。 10、沙漠公園 主要工作:完成植物園擴建500畝,利用現已形成的沙生植物園114畝,依託沙生植物管理技術,集中體現西北沙區沙漠植物資源和主要固沙造林技術措施及其成果;加大景區的美化、綠化力度,各旅遊景點周圍培育常綠喬木和花卉灌木,招待所等場館廳進行裝修美化,設置標誌牌、宣傳牌和簡介牌;完成區內道路硬化、綠化、美化,景區內行車道硬化油路面,嵌路沿石,兩旁植柳樹、松、柏等常綠景觀樹種;步行道鋪築為磚道和彩瓷磚道,兩旁栽植常綠樹和花卉灌木,部分立體綠化,形成綠色長廊;對已成材防護林木進行間伐換種,代以槐、榆、松、柏等可觀賞性較強的植物,建成長5公里、寬40米的新型防護林體系;修建500平方米餐廳,招待所增加床位60張,購置相應配套設施,完善餐飲、食宿設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檔次,逐步發展為集休閑、娛樂、度假、會務為一體的旅遊區。 11、蘭墩灘原種場 主要工作:對現有設施進行維修,更新部分樹種;擴大開放度,開發農業新品種科研室和種子進口生產加工線供遊人參觀;完善旅遊基礎配套設施,逐步延長經營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 12、瀕危動物研究中心 主要工作:興建野生動物園、珍稀野生動物養殖場、沙生植物繁育場及動物標本館;景區內道路建設及綠化美化;建立遊客中心、旅遊購物商店。 13、沙產業實驗基地 主要工作:依託現有花卉種養基地,興建一個成品花卉品種的加工和銷售場,培育珍稀花木盆景或標本;建立遊客接待中心。 14、騰格里沙漠 主要工作:在沙漠深處選址新建滑沙場、沙浴場、觀景塔;修建具有沙漠特色的中高檔旅遊廁所;購置沙漠滑翔器、探險越野車、探險專用全球定位儀、中途休息及安全保護等設施和裝備;進行景區內各旅遊點的布點規劃,統一導遊講解員服裝及接待規範,以滿足不同層次遊客的需求;長城遺址旁樹立介紹長城歷史來由的簡介牌,特別標明明、漢長城遺址。 15、沙生動植物養殖、美食園(新建) 主要工作:建設佔地2000畝沙生植物園和佔地面積5000畝的沙生動物培育和養殖園;修建佔地500平方米可供500人就餐的餐廳一座;修建辦公用房30間,修建佔地100平方米的遊客娛樂中心1間;完成園區10公里道路硬化和沙石罩面、園區綠化及防風林建設。 16、鄧馬營湖 主要工作:建立旅遊服務接待設施,改造周圍農舍,使其基本具備住宿、餐飲接待能力;建立沙生動物養殖場和狩獵場;修建高標準旅遊廁所,建成以沙漠綠洲為特色的旅遊風景區。 17、沿途農舍 主要工作:近期重點搞好農舍的規劃設計、改造,不斷擴大接待能力;改善環境條件,提高服務水平和檔次,帶動周邊羔羊、犢牛為主的養殖業發展。 18、景區道路沿線。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沿路觀賞風景帶。 主要工作:武長公路兩側建成小康住宅和高新農業示範風景線;武威──武南鎮一級道路兩側建成反映武威旅遊資源、經濟發展的燈箱文化風景線;黃羊河農場──吳家井鄉──長城鄉道路兩側建成防風固沙寬林網風景線;沙漠公園──武長路兩側建成高標準住宅風景線;黃羊鎮──黃羊河農場公路兩側建成渠路林配套風景線;長城路段主要種植風沙防護林帶;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設立鮮明公共標識和安全疏導標識;設置指示牌,標明所在鄉鎮及反映的主題;沿線各鄉鎮設立遊客接待站,提供諮詢,就餐及出售農副土特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六、旅遊功能區劃分與策劃 為合理開發旅遊資源,實現資源互補,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經比較分析,將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劃分為8個旅遊功能區、1條旅遊線。 1、歷史文化風景區。細分為白塔寺風景區和天梯山風景區2個小區,範圍包括高壩、六壩、武南、中路等地區。主要展示歷史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 項目策劃: *邀請全國知名的藏傳佛教僧人來白塔寺住持,講經說法,不斷擴大景區藏傳佛教的影響力。 *不定期舉辦薩班學術交流和研討會,邀請全國高僧大德和知名佛教人士參加。 *舉行白塔寺大型開光儀式,在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吸引周邊地區人們前來參觀膜拜。 *天梯山風景區充分利用水上優勢開展水上賽艇、垂釣、攀山等項目。 *邀請佛教高僧來天梯山講經說法。 2、工農業科技示範區。細分為工業觀光區、花卉種植區、智能農業示範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區和設施農業展示區等5個小區,即以榮華企業集團、生物中心規模化育繁種基地、高壩智能化農業示範園、清水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園、清源高新科技園為主,以張清堡古槐和延壽寺為連接點,突出該園區農業高科技成果轉化、綠色食品生產和生物、節水、信息等先進適用技術試驗、示範和推廣的特色。 項目策劃: *組織開展以參觀工業生產為主的工業旅遊活動。 *舉辦遊客自采蔬菜、培育花卉、飼養動物和自烹美食的活動,使遊客就地學習農村生活,品嘗農家風味。 3、莫高旅遊度假區。細分為葡萄長廊觀光區、綠色食品開發區、葡萄鮮果品嘗區和葡萄酒城參觀區4個小區,主要以莫高酒生產基地為重點,以純凈的大自然、新鮮豐富的綠色食品為基調,以摘葡萄鮮果、品葡萄美酒等為形式,在現有基礎上精心規劃建設,形成全季節全天候休閑旅遊、餐飲住宿、購物娛樂一體化的葡萄莊園特色。 項目策劃: *組織開展以參觀麵粉加工生產為主的旅遊活動。 *以觀沙漠風光、尋長城遺址為主線,舉辦觀葡萄長廊、摘葡萄鮮果、飲葡萄美酒為內容的旅遊活動。 *以家庭為單位,舉辦自駕車沙漠探險旅遊活動。 4、沙漠綠洲遊覽區。細分為公園區、葡萄長廊觀光區和治沙成果展示區3個小區,主要以沙漠公園、蘭墩灘原種場為核心,以大漠風情、沙漠綠洲和治沙成果展示為特色,突出綜合性、娛樂性和全景式旅遊特色。 項目策劃: *購置四驅車,沙漠摩托車等遊覽設施,舉辦各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強旅遊項目的參與性、娛樂性、互動性活動的吸引力。 *舉辦果園觀賞風景、自采鮮果為內容的旅遊活動。 5、珍稀動植物觀賞區。細分為野生動物觀賞區、珍稀花卉種植區和古遺址觀光區3個小區,主要以瀕危動物研究中心、沙產業實驗基地為核心,以高溝堡古城遺址為聯繫點,以名新奇特花卉採購、瀕危野生動物觀賞為主,融南北方珍稀花卉、盆景、各類沙生植物為一體,突出種類齊全、小巧精緻和生態科普特色。 項目策劃: *加大駝鳥等動物的飼養數量,推出騎駝鳥游沙漠旅遊活動;飼養並放養部分不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舉辦沙漠狩獵活動。 *舉辦花卉名品、盆景展銷活動。 6、沙漠腹地探險區。細分為長城遺址觀光區、沙漠探險區和沙漠綠洲遊覽區3個小區,主要以長城遺址、沙漠景緻、鄧馬營湖娛樂項目為重點,以原始沙漠及狩獵、滑沙為主要內容,以刺激性、獵奇性、參與性和互動性為主要特色。 項目策劃: *舉辦沙漠駝隊探險活動,以家庭為單位,提供少量飲用水和通訊器具,在沙漠體驗歷險的感受。 *舉辦沙漠越野車比賽;舉辦坐飛機觀沙漠和低空跳傘活動。 *組織“沿絲路古道,訪西域風情”旅遊探險活動。 *組織沙漠狩獵及野炊活動。 7、沙漠生態旅遊區。細分為沙生植物種植區、沙生動物養殖區和美食區3個小區,主要以沙生動植物養殖、觀賞和美食為主,充分利用沙漠沙生動植物的分佈和習性,依託現有管理技術,建設一個大量繁育既可供觀賞又能食用的沙生動植物觀光遊覽區如黃羊、駱駝、野兔、沙雞,沙米、沙蔥、沙蓋、黃毛菜籽、鎖陽、沙棗、瓜果等。 8、農耕民俗飲食區。細分為清源鎮飲食區、高壩鎮飲食區和長城鄉飲食區3個小區主要以清源鎮、長城鄉及周邊現有餐館、農舍為主,以清源鎮及周邊現有餐館、農舍為基礎,以沙區羊肉為品牌,以民俗風情為主線,突出鄉情、鄉味、鄉土、綠色、傳統農家食品特色。 項目策劃: *舉辦遊客自采蔬菜、培育花卉、飼養動物和自烹美食的活動,使遊客就地學習農村生活,品嘗農家風味。 七、旅遊線路設計 根據各功能區劃分,編製一日游線路2條,二日游線路1條。 一日游線路: 1、市區──榮華企業集團──生物中心規模化育繁種基地示範園──高壩智能化農業示範園──白塔寺遺址──天梯山石窟──黃羊綠色食品科技園──黃羊農場(午餐)──莫高酒城──十八里葡萄長廊──葡萄園──長城遺址──蘋果園(晚餐)。 2、市區──清水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園──張清堡古槐──延壽寺──清源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沙漠公園(午餐)──蘭墩灘原種場──瀕危動物研究中心──沙產業實驗基地──高溝堡古城遺址──沙漠生態觀光園──沙漠腹地探險區──鄧馬營湖──長城遺址──農耕飲食品嘗區(晚餐)。 二日游線路: 市區──榮華企業集團──生物中心規模化育繁種基地──高壩智能化農業示範園──白塔寺遺址──天梯山石窟(午餐)──長城遺址──黃羊綠色食品城──莫高酒城──十八里葡萄長廊──葡萄園──蘋果園──黃羊農場(晚餐住宿)──沙漠腹地──高溝堡古城遺址──瀕危動物研究中心──沙產業實驗基地──鄧馬營湖──沙漠生態觀光園(午餐)──蘭墩灘原種場──清源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沙漠公園──延壽寺──張清堡古槐──清水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園──市區(晚餐)。 八、基礎設施建設 1、道路。涼古公路全線長約59公里,前5公里改建已在2002年竣工,後續54公里按改建標準立項,并力爭於2003年完成征地和路基建設,2004年完成油路罩面工作;黃吳公路(黃羊至吳家井),全長約20公里,以現路為基礎拓寬改造;黃羊河農場至王景寨農場約5公里,沙漠公園至蘭墩灘原種場約3公里,改造為普通油路;沿明長城邊沿便道,總長約10公里進行砂石硬化並逐步改造為普通級縣級道路;下雙至清水曾家堡道路15.2公里路面改造;黃哈路黃羊岔路口至天梯山石窟道路21.5公里路面改造。 2、水利建設。在觀光旅遊區內搞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充分利用噴灌、滴灌、滲灌等節水新技術,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合理調配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全面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大區域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善水利基礎設施條件,為發展生態農業提供水利保障。 3、通訊、電力。電信部門編製統一規劃,建立通訊基站,擴大電話覆蓋面和入戶率;電力部門提出配電方案,對現有電網適度改造,以滿足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旅遊的需要。 4、其他設施配套。治安管理機構,金融網點,主要景點給排水等設施,按照需要合理布局建設。 九、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一)、各類道路全部實施通道綠化,種植較高檔的綠化樹種,沙漠區植防沙固沙類灌木,全面改善沿路環境;大型沙丘在保持原貌的同時,在移動沙丘區域實施網格狀固沙工程;農業種植區域因地制宜,全面推廣以微灌、滴灌、噴灌為主要形式的節水工程,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 (二)建設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結合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在我區的實施,加快區域內的退耕還林和沙區治理的速度。 (三)建立自然保護區。依託現有的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這個珍稀瀕危動物的棲息地和城東荒漠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優勢,在“東沙窩沙生植被和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基礎上,建立“東沙窩荒漠瀕危動植物自然保護區”,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把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建成一個生物走廊帶。 (四)城鎮生態環境建設。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建設較大面積的城市周邊生態保護區域。在區域內的各鄉鎮實施生態小康村鎮建設計劃,通過村莊鄉鎮森林化、山川農田林網化、溝渠水系林帶化、荒山荒地林草化等方式,實現“千村萬戶一片綠”的生態小康村建設目標。 十、實施步驟 該旅遊區建設期十年(2001—2010年),分二個階段進行。 1、近期(2001—2005年)為建設開發階段。形成旅遊區基本框架,旅遊接待設施初具規模。重點做好白塔寺景區、天梯山風景區、沙漠腹地、沙漠生態觀光旅遊區、沙漠綠洲遊覽區及珍奇動植物觀賞區等的建設工作;逐步完善農業科技示範區、莫高旅遊度假區、農耕飲食區的配套基礎設施,高效節水農業、設施農業、智能化農業基本建立併產生較好的效益;完成通往景區和景區內道路建設及綠色通道的建設;在重要的交通要道、路口及景區設置中英文對照交通路標、公共標識和導遊示意圖;進行前期宣傳推介等。 2、中期(2006—2010年)為成熟完善階段。旅遊基礎設施更趨完備,內容更加豐富,充分具備觀光旅遊的條件。 白塔寺成為佛教聖地;生態農業成為旅遊者的首選之地,接待設施進一步完善;治沙防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向沙漠要效益已成為現實;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成為全省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野生動物基地;沙漠探險項目趨於成熟,行業秩序規範;公路沿線已形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畫;沙生動植物養殖和美食成為旅遊風景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業旅遊已成為旅遊業中一個不可缺少的旅遊項目不斷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旅遊開發和生態保護已經合二為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十一、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 針對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資源狀況及確定的開發項目,地點、規模等因素,按照造價標準和項目論證,近期重點景區建設項目投資額估算為36266萬元,其中:景區建設投資25550萬元,道路建設投資10716萬元。 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該觀光旅遊區綜合各旅遊遊覽項目、農業科技示範、沙漠風光及探險等體驗旅遊為一體,具有較高的休閑、娛樂、考察、遊覽的價值,對遊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遊客的回頭率較高,開發前景樂觀,必將有很好的效益回報。 2、社會效益 (1)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創立了一個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模式,既鞏固了西北沙區治沙成果,又找到了以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民俗風情為綜合開發的突破口,充分利用了沙漠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創出了一條以生態環境來開發旅遊,以旅遊開發來保護環境的路子,對西北沙區沙漠生態工程建設和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2)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既豐富了生態農業和沙漠旅遊的各項接待設施和功能,又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3、生態環境評估及分析 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一個集休閑、度假、娛樂、遊覽、觀光、美食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區,樹立一個全新的沙漠綠洲形象,增強沙區水資源涵養功能,保護沙漠生態和植被,使惡化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明顯改善,為農業及周邊鄉鎮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近期(2001—2005)重點景區建設項目投資估算表 表一 近期(2001—2005)重點道路建設項目投資估算表 表二
**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總體規劃 標籤:贏在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