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語文教學案例)課堂反詰???讓人歡喜讓人憂(3000字作文

(語文教學案例)課堂反詰???讓人歡喜讓人憂(

白雲飄飄作文網 字數:3000字

 

  反詰是反問的意思,但又不同於反問,它有追問、責問的意味。在語文課堂上,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教師往往會就某一點或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利用反詰來澄清思維,利用反詰來分析重點難點,利用反詰來讓課堂出彩,或利用反詰來扭轉課堂。好的反詰會讓學生有茅塞頓開、柳暗花明的感覺,往往能讓課堂向縱深發展,或起到解決症點、順利過渡的作用,但失敗的反詰也常常讓人莫名其妙,適得其反,或自陷囹囫,或讓學生反感,或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陷於被動。而大部分課堂上的反詰則往往是在成功的背後有值得反思的東西,其中不乏遺憾。

  這次在聽鮑國潮老師的《船過三峽》一課時,感到了反詰在學生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作用。當鮑老師在分析到漁民的船在大江中隨波搖蕩的樣子時,有以下片斷: 師:你覺得漁民的船像什麼? 生:像竹葉。 師:像竹葉?為什麼? 生:因為竹葉很輕。 師:怎麼呢? 生:那麼小的竹葉在大河裡會被衝來衝去。 師:說明什麼? 生:小船在那裡很危險。 師:還像什麼? 生:像搖籃。 師:像搖籃? 生:像搖籃那樣……搖。 師:像搖籃……我們說人的搖籃是生命誕生的地方,而這裡的搖籃卻是生命結束的地方。

  這裡教師的幾次續問讓學生弄清了幾個模糊的概念,如竹葉和搖籃的比喻的合理與恰當,當學生無法理解搖籃的溫暖與這裡環境的殘酷之間的聯繫時,教師及時地作了解釋,而不再強迫追究下去,事實上再追下去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文本將小船比喻成搖籃也只是取了一個“搖”字的意義。

  反詰運用成功的例子,另有一個教學“動物”初級概念的實例很典型: 師:什麼叫動物? 生:雞、鴨、豬、狗都是動物。 師:為什麼說它們是動物? 生:因為他們會叫。 師:蚯蚓不會叫,是不是動物? 生:蚯蚓會爬。會爬、會走的都是動物。 師:魚不會爬,只會游;鳥不會爬,只會飛。他們是動物嗎? 生:他們是動物。因為他們會活動,能活動的東西是動物。 師:飛機會飛,汽車會走是不是動物呢? 生:他們自己不會飛,不會走,是人開動機器才會飛會走的;他們沒有生命,不是動物。 師:那就是能自己活動的生物叫動物。

  這個案例往往作為教學上的成功案例來演說,其中教師的不斷追問可謂恰到好處,幫學生澄清了許多不清楚的有關動物的概念,讓學生在申辯、補充說明中理解動物與其他東西的本質區別,從而明白了不能簡單地從外在的形式來判斷是否動物,應該是成功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例子,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像是一場相聲中的扯淡,如果教師不自己作總結的話,可以一直扯下去,因為教師的每一次反詰,他也都是只抓住一點來進行反詰的,根本沒有進行先後聯繫來看,而學生由於知識貧乏,只能就某一點作斷言,要他們作出準確的定義確實很難,因此,最後,教師也不得不自己來解了這個“結”。學生雖是在層層深入、接近正確定義,但他們也是不會理解“生物”這個概念的。

  有一個教師在教學“雪中送炭”時是這樣的: 師: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情形也是“雪中送炭”,你能說說嗎? 生:今年內蒙古地區遭受百年未見的雪災,在災區人民生活遇到巨大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送去救災物資,這就是雪中送災。 生:我在書上看到,紅軍過雪山的時候,紅軍首長把自己僅有的棉衣讓給快凍僵的“小鬼”穿,這也是雪中送炭。 師:你們講得很好。但是,是不是一定要在下雪時才能“雪中送炭”呢? 生:不是的。比如說,一個公司老闆做生意時,急需資金,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位朋友及時借給他,幫他度過難關,也是雪中送炭。 生:一天,我把鋼筆忘在家裡了,同學把自己的筆借給我,這也是雪中送炭。 師:這樣的事能叫“雪中送炭”嗎? 生:不是。我覺得這點幫助太小了,算不上,再說忘記鋼筆也不算什麼困難。 師:那誰能來總結一下“雪中送炭”的意思? 生:“雪中送炭”指的是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地給予幫助。

  在這裡,教師的反詰幫助學生解決了兩個問題,即雪中送炭不只是在天冷的時候發生的,而且幫一些小忙也稱不上雪中送炭。教師簡單的兩個反詰讓學生輕易地就掌握了這個詞的深層含義,不能不說是問到了點子上。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捕捉教學信息,對學生中出現的理解上的偏頗要能及時引導,並能一點而通。

  另一個教師在教學“微波粼粼”時是這樣處理的: 生:(查了字典后)我還學懂了“微波粼粼”這個詞,“粼粼”就是形容水十分清澈,“微波粼粼”就是水很清澈。 師:“微波粼粼”是形容清澈?(語調上揚)你們認同嗎?“微波粼粼”她說是形容清澈?你們說,認同嗎?(學生沒有回答,有不少人認同)形容水很清澈?(稍頓)看來這個詞我們要來理解它,一可以讀課文根據課文來理解,第二我覺得還有一種方法,查哪一個字就可以解決關鍵的問題? 生:粼 師:好,那你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你習慣用查字典的就查字典,你習慣於讀課文的就讀課文。沒帶字典的請你讀讀課文。 生:(好幾個,看字典,自言自語)形容水清澈。 師:好,你來。 生:這邊字典上寫的是粼粼形容水清澈,還有一個組詞:粼粼碧波。 師:粼粼碧波,但我們這個詞是“微波粼粼”,整個詞語僅僅是清澈嗎? 生:我認為這個清澈當中還有一種很小的波浪。 師:噢,這個清澈當中還有一種很小的波浪,所以在燈光、月光、陽光下,這個水面有一種微波粼粼的效果,是嗎?(生:是)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清澈。行嗎?好。

  至此,教師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了,學生只有字典,教師也只教他們查“粼”字,查出來的自然只有一種答案了,學生無法進入教師所設的意象,而教師還一味地反詰,對學生的知識表示懷疑,本來第一個學生的回答已是無可厚非的了,教師不必用反詰來表示懷疑,只需輕輕一點,“這個詞中還有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再連起來考慮就可以了,而教師反詰之後卻又無手段讓學生證實自己理解上的錯誤,教師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粼”字的正確意思,沒有作好相應的預設,結果教師在沒有說服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接受了這個知識。

  課堂上還有一種常見的反詰現象讓教師不得人心,那就是當學生讀錯字、錯詞或錯句時,有些教師喜歡面向大家提高音量聲調再將他的錯誤重複一遍,表現上是提醒大家注意,實際上有一種對學生的嘲諷的意味,被點名讀的學生會覺得很難堪而不認同教師,而下面的學生又會覺得教師在賣弄自己的學問,自己會讀就這樣反詰同學。當學生出現一些小錯誤時教師需要指正,但不一定要用反詰的語言,這樣可能會傷到學生的自尊,錯誤時常會有,對學生來說也在所難免,教師只要進行適當地點撥即可,或將正確的讀法直接告訴他,或指出有錯誤,給他一次自己糾錯的機會。這樣既節省了時間,也避免了課堂不必要的走形。

  反詰的語氣往往會引起人們深刻的思考,一般不宜多用,當反詰出現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從批判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或從事物的對立面去思考,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才可以應付自如。反詰是一種促使人思考的方式,在課堂上往往難以避免,但我們要注意用在恰當的地方,這樣,才會有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學案例)課堂反詰???讓人歡喜讓人憂( 標籤:讓我歡喜讓我憂作文 電腦讓我歡喜讓我憂作文 杞人憂天作文 教學作文